姚文长 发表于 2016-10-7 10:55

《中国古典文学》面授记录(三)[姚文长]

《中国古典文学》面授记录(三)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结合自学)时间: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一日(82年秋期)地点:宜宾教师进修学校讲师:秦效侃、李达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总的要求一、要学得死:主要是字、词要扣死,要求背诵的要背得。二、要学得活:这是目的。隋唐五代部分主要是唐代,在唐代文学中主要是唐诗。唐诗不要求翻译,也奉劝大家不要去翻译。译不好,即便是名家,翻译时也有不确当之处。对每一篇作品,要求不要用“通过……,反映……”这类套语,而要各抒己见。我们写的小结只供参考。在考试中能得80分,我认为就是高分了。内容以教材为主,只要对教材吃透,就远远超过本科生的要求了。通论一、唐代文学是重点:隋唐五代文学,重点是唐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在诗歌、散文、小说、变文、词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在这些方面,唐代也是重点。(一)唐诗:文学史家把唐代诗歌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元杨士弘《唐音》始分四唐:1、初唐:武德至开元,代表作家:王绩、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陈子昂、宋之问、沈佺期等。2、盛唐:开元至大历,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白、杜甫等。3、中唐:大历至元和,代表作家: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刘禹锡、李贺、柳宗元等。4、晚唐:元和以后,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杜荀鹤、聂夷中、皮日休、罗隐、陆龟蒙等。[清叶燮《原诗》:“盛唐之诗,春花也。桃李之秾华,牡丹芍藥之妍艳,典品华美典重,略无寒瘦俭薄之态,固足美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蓠边之丛菊,李幽艳晚香之韵,不亦为美乎?”这是对唐诗准确的评价。(二)唐文:初唐无散文,盛唐也不多。中唐时韩、柳掀起了古文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继承韩、柳传统,写出了不少讽刺小品:皮日休有《皮子文薮》、陆龟蒙有《笠泽丛书》、罗隐有《谗书》。(三)唐传奇小说:初唐数量少,内容和六朝志怪相去不远,艺术也不成熟;但已注意到形象描绘和结构完整。盛唐也不发达,但有所进步:由六朝的志怪进而写到了人,转向现实生活。中唐以后,较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也日趋精美。(四)唐变文:用图画来屐示神灵故事叫变相,不用图画而用文字来屐示神灵故事叫变文。它是中唐时期宣传佛教而产生的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它对后代的弹词、宝卷、小说、戏曲的很大的影响。(五)唐词:盛唐,词多在民间流传。从形式来看,都是小令;从内容来看,多是爱情、相思离别。中唐时期,文人词开始较多地出现。晚唐时期,花间派温庭君、韦庄为代表的文人词,偏于艳情;冯延己、李璟、李煜等的词,对后代词人也有影响。二、唐代文学发展的原因:(一)外部原因(即社会因素):唐承隋制,采取了一系列进步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是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1、均田制:唐将人分为黄(小孩)、中(16岁以上)、丁(20岁以上)、老(60岁以上)四类。中、丁每人分田一顷,以十分之二为世业、十分之八为口分。使人人有田种。2、租税制:唐将赋税分为租、庸、调三类。租是米粟之征,每人二石;庸是徭役之征,每人二十天;调是布帛之征,每人绫或绢或絁(shī)二丈四尺。人人负担减轻。3、兵役制:唐采用府兵制。当时分天下为10道、634府,统归中央十二王管。每府约有兵1000人,全国六十几万。寓兵于农。4、科举制:唐分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举。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当时以五言诗应试,以七言诗应制。“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当时设有六种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国子监。论语、孝经是公共课,诗、书、易、三礼(礼记、国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必修课,须由各州县考取,进士是100人中考取一个。5、重修氏族志:隋分侨、吴、郡、虏四族,崔为大家族。唐时重修,户等重新划定,士庶界限消失。6、文化政治开明,对儒、释、道三家并重。(二)内部原因(即传统因素):1、初唐:前期,除王绩独树一帜反对齐梁诗风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颓靡的“上官体”。直到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王、杨、卢、骆)及陈子昂出现,才给诗坛带来新风。沈、宋继承了南北朝的艺术技巧和齐梁的声律说,建立了完整的五、七言诗的格律和体制。四杰的贡献是使宫体诗走向都市、市井、边塞,扩大了诗的题材。诗风有了清新、刚劲的气息。四杰之称,首见于《新唐书·裴行俭传》:“行俭在吏部时,李敬玄盛称四人之才,引见行俭,四杰之号当在其时。”裴行俭任吏部传郎,是在龙翔二年。四杰在诗歌革新上的初步成绩,可从杨炯《王勃集序》里看出。这上面有一段话说:“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悲,……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宛豁如,词兼增峻,君之力焉。”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举起诗歌革新大旗,推举建安风骨,标榜“风雅比兴”,开创了山水田园边塞外诗派。[明胡震亨《唐音癸戋》说:“唐初承袭梁陈,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厚首创清淡之泒(gū,水之所归);盛唐继承王维、孟浩然、储光义、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盖以风神者矣;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陈子昂之古雅,而加以骨气者也。“2、盛唐:这时期以创作题材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创作方法分,可分为浪漫主义诗派和现实主义诗派。⑴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继承了谢灵运和陶渊明的描绘山水田园的艺术传统,而又有发展。⑵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为代表,他们继承了六朝时鲍照和初唐时陈子昂的乐观昂扬精神,大力描写雄伟壮奇的边塞风光和从军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反映战士们怀土思乡的情绪。⑶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他继承了陈子昂的复古革新精神推举建安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努力向楚辞和乐府民歌学习,创造了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完成了诗歌革命的使命。⑷现实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他扩大了批判的范围,重在继承,既注意内容精神,又注意声律形式,他现实主义诗歌负起了继往开来的任务。李、杜是诗坛的两颗明星,不能分高下,强分高下是不对的。3、中、晚唐:这时期除诗外,还有多方面的成就。⑴诗歌:风格流派更加复杂而多样。元稹、白居易掀起新乐府运动,他们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有传统。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李益卢纶的边塞诗,都是盛唐诗风的余响。韩、孟开创了奇险出新的新风,李贺融合楚辞、乐府的浪漫幻想传统。刘禹锡的巴楚民歌,柳宗元借山水以抒幽愤,均有独到之处。小李、杜在诗歌艺术上有新的发展。⑵散文:以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的成就为最大。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行奇句,先秦诸子散文是也。”韩愈主张的古文,要求内容应“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气盛言宜。”“道者,儒家之道也”;要求语言应“陈言务去,文从字顺。”⑶传奇:很多作者本身是史官,而又是古文家。如陈寅恪。有人说:一篇传奇,可以看出作家的史笔、议论和诗才。确是这样。这时期的传奇,是我国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⑷变文:这种文体是光绪20年王元录在敦煌偶然发现的。现在伦敦有7000卷,巴黎有3000卷,国内有9000卷。这种讲唱文学艺术粗糙,流传下来的不多。⑸词:它的起源可以推朔到梁武帝肖衍的《江南弄》:“众芳杂色满山林,疏芳耀绿垂清荫,连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空踟蹰。”梁启超定之为词的鼻祖。再推,《江南弄》是属《吴声西曲》,其流源于民间。崔令钦《教坊记》载词有320多个,少数为清乐,大多数为“胡夷里巷之曲”。中唐后,写词的文人多了起来,到温庭筠,他的词香而软,上承七言,下开花间词派。附:唐三省:中书省,立法机构,中书令为长官。尚书省,执行机构,尚书令为长官。门下省,检查机构,侍中为长官。这三省长官为宰相,三至五品官可做。唐六省:在唐三省基础上加秘书省、店中省、侍御省。唐一台:御史台,监察机构,御史大夫为长官。作家作品(诗)一、王绩:(一)简介: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他的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一种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而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也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他有作品“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词汇,置之开元、天宝间,弗能别也。”著有《东皋子集》。(二)作品:《野望》1、解题:诗写秋天景物,深深地涂上了一层忧郁黯淡的感情色彩。2、解词:皋:水边之高地。从“夲(gāo)”,高地。同音而意同。如“魁父”。实是“邱阜”。薄:迫。徙倚:双声叠韵词,徘徊之意。3、写作特点:没有辞藻,近于白描。翁方钢《石洲诗话》说:“王无功以真率疎浅之格,入初唐诗家,如鸾凤齐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然非入唐正脉。”此诗可与王维的《渭川田家》参照学习。4、小结:王绩是由隋入唐的诗人,《野望》处处表现一种故国之思,遗民之感。“秋色”、“落晖”带有哀怨的色彩。感情真率,风格清新,意境与王维《渭川田家》颇有相似之处,差别在于二人的感情不同,抒情的角度也不同:《野望》描写的是唐开国之初,战乱初平后的农村的景象,有一种落寞惆怅之感;《渭川田家》写的却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恢复后的农村和乐安闲的景象,表现了在丰稔、安定的生活环境中人的情味。二、王勃:(一)简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四杰之一。“四杰”的诗,虽也未尽脱六趄藻绘的余习,但流丽婉畅之中,有宏放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们对五言诗格律的建设和对七言歌行的提高,也有很大的贡献。杜甫《戏为六绝句》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著有《王子安集》,清·蒋清翊有注本。(二)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解题: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2、分析: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写出友人的去向。第三、四句:说明作者的情怀。第五、六句:是名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第七、八句:作结,情调高昂。3、小结: 撇开缠绵的儿女之情,虽写客中之别,却并不令人黯然神伤。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海内”二句精深警策,与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尤比邻”相比,此二句一抒积郁,显得更为洗练、蕴藉、从容,给人一种暖心的快感和鼓舞的力量。三、卢照邻:(一)简介: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四杰之一。他的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辞彩丰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致取胜。胡震亨《唐音癸笺》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著有《卢昇之集》(亦称《幽忧子集》)七卷。(二)作品:《长安古意》1、解题:诗人通过自身感受,借用历史题材,描绘出当时首都长安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从繁华景象的渲染中,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和侈糜,以及他们内部互相倾轧的真实情况。“古意”和“拟古”一样,是托古意以抒今情。这首诗是古风,这种诗是不拘平仄、句数的,转不转韵也不拘。明·胡应鳞《诗薮》说:“歌行,不难于师匠(艺术构思,意师契而为匠),而难于赋授;不难于挥洒,而难于蕴藉;不难于气概;而难于神情;不难于音节,而难于步骤;不难于胸腹,而难于首尾。”这是对古风(即歌行)衡量的尺度。2、解词:吹箫向紫煙:神仙一样的姑娘。专权判不容肖相:①为了专权相拼,不容纳肖相。这种解释与气群不合。②专权拼搏不同意见的人,连肖相也不容。容,用其反意。人如月:①人多,满座。②娼美如月,洁白、温柔。3、小结:此诗极情尽态,笔触较深。写长安的权臣贵族、金吾子、游侠子以及歌儿舞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同时反映了在锦衣玉食的生活掩盖之下,女子极度的不自由,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结尾以寂寥著书的杨雄与长安权贵相对比,足见作者是非。气韵流畅,低昂婉转,含蓄中时见讽刺的锋芒;但未脱尽六朝遗习,诗写得比较艳丽,章法也较散乱。此诗可与王勃《临高台》及卢照邻《行路难》参照学习。四、张若虚:(一)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二)作品:《春江花月夜》1、解题:这诗以春江月夜为背景,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相思离别之苦,其中虽有些消极感伤情绪,但基调是好的。这首诗词清语丽,韵调优美,初步洗脱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一向为人们传诵。从文学角度来看,美极了:蕴藉之至,渊默幽深,有静谧之美。2、解释:“鸿雁”二句:象鸿雁高飞,也找不到你;象无所不照的月光,也照不到你。你在何处啊?鱼龙不跃,不能得到书信,只见水纹。3、小结:意境幽深宁静。全诗从月生始,至月落止。写月下的江流、芳甸、花林、沙汀及游子思妇,展现出一派广阔恬淡的春江花月夜景色,并在写景中流露出思妇不尽的思念。语言清浅流畅,韵律宛转悠扬,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五、宋之问:(一)简介:宋之问(约656-712),亦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诗与沈佺期齐名,人品不足取。传说宋之问听说其外侄刘希夷有几句好诗,便刘压死而夺之。著有诗十卷,《全唐诗》编存其诗三首。(二)作品:《度大庾岭》1、解题:这首诗为作者南流泷州途中所作。诗中流露了因贬谪途见岭梅北枝而起思乡之情。2、解词:含霁:雨将止而未止。3、分析:第一句:写去。第二句:写不愿去。第三句:写去。第四句:写不愿去。第五、六句:即景。雨收云散,晴光欲吐。第七、八句:在苦闷中,透露一线希望。4、小结:格律完整,凄恻婉转,感情真实,在深深的乡愁中寄寓了自己遭罪被贬的哀思。附:律诗格律:1、平仄:(略)2、几点要求:⑴五言诗要求护腰:五言诗中间两联的第三字象人腰,忌同声,同调可以。⑵七言诗忌三平(或孤平)落脚:三平,三个平声字;孤平,两仄夹一平,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落脚,放在句末。⑶对文忌合掌:《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就是合掌。对得好的对是初看起来不像对,细推起来特别工。如“五老中余我二人,今君又去;九泉下见他三个,说我就来。”⑷补救:平仄失调叫失粘。上句失粘,下句可补救。补救的句子叫拗句。六、陈子昂:(一)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他论诗,提倡汉魏风骨①,主张作诗要有兴寄②,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和绮靡颓废的诗风。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①“风骨”是健康的内容与刚劲质朴的语言结合。他要求诗歌的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②“兴寄”是托物起兴,因物咏志。他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新鲜的政治倾向。)他在《修竹篇·序》里,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确主张:“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他不但在理论上有此倡导,而且在创作上也有功绩。他的《感遇》、《登幽州台歌》是代表作。著有《陈子昂集》十卷,诗文合编。(二)作品:《登幽州台歌》1、解题:这诗是从军时失意之作。是登台怀古,抚今感时的名篇。无穷的天宇,空旷的郊原,远大的抱负;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怀才不遇,生不逢知音的孤独之感,一起涌入胸中,铸成这二十二字。这是一首古风,有人说:“陈子昂以其古风为古风,这是唐代的古风。”2、小结:突然而起,戛然而止,直抒胸臆,幽愤深广,语言质朴苍劲,调子慷慨悲凉,不愧为齐梁以来,两百多年未曾听到的洪钟巨响。七、孟浩然:(一)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他为诗,宁兴造思,洗削凡近,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王维并称,艺术上有较高报造诣,但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内容比较狭隘,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有《孟浩然集》四卷,五言短篇居多。(二)作品:《临洞庭湖赠张丞相》1、解题:这诗托兴观湖,表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2、分析:开头四句:写景。气象开阔,气壮山河。后面四句:透露作者心情,希人援引。3、小结:前四句写景,有气壮山河之势;后四句达意,显得气索。“气薰”二句与杜甫“吴楚”二句,同为咏洞庭湖的名句而流传后世。试比较:孟诗虽然景象开阔,但不过眼底之物;而杜诗展现的却是一幅前无古人的物外之景,在他笔下那偌大的一个天地之中,不知可包容多少个“云梦泽”、“岳阳楼”。八、王维:(一)简介:王维(791-761),字摩洁,原籍太原祁州,寄籍蒲州。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是杰出的画家,又擅长音乐,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善于运用自然而又精练、准确、富于特征性的语言,塑造出完美鲜明的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苏轼《题兰田烟雨图》说:“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有《王右丞集》。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是比较完整而详细的注本。(二)作品:《渭川田家》1、解题:这首诗主要写农村初夏的黄昏景色,表达诗人羡慕农村生活安闲,有归耕的思想。2、解词:穷巷:深巷。雊(gòu):野鸡叫。羡:从羊从涎,看见好吃的羊就流口水。3、写作特点: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写人。第五、六句:写景(丰稔之景)。第七、八句:写人(相亲和睦)。第九、十句:达意。4、小结:参见王绩的《野望》《山居秋暝》1、分析:第一联:写山中节候。第二联:写景色动人。第三联:写人事可喜。第四联:暗寓归隐之意。2、小结:诗歌将松间明月的清光,石山清泉的叮当,竹林女子的欢笑,以及渔舟在荷花丛中轻轻地荡漾,和谐完美地溶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闲远、恬淡、清腴的意境,它既象一支悦耳动听的抒情曲,又象一幅优美的山水图画。诗中我画,国中有诗。九、李颀:(一)简介:李颀(690-751),东川人。要注意:1、李颀绝非少数民族。2、东川是泛指,并不是四川治县。李颀诗内容广泛,尤以边塞诗著称。殷璠(fán)《河岳英灵集》(唐人选唐诗的集子)说他“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其七言歌行及律诗尤为后世推重。(二)作品:《古从军行》1、解题:这首诗用托古讽今的手法反映现实,大概写于天宝年间,讽刺唐玄宗长期对西北用兵,造成胡汉两家士兵的怨恨。是一首反对黩武战争的诗。2、小结:风格比较悲凉,写出了边塞生活的环境和气氛,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指出唐玄宗穷兵黩武政策是边地年年战乱的根源。十、王昌龄:(一)简介: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太原人。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就中以绝句成就为最高:句奇格俊,雄浑自然。明·王世贞认为,盛唐七绝,只有他可以与李白争衡。他的《出塞》:“驺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被人误选到李白诗集中,可见其艺术之相匹。后人评这为:“七绝圣手”。(二)作品:《出塞》1、解释: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秦、汉互文见意,不要分开来讲。2、中心:诗人以秦汉以来,边塞战争不断,人民不得安宁的史实为背景,用深沉含蓄的诗句,真实地表达了士兵们希望国家委任得力将帅,加强边防,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急切心情。3、小结:格调清俊苍凉而又昂扬。韵味高远。从月照关塞这一典型环境着眼,描写了边塞的荒寒、战争不已,从而联想到朝廷用人不当。后人评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闺怨》1、解题:此诗写一个本来无忧无虑的少妇梳妆打扮后,上楼去观赏春景,不料陌头青青柳勾起了好对丈夫的怀念;这时,好才感到苦闷,悔不该让丈夫离家远出,去追求功名,以致使自己空闺寂寞,辜负了大好春光,虚度了年华。2、小结:此诗写出了少妇的娇憨。闺中少妇喜不知愁,看到陌上杨柳色,才拨动了心弦,象春水泛起的涟漪。全诗不说别而别情自现,不言愁而愁思倍增。十一、高适:(一)简介:高适(702-765),字达夫,亦字仲武,沧州勃海人。世称高常侍。他的诗多写边地战争和个人感慨,也有部分反映人民疾苦之作;而以边塞诗为著名,与岑参并称。其诗于音响浏亮、语言整饬之中,贯注着雄健奔放的气势、激昂慷慨的精神。殷璠在《河岳英灵集》说他“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明·徐忠献说:“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守瑾,浮沉巷闾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摹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有《高常侍集》十卷。(二)作品:《燕歌行》1、解题:这首诗是“感征戍之诗”而作,隐寓讽刺之情。但这首诗不是写一时一地或某次战役的情景,因而讽刺对象不是御史大夫张守珪。张守珪是守边有功之臣,功大于罪。他不是不惜卒士,而是不善察下。高适对他不是贬而是褒,他在《宋中送别族侄式颜》中有句:“当时有殊勋,末路遭谗毁。”就是赞扬张守珪的。张守珪贬括州之后,高适还有一首诗赞颂他。2、解词:极边:边界。腓:枯。轻敌:把对敌作战中的生死看得很轻松。玉筯(zhù):①眼泪。②鼻涕。筯通箸。度:①度过。②看见。3、小结:全诗质朴简劲,浑厚深广,诚如殷璠所评,“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充分表现了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为其边塞诗之代表作。作者揭露征戍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时空描写上,颇有虚实相间,开阔自如之妙;且能巧用对比,概括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时而忧郁感伤,时而焦虑,时而愤懑;感情倏起倏落,矛盾错落有致。“君不见”二句蕴藉可味,有画龙点睛之妙,与王龙标“但使”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为歌行诗,但能借助近体诗格律。沈德潜评他:“七言古中时带整句。”前人评它:“时用排偶,有顿宕之势。”十二、岑参:(一)简介:岑参(715-770),棘阳人,世称岑嘉州。其诗早年以风华绮丽见长,后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掺杂有浓厚的封建士大夫追求个人功名的思想。在艺术上,富有幻想色彩,善于运用变化无端的笔着,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往往表现得光怪陆离,给人以惊险新奇的感觉。杜确说他“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殷璠说他“语奇体俊,意亦造奇”。有《岑嘉州集》十卷。(二)作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解题: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出征。诗中描写了走马川、轮台一带罕见的绝域风光、险恶气候和艰苦环境,以及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极力表现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爱国的英雄精神。2、分析:岑参诗的险怪奇雄的风貌是从这首诗里显露出来的。“平沙莽莽黄入天”与“黄沙直上白云间”异曲同工。“吼”字很平浅,也很锤炼;写风不直接写声音,而写石,这是夸张,但读起来不觉夸张。“匈奴”句点出塞外季节,写匈奴人强马壮,点燃边火。“汉家大将西出师”与“汉斗辞家破残贼”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不宜翻译死了,应从词气上去体会。这里把汉家大将的威严、出师的气势写出来了,不怒而威、稳操胜局的气势也写出来了。“将军金甲”三句写晚上急行军。军情紧急,气候恶劣。天寒地冻到什么程度?“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这里写出了军威严整,也写出了行军之苦。结尾三句,预测胜利。诗歌运用句句押韵,三句一转的特殊形式,这是峄山碑文(李斯记秦功)法,古诗罕见。押韵 平仄相间、抗坠相间。3、小结:岑参诗开拓边塞诗的广阔境界,创造出边塞外诗歌的新颖风格,他以变化多端的七言歌行形式,以不畏艰苦的豪情壮志和鲜明的浪漫主义手法,用清新奇丽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把古新疆一带的自然风光和战场生活展现了出来,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大弓长戟、铁马金戈……形成了奇雄险怪的艺术风格。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势险节短,句句用韵,三句一转,此峄山碑文法也。”此诗以“君不见”领起,先以三六七言,后以七七七言,句句用韵,三句一转,先平后仄,而相交替,音节抗烈,是以整齐中含变化,变化中含统一,以语言的音响传达生活的音响的范例。方东树《眙昧詹言》说:“奇才奇气。风发泉涌。‘平沙’句奇句”。总之,①荒凉、严寒、悲壮、雄阔是这首诗展现的艺术形象。②诗歌表现了唐朝将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解题:这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雪中送人归京之作,表现了边防军营中的奇寒与天山、瀚海的壮丽雪景,衬托出送别之情。句句咏雪,别意自见。2、分析:①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忽如”二句是名句。出人意表的比喻,给人以蓬勃浓郁的春意,这是好些诗人写雪所不及的。如:东方虬:“春雪漫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张元:“战罢玉龙三百万”。**:“飞起玉龙三百万”。***:“燕山雪花大如菊。”②写军营奇寒,冰天雪地的背景及送别宴会的急管繁弦和送别的复杂心情。③写出望归客别去时的怅然心情。十三、李白:(一)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他生于安西都护府,长于四川彰明县青莲乡。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儒、道、侠三家。清·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这是对李白思想精炼的评价。李白是个关心政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河山、追求自由、痛恨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和黑暗、蔑视权贵的诗人。李白(诗仙)与杜甫(诗圣)、王维(诗佛)同是盛唐有名诗人。李白诗的艺术特点是清新飘逸(流动,不受拘束)、自然神奇、想象丰富、比喻夸张、语言明净。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形式和新奇的语言来表现其思想感情。①夸张:由于真实地表现了内心燃烧炽热的感情,故丝毫不觉得夸张,而是受到感染。②形象:由于用奔放的语言来抒洩(yì)热情,故不对客观事物作具体描绘,但有特殊的魅力。③语言:基本特点是自然明练,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因体裁不同而显示各自特点:七言古诗以雄健奔放见长;绝句则清新雋永,同中有异,丰富多彩。李白的诗风和杜甫的沉郁、深厚蕴藉的特点是迥然不同的。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两人诗风不同,从此处可见。他们的成绩都很高。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但也有缺点,明·王世贞《艺苑巵言》说:“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这就指出其缺点。李阳冰(李白族叔;“冰”读凝,当“和”讲)编《草堂集》十卷,《序》:“卢黄门曰:‘陈拾遗借制颓波,天下至今朝,诗体尚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注本有:南宋·杨齐贤《李翰林集》25卷;清·王琦《李太白集》30卷,较详;元·肖士贇(yū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25卷。(二)作品:《远别离》1、解题:这诗通过有虞二妃和帝舜生离死别的故事,表现远别离的悲伤。这首诗争议较多,结论是:①尧舜“禅让”之说,其实是“杀攘”。而非正史所称美之事。诗人也是如此看法。②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以后。把时间推后些,可包括以下分说:A、讽刺玄宗、肃宗父子之间的事(肃宗迁玄宗于东京)。沈德潜:“尧舜禅虞,罪肃宗也。”沈伯钱赞同此说。B、指玄宗被杨国忠、安禄山逼入蜀。以陈沆为代表:“《长恨歌》千言,不如《远别离》一曲。”C、讽刺李林甫、杨国忠。以肖士贇(yūn)为代表。③哀玄宗失位。2、解词:乃:篆作β,气不舒曰乃。憑憑:盛、大。绿云:竹林。3、小结:借尧舜禅让,实系“杀攘”之事,哀玄宗。采用楚辞以“香草”、“美人”喻“君子”,以“飘风”、“云霓”讽“小人”的传统写法。胡震亨说:“其词闪幻可骇,增奇险之趣。”沈德潜评:“太白失位之人,虽言何补,故托吊古以致讽焉。”《峨眉山月歌》1、解题:诗人通过对峨眉山月的热情赞美,表露了自己对蜀地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怀念。2、分析:第一句,写秋月。第二句,写江水。第三句,写舟行。第四句,写情思。全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但吟诵起来并不感觉呆板。依然给人一种流畅、明快的感情。《宣州谢朓(tiào)楼饯别校书叔云》1、解题:这是首送别之诗。它起落无痕,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2、分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好像从天外飞来,包括写诗之前的一切。“弃”,写出岁月无情;“留”表现对昨日的不舍。“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眼看唐代危机四伏,大难就在眼前,举目尽是艰难,所以作者忧、烦、乱。“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写叹息之后,聊自排遣,借酒消愁。“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借景发议。前句是对李云文章的赞叹,后句是诗人自况。有人评:“善自发端而篇末多踬。”李白对小谢诗评价高,而且对小谢有恋恋不忘之情:“……而评价建安风骨,六朝迄今,舍我而颓风谁挽,是……真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奋发情绪达到高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这两用人才句是千古流传的。现李后主《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比,李后主的纤弱、细小;李白的有侠客之风,气质迥然不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自己放浪不羁之态。这首饯别之作,实是咏怀之作,写得非常豪壮。3、小结:起落无痕,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故结尾有消极出世的情绪。“抽刀”二句,慷慨豪迈,愤激牢骚。现李后主“剪不断”句比,后者只是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感。《长干行》1、解题:这诗描写一位年轻商妇心情。她在别离岁月中,想起与丈夫结识的过程,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以及初婚时的甜蜜和别后的痛苦;她盼他早日归来,对幸福的爱情生活表示了炽热的响往和追求。诗用第一人称,通篇是少妇的自白。2、秦老师读原诗:3、李老师读她的译诗:十四、杜甫:(一)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借居巩县。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至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思想,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后人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能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元稹评其诗云:“上薄(近)风、骚,下该(备)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植)、刘(桢);掩颜(延之)、谢(灵运)之孤高,杂徐(陵)、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这所独独矣。”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1400多首。注本有:清人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王嗣爽的《杜臆》。(二)作品:《望岳》1、解题:泰山为东岳。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年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2、解词:夫:这座山。未了:不尽。曾:通层。会当:终当,总有一天。3、小结:诗中描写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登绝顶的心情。末两句写得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丽人行》1、解题:诗从曲江春游的贵族妇女写起,故以“丽人行”为篇名。语多讽刺,是杜甫创制的一个乐府新题。2、分析:诗中通过统治集团腐朽侈靡生活的描绘,指出了他们擅权乱国,有力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一个侧面,因而是一篇诗史。全诗公为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稳称身”,写春游仕女。第二段:从“就中”到“实要津”,写杨氏姐妹豪华得宠、骄奢侈靡的生活。第三段:从“后来鞍马”到末尾,写杨国忠的骄横。3、小结:诗中对杨国忠兄妹荒淫的描写,只从他们的服饰、饮馔和行动上作出了具体刻画,不显加谴责,而讽意自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解题:这诗是杜甫长安十年政治生活的总结。这首诗虽然是旅途实录,但仍是述志抒感为主,所以题为“咏怀”,而不是“纪行”。全诗五百字,一韵到底(因质、物、月、曷、黠、屑通为一韵)。2、分析: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放歌破愁绝”,写平生忧国忧民的怀抱。第二段:从“岁暮”到“惘怅再难述”,写途中的见闻和感慨。第三段:从“北辕”到末尾,写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前途。“顾惟”四句,是愤激自嘲,似鲁迅《自嘲》。“朱门”二句,写得真,写得深。读此而不感动者,是铁石心肝的人。3、小结:全诗议论、叙事、抒情揉为一体,以自身的经历感受为基础,以“忧黎元”为核心,反复陈明“自比稷与契”的用世之志,并对朝政昏暗、危机四伏的政治局势进行抨击。回肠宕气,反复咏叹,一韵到底,形式严整,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为老杜之代表作。“朱门”二句,因客观上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而流传后世。《登岳阳楼》1、解题:这诗写登岳阳楼时所见景象和身世之感、忧时之情。悲愤中具有雄伟壮阔的意境,是历代传诵的摹写洞庭湖的名作之一。2、分析:第一、二句:写夙愿终偿的欣喜。第三、四句:写洞庭湖的景象。第五、六句:写身家多难。第七、八句:写国朝多灾。3、小结:参见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十五、孟郊:(一)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北武康人。他的诗,极为韩愈所推重,后人并称“韩孟”。苏轼则谓“郊寒岛瘦”,与贾岛并称。所作出了五言诗,表现力特强,词意透辟,而气度恢宏不足;所作乐府诗,质朴自然,惟遭遇困穷,抒情哀苦,读之使人惨戚无欢。元好问称之为“诗囚”。有《孟东野集》十卷。(二)作品:《游子吟》1、特点:孟诗一般晦涩,如:“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但这首诗不同,平实如话。这是一首五言古诗。2、小结: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浓厚的母子之情。“谁言”二句,因比喻贴切,感情真挚,语言平近而流传后世。“春晖”,原指春天的太阳光辉,这里比喻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被引为党的恩情、人民的关怀。“寸草”,原指柔弱的小草,这里指游子。“寸草心”,比喻赤子抱恩之心。 十六、韩愈:(一)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人。世称韩昌黎、韩文公。韩愈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倡导古文运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练,为司马迁之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其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当时自成一家。他开创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很大。有时由于过分地避熟求生,不免流入险怪。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注本有:南宋·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改订补注《韩集》的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君、沈钦韩、方成珪等。(二)作品:《山石》1、解题:这是一首记游诗,取首句“山石”为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明白如话,在韩诗中别具一格,一句一个境界,朴质有华。朴,不是不华,是华之致也。这首诗反映的社会并不广阔,甚至有“人生行乐、至老不归”的消极情绪,但它给人以美的感受,唤起人们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2、小结:先写游踪,然后以抒情作结。一句一个境界,使人从景色变幻中感到时间的推移。风格清新,有情有景,不事雕琢而自然精彩,为韩诗中别具特色的一篇。《听颖师弹琴》1、解题:这是一首刻意使用形象描绘音乐达到入神的诗篇。2、小结:先用一连串的比喻(儿女私语,勇士轩昂,柳絮轻扬,鸟喧凤鸣)来描绘出优美的、变纪无穷的音乐形象,然后点出这是颖师的琴声,使人如梦初醒,受到感染。作者善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用笔陡健。十七、白居易:(一)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世称白长庆、白香山。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使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口号,以“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为纲领的。新乐府是与古乐府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有三: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为标准。白居易的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易,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作。王若虚《滹南诗话》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意,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服液吻者之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二)作品:《琵琶行》1、解题:这诗作于诗人遭贬江州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心情。2、小结: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音乐的诗歌,又是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它在叙事中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层次分明,笔墨酣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技巧,以音乐语言创作出各种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境界。“同是”二句,写诗人遭贬后与商妇相遇,产生沦落天涯的感情共鸣。它说明:有着共同经历,共同遭不幸的人们,一旦相遇,无论他们过去是否相知、相识,都会互相同情,感到心心相印。十八、李贺:(一)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早岁工诗,年少失意,郁郁而死,是诗史上的一颗慧星。其诗尤以乐府为长,善于熔铸辞彩,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奇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节上有显著的特色。但由于他生活孤独凄怆冷僻,政治上又找不到出路,诗中常有低沉、感伤的情调。其诗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幽冷凄艳。有《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注本中,以清·王琦的《彙(huì)解》较为详备。(二)作品:《李憑(píng)箜篌引》1、解题:这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是描绘音乐的名作。诗通过幻想境界的反响来再现箜篌声,从侧面烘托出箜篌的美妙乐声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语语未经人道,最能见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2、解词:吴丝蜀桐:代箜篌。颓:堆。中国:指长安城中。十二门:指长安城。3、艺术特色:①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独创新奇,创造出一种恢奇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如:由箜篌声想到湘娥、素女、女娲、吴质,可谓上下古今,驰骋想象;用玉碎、风叫等形容音乐声,用“老”状鱼,用“瘦”比蛟等,未经人语,独创新奇。②善于将天地万物赋予人的感情,以情感人。③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同为“摹写声音之致”,试比较:白诗用现实主义手法以声状乐,凄凉幽怨;韩诗善用形象思维,以形状乐,用笔陡健;李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恢奇诡谲,凄冷幽艳。杜牧《李长吉歌诗·序》评说:“云烟连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园陊(duò)殿、埂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胠蹩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十九、杜牧:(一)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大部分描写寄情声色、颓废放荡的生活;但也有不少揭露现实的作品。尤长七言诗和绝句,于拗折峭健中同风花掩映之美,风格富于独创性。他和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赠诗云:“刻意伤春又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指出了杜牧诗的特点。清·刘熙载《艺概》说:“杜樊川诗雄健英发,李樊南诗深清绵邈。”指出两人诗的特点。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别集》各一卷。(二)作品:《赤壁》1、解题:诗人借黄州城外赤鼻矶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以地为名,实则是怀古之作。2、小结:一件历史遗物,引起了诗人因怀抱用世之志而卒不见用的感慨,用笔锋利无比,英气逼人。沈德潜评:“牧之绝句,远韵远神”,是也。“东风”二句,因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思想而传后世。本来,三国时的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兵,已成历史定论,然而杜牧却说他取得胜利是侥幸的,言下颇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二十、李商隐:(一)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他的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有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其特点在于:构思慎密、想象丰富、韵调和谐。各体之中,尤擅长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惟部分作品过于讲究辞藻、多用典故,其末流演为宋代西崑一派。有《李义山诗集》三卷。注本以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二)作品:《贾生》1、解题:这诗用贾谊的故事,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融大议论于短短的篇幅之中,而以慨叹出之,韵味深长。2、小结:在艺术构思上,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意味深长,微言大义,耐人寻绎。“可怜”二句,寓议论、讽刺于慨叹,蕴藉可味,发前人之所未发,。汉文帝还算是古代的贤明君主,在诗人笔下,不过是一庸才而已;汉文帝尚且如此,其它封建统治者可想而知,则贾谊的遭遇也就绝非偶然了。《锦瑟》1、解题:这是诗人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以锦瑟起兴,故以开头二字为题。2、分析:清·薛雪《一瓢诗话》:“玉谿《锦瑟》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此公诗,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今试与群公言之:这首诗全在起保有”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在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华年;而锦瑟不知何故有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生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何期纷纷聚讼,直至于今?起玉谿于九泉而问之,必以余为知音。”3、小结:全诗词藻华丽,色调浓郁,意境含蕴,韵律悠扬。在用典、比喻和象征中熔铸了诗人一生的遭遇,感慨深长,凄惋凝重。《无题》1、解题:这是一首写失恋悲哀的诗。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所以叫“无题”。2、分析:第一联:写别情。两“难”字用得好:前一“难”是机会难得;后一“难”是心情难舍。第二联:写决心。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第三联:写拟想。用对方的心理活动表达思念。第四联:写希望。利用神话传说。3、小结:从送别时的心情着笔,以深婉曲折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黯然销魂情景。“春蚕”二句,因歌颂了忠现不渝的爱情而成为绝唱。后又被引来歌颂对事业的坚定挚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表达了一种不达目的、死不暝目的精神。《马嵬》1、解题:玄宗与贵妃的故事,是唐诗中常见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为祸首。这诗别出心意,把讽刺矛头,直指玄宗。2、分析:第一联:写誓言不可信。第二联:暗示贵妃被杀。第三联:写事变仓促。第四联:寄讽。作家作品(散文)一、韩愈:(一)简介:(见前)清·姚鼐《古文辞类篡》说:“至于韩愈,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 宋·苏轼《韩文公庙碑》说:“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二)作品:《送李愿归盘谷序》1、解题:这是一篇送人隐居的序。序是古人临别赠言。这类文体,唐代才开始多起来。2、小结:①这是一篇赠序。赠序本于古人朋友这赠言,唐代才成为一种文体。唐代赠序这作,以韩愈为最多。②本文借隐者李愿之口,对“遇之于天子” 、“用力于当时”的士大夫,“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的小人,以及官场黑暗进行了无情的讽刺。③行文有六代风气,但双是韩文的本色,一气流注而气势雄健。《东坡题跋》卷一《跋退之送李愿序》曰:“欧阳公尝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支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出了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东坡题跋》多僭作,百分之七八十是假的。)二、柳宗元:(一)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他的文章,批判时政,笔力极为锐利。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韩愈评其文,以为“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他的山水游记,刻画入微,寄托深远,尤为后世称诵。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评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二)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1、解题:这篇居“永州八记”之首。篇中从“始得”二字着意,写西山的怪特和始游时的心情,真切深挚。在叙事写景之中,也有着作者的性格的显现和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的流露。“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览山水的小品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2、分析:本篇记叙了作者发现并宴游西山胜景的经过,在满篇山水之美好,人心之陶醉的描写中,显露了作者孤苦寂寞的心情。本文语言凝炼,善用短语,排比句与对偶句交错使用,还有顶针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活泼,有节奏感。3、小结:内容平浅,不是自然地描写山水,而是把山水当成有知觉,有血的肉的人来写,这是怪特而不为人所知的。西山便是不遇于时,不与世同流合乌的柳宗元的自我写照。语言明练峻洁,雋永,于古朴简洁之中可见纤秾。三、杜牧: (一)简介:(见前)(二)作品:《阿旁宫记》1、解题:文章借秦建阿旁宫为题材,运用赋的传统手法,铺陈排比,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而其用意所在,则是针对现实,提出历史教训,把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罪行及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和繁重徭役紧密联系起来,指出由于骄奢浪费,失去民心,随着秦政崩溃,阿旁宫也就一炬而成为焦土,留给后人的,仅有供凭吊的遗迹而已。2、分析: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3节):极写阿旁宫宏伟、富丽、豪奢及其宫人之多,歌舞之盛,美人之众,珍奇宝玩这富,是皆取诸各国而秦人视之不足惜。第二部分(4-5节):言秦大兴土木,搜刮民财以筑阿旁宫,致使民叛秦灭,为帝王者取鉴于斯,勿令后人复哀后人。这篇赋充分体现了“体物写志”的特点,叙事、描写的抒情、议论紧密交融。叙述史实,想象飞腾;借古喻今,深刻透辟。是一篇情文言并茂,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看较好的作品。作家作品(词)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产生于唐初,定型于中晚唐,鼎盛于宋。写词时,要辨字、用韵、选调。一、温庭筠:(一)简介: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世称温方城、温助教、温十六、温八ㄨ。他诗词并工,精通音律,而词的成就尤高。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其词内容偏重于写闺情,词藻艳丽,其特点是香软。后来五代西蜀的花间派尊为“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有《握兰》、《金荃》二集,已佚;今所传《金匳(lián)集》为宋人辑本。(二)作品:《菩萨蛮》1、解题:这首词写闺怨,写一个贵族女子空虚的寄生生活。2、写作特点:全词对环境、人物态度、动作、衣饰、器物等作客观描写,而所写之人心情自然呈现。这种心情又因睡梦而醒,睹物思人,离愁别恨,已见于人物情态之中。对人物外貌和内心的刻画颇为精工。二、李煜:(一)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世称李后主。他在文艺方面,能妙解音律,能工书画,而尤工于词。他的词虽然在内容上大都伤今怀旧,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但他重在写生活实感,扭转了花间派的词风,恢复了词的抒情功用。在艺术上能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而遣词准确、洗炼、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凄婉动人,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今传《南唐二主词》是他和他的父亲李璟的合集,为后人所编。(二)作品:《虞美人》1、解题:据说李煜写的这首词被宋太宗见到,便赐药将他毒死。这首词应是李煜的绝命词。词中流露了故国之思,不堪回首的“往事”,反映他对失去皇位和“雕栏玉砌”的天堂般的宫廷生活的怀念,这是不值得同情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主要是由于他从一个皇帝的宝座上跌下来变成一个囚徒,在屈辱的现实生活中迫使他去体验不是一般人尤其是皇帝不能尝到的生活滋味,这就使他有可能把一个不幸者的悲伤表现得分外真切、分外沉重,而产生感情上的动人力量,而尤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喻,来形象地表达自己无穷无尽的悲愁,已成为喻愁的名句。2、写作特点:这首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抽象的愁比喻成“一江春水”,使之非常具体、形象、生动,产生了强烈的感人的艺术力量。

HOTEL 发表于 2016-10-7 10:55

呵呵,低调,低调!

高县庆中 发表于 2016-10-8 13:00

:lol

高县一把刀 发表于 2016-10-8 16:51

一直在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典文学》面授记录(三)[姚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