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 发表于 2018-9-7 13:50

教育如何面向未来?这些名校长的建议,值得收藏!

新学期、教师节,教育小新想与您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小新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周鹏程、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芦咏莉、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华南师大附小校长张锦庭的观点。欢迎您和我们一起畅想:您理想中的教育什么样?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展望2035年的教育会是什么样?  我们将从后台留言的读者中,抽取10位幸运读者,赠送10本教育专业书籍。还等什么,先看看校长们怎么说,再分享您的思考吧。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教育要关怀人的幸福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教育是人心灵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良,播种光明。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应该用文明的火种点亮心灵,点亮希望,点亮未来。  教育要关怀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灵,使人获得自主、和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是师生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好的学校应该是生命幸福、青春洋溢、美美与共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地方,应该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以幸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温馨、一种鲜活向上的力量;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使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冯志刚上海中学校长  做事要有高度和标准  做事不一定要争第一,但“高度”一定要有。达到“高度”基础是什么呢?坚守做人、做事的“标准”非常重要。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基础教育名校”到底应该如何建构?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特长?“聚焦志趣,激发潜能”的办学理念何时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能为上中学子的创新意识注入与众不同的基因?  在科学探究与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动作,付出的每一份辛劳都是重要的,也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其中对细节的把握、对失败原因的总结与改良等等就是我们做事的“标准”。高度决定眼界与追求,标准决定态度与执着,两者都要有。  高中生到底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或许荣誉墙上那些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取得最高荣誉的学生,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代表了学校的在校生达到的“高度”。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高度”,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与鉴别能力。周鹏程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  今天的教育需要思考未来的能力  和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从一所中学毕业的学生,严格意义上说检验成功与否,要到他10年之后走入社会的时候才知道。一所名校应该有社会责任感,要关注10年之后,学生所需要的东西,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10年之后,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早已更新,无论现在填鸭多少,到10年之后,都是不够用的,但如果我们教给他的是学习、生活的能力和方法,那么在10年之后,依然可以通过这些能力、方法来应对社会的变化。  了解、掌握和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教师适应智慧教育发展需求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还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素养。教师在学科素养上高出一般的人,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备好课、把课教好。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每位教师的教学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但要保证它“行之有效”,能让课堂充满智慧和魅力。学生在这种教师的教育之下,就会逐渐变得非常聪明、智慧,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就远远不止于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最后,教师还应该具备将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知识,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芦咏莉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  教育更多体现在育人能力  “怎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怎样是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其中有一个观点,最好的教育不是在6岁和12岁的时候孩子获得了多好的成绩,表现得多么优秀,更不是在老师,在妈妈、爸爸面前表现得有多么优秀,而是在他们26岁、36岁、46岁时成为这个社会的脊梁的时候,这20年期间他们仍然表现得优秀。也就是说,在有一天我们先我们孩子而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陪伴他们,指点他们,甚至扶持他们的时候,他们仍然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然后知道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享受其中。这是我觉得我们对教育的追求和反思。  教育责任重大,教育的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知识上面,更多的体现在我们育人的能力,以及我们对于未来把握的前瞻性上。所以“未来”是教育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有了未来视野的老师和学校,在教孩子的时候,会知道我关注什么,我要什么,会知道哪些东西也许是我不得不做的,我做了就OK,不用逼孩子。有哪些可能是我可以忽略,甚至要摒弃。这是我觉得我们教育者必须要思考的。张悦颖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  比起眼前的成绩,我更在乎你的未来  不能将孩子的成功定义在当下,而要赋予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求老师下课一定不要拖堂,因为孩子要朝远处眺望。如果你为孩子好,一定不要让他刷题,情愿整体学校的平均分低1—2分,也要让他们有探求的时间。  只有在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有精力、有愿望去观察生活、发现需求,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家长总盯着孩子读书、考试、出成绩,有没有想过,现在拼命让孩子学的这些东西,到了未来社会,可能早就被AI技术取代了,他们靠什么核心技能生存下去?现在要培养的,应该是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张锦庭华南师大附小校长  教育是传道,是点燃,是唤醒孩子心灵  人们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全面素养的综合提升,就必须重视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小学是基础性教育,也叫培根教育,对人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一个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了好的性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一般认为,儿童的性格是在9岁的时候形成的,而且儿童性格一旦形成终身很难改变,9岁以后的教育,更多的是丰富和完善儿童的性格,当然特殊条件和经历也会改变儿童的性格。性格是学生的习惯养成的,习惯则是具体的行为养成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更要关注儿童的具体事件及具体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性格,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这里。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道,是点燃,这就需要教育务本心,从学生的心灵出发,从生命的拔节着手。教育如果不触及孩子的心灵,就无法改变孩子。教育不是应试育人,而是立德树人,照亮学生心灵的温暖,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你要唤起孩子的心灵,点燃孩子。所以每个孩子进入学校,我们都在寻找唤起孩子的热情的方法,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小忆1975 发表于 2018-9-7 13:50

楼下的接上

观音坡 发表于 2018-9-10 11:36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柴火鸡 发表于 2018-9-10 11:37

呵呵,低调,低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如何面向未来?这些名校长的建议,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