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上泉 发表于 2021-3-27 09:45

故乡的盖碗茶

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21-3-27 09:48 编辑

哦,故乡的盖畹茶

翟礼湘

    每年清明时节,新茶上市,或偶尔路过县城街头巷尾那人声鼎沸的茶楼酒店,不知为什么,我会思念起故乡小镇上飘逸着清香气息的茶馆来。   依山傍水的故乡小镇,半边街屋座落在溪边。一幢幢吊脚楼,仿佛从水中拔地而起。清晨,浓浓的雾霭索绕其间。远眺如临仙山琼阁,分外壮观。细细瞧去,见几座别致的建筑,吊脚楼前,临溪悬空挑起一个个小阳台。主人颇费心血,植些花草,添些山石盆景,把阳台装点出典雅情韵。这便是故乡的茶馆了。据古书记载,四川是茶的祖籍,蜀人首开饮茶之风,啜茗之趣。难怪这川南小小无名小镇竟有四爿茶馆。    儿时,我记得自已最爱到小镇叫座的茶馆一-“天然居”玩耍。那时,自己并无品茗之乐。只因刚刚识得几个斗大之字,被那门楹上一对回文联迷住了。那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父亲告诉我,这联是有学间的读书人做的回文联。言外之意自然要我好生读书罢了。我也明白,对子妙,但个中内容就难琢磨透。而在当时,对茶馆的繁荣景象,以及那品茗者悠故游哉的样子大惑不解。      不久,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突然发现在茶馆喝茶实在是件美差事。有时犹如在欣赏一件运动着的立体艺术品。茶馆跑堂者,小镇人称谓“茶倌儿”。茶倌儿过硬的花架子功夫绝非一般人所为。这天然居的茶倌是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她年轻貌美,待客殷勤百里挑一。大伙唤她“茶大姐”。据说,她娘家就是祖传茶倌,开过茶馆。那日,她首次登堂卖茶就不同凡响。茶客前脚迈进店门,她银铃般的嗓音就嚷开了:"几位?这边坐呐!”然后一声亲切的称谓,唤得不落地。她说着,边挪椅子边抹桌子。待你刚刚坐定,她"哐啷”一声,撒开茶船儿,咣地放好茶碗。右手高擎锃亮的铜茶壶,运腕扬臂,来一个“天女散花”。随之而来便是“雪花盖顶"。眨眼之间,翻着水泡的滚开水如晴朗夜空掠过苍穹的流星,弧似地从壶嘴中飞流直下。只听“笃.笃.笃”地响,垒尖碗地来了一个闪闪烁烁的“冒儿头"。又只听“笃”地一响,嗄然而止,滴水不漏。随后,只见她轻身一个“海底捞月”,茶盖子“叮当”一响,仿佛天外飞来一般地不偏不倚扣在茶碗上。蓦地,温馨飘来,郁香扑鼻。啊!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故乡别有风味的“盖碗茶”,就在这娴熟的花架子功夫中,魅人艺术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不说喝茶,就是观赏这待客的景致功夫,你都会陶醉。此情此景,你不低吟宋代张拭的品茗名句才怪:“浮瓯雪色喜初尝,中有祝融风露香。”好一番艺术享受!    有人说,成都的“盖碗茶”把喝茶的艺术推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那这小镇上的盖碗茶又何曾不是蓉城传来的呢?据《资暇录>云:唐时蜀令崔宁之女发明的盖碗茶,真乃源远流长,四川人喝茶功夫也不一般。民间有句茶经:茶好不如水好,水好不如器好。故乡小镇缺啥?茶,一叶一尖上等毛尖,清香,回味悠长,可与蒙山茶媲美。水,得天独厚,小溪源于十里之外的泉洞中,醇厚甘甜。只茶具差些,但一色青花釉瓷,自呈古朴之风。后来,我离乡出门读书,就业工作,也喝茶成癖。学习工作用脑过度,呷两口酽茶,顿觉倦意全无。渐渐在不知不觉中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夜深人静,一端起茶碗来,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光阴荏苒。二十多年前的春天,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当我一踏上古镇的青石板小街时,一阵阵浓郁的茶香迎而而来。“天然居”的门面已经焕然一新,更名为“大众茶馆”。内堂瓷砖灶,竹椅、竹凳、竹茶几,既时髦又古色古香。茶客人来人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靠墙柜台上,电视机正欢快地唱着:“在那桃花盛开的村庄……”我踏着这醉人的节奏刚想迈进门楹,一声清脆的女嗓音扑面而来:“喝茶一—里边请!”一个“请”字,突然把我拉入故乡的怀抱。我抬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个茶倌……那身段,那脸蛋,那笑靥,那手搭抹帕端茶具的姿式,以及那一套娴熟的茶信儿的花架子功夫,活脱脱是“茶大姐”!友人在旁瞧我看呆了,忙轻声告诉我,她是“茶大姐”的幺女儿。啊!故乡“茶倌儿”的绝活也焕发着青春。   夜幕降临,我出了茶馆,沿街溜达。临溪的街面新添了几片茶馆,虽小但极红火、热闹。喝茶者可看电视,可买糕点香烟,可玩纸牌、扑克、麻将。   看来,小镇人也离不开这得天独厚的娱乐场所了。哦,故乡的盖碗茶……

天大地大我最大 发表于 2021-3-29 14:32

我也是坐沙发的

窗外的微笑 发表于 2021-3-29 14:32

学习下

南广人 发表于 2021-3-30 08:19

好帖必须得顶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乡的盖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