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又是中秋赏月时 [打印本页]

作者: 源上泉    时间: 2014-9-5 22:21
标题: 又是中秋赏月时
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4-9-5 22:24 编辑

                                            
                                                         ——源上泉
       中秋的月最明。
       中秋之夜,一轮圆月悬挂于天,千古照来,诗意也就产生,亲情也就产生,人间的乡愁情绪也就产生。在那么明亮的银辉中,在渴望团圆又没有团圆的情思中,在月朗风情,银河隐现,在桂花飘香的风俗氛围中,坐在阳台上,或院林亭中,遥望那轮圆月,走走停停,你会情思飞扬,百感交集,不能自己。
       因为,一腔感慨在心头。
       也许,你是一家人欢坐在月光如水下;也许,你身在异乡盼月圆;也许,你是独自倘祥在小院中。但看那轮明月,圆缺阴晴。此时此刻,人世间 的酸甜苦辣会涌上心头。
      也许,我们都坐在同一清辉中,让月光淋浴,让缠绵的思念和痛苦幸福地穿越我们的乡愁。也许,我们在那个熟悉的庭院里,摆上月饼,做着唐玄宗李隆基八月中秋楚游“广寒清虚之府”的梦幻。
      月饼的香甜,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八月十五最香最甜。其实,最初,月饼是作祭月供品的。人生盼团圆,月饼也就象征着那么美好的愿望。而赏月吃月饼成为一种民间风俗,相传还是乾隆帝下江南引出的故事。正值中秋,乾隆游戏到杭州,学士献上甜饼给他品尝。那月明朗,那饼香甜。乾隆吃饼赏月,不禁连声称赞:“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甜饼成为“月饼”。真正说来,吃月饼风俗始于宋朝。有苏东坡诗为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而月饼做得绝妙时期,花样翻新,应数明朝。明朝人彭蕴章在《幽州上风呤》中写到:“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然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低估看,点心师把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作为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上,称得上构思巧妙了。
       赏月是一种情调么?我们平时都在为生活而奔走,为过日子而劳累。在中秋这么使人想家想亲人的夜晚,如洗的月空,一轮圆月清辉普照大地,如果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甜香的月饼,一边欣赏风清月朗,皎洁明亮的月亮,该有多么美好!难怪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丙辰中秋,因怀念弟弟苏辙竟由衷写下脍炙人口的词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着月,吃着月饼,吟着这词,中秋的情味更浓了。

作者: 高县一把刀    时间: 2014-9-5 22:52
前排支持下

作者: 南广人    时间: 2014-9-6 22:38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

作者: 小忆1975    时间: 2014-9-8 17:07
元芳你怎么看?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4-9-10 20:45
中秋赏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轮明月,寄予了多少思念和美好期盼\祝愿!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