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茶馆
一
茶馆以“天地”为名,我深不明白内中玄秘,总觉得很奇。不知道除了我家乡小镇,其它地方还有没有这个名号的茶馆。
“天地茶馆”的牌匾在文革时摘下了,我的记忆里没有看见过它悬挂在茶馆正大门上方,只是从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里看到,上面的黑漆和金粉已脱落不少,雕刻的字迹却还清晰。
曾经询问过街上的老人,说这“天地茶馆”来历非同寻常,名号为晚清拔贡、民国时曾历任过四个县县长的
我切切地深感遗憾,生长于斯,对本土文化有一种难解的情结,总觉得那是自己的根基,只有把那些根基弄明白,才能对自己思想深处的自在精神作出合理的诠释。人到中年,所以“不惑”,并非什么都明白,只是有了对什么都想弄明白的动因。
我去访问过去被称作“陈公馆”的
终于见到老先生侄孙,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谈了很多
我有些明白了,宇宙就是天地,就是世界,就是四维时空。
这应该是老先生的人生哲学,是一种生命理念,是对感性而能动的生命存在的把握,亦或是对“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的另一种审美维度的阐释。
然而,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
多少年来,一直百思不解,常常对着那块漆迹斑剥的牌匾发愣。随着时间的流驶,对
二
这是镇上独一无二的茶馆,开在小镇的中街。其实很简陋,当街一间50多平米的屋子,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典型的川南民居,木串架结构,墙壁用竹片夹编,三合土糊面,石灰水刷白。我少年时常在茶馆里玩,那时的柱子已虫蚀剥落,墙壁烟熏火燎,有九张木桌和几十把竹椅,十分陈旧。
小镇是一个繁华的水陆码头,水路可从南广河直达宜宾进入长江,旱路有青石板铺的骡马大道上云南,是川滇边境物资集散要地。宜宾百货自贡盐、嘉定(今乐山)绸缎内江糖、还有夹江的纸张、隆昌荣昌壁山的布匹等,大部份通过这里运往云南,而滇属昭通的鸦片、山货、药材、土漆、铅巴等亦通过这里远销四川各地。于是,小镇便成了苦途长旅的中转站。栉风沐雨的人,在浪迹天涯的岁月里几度沧桑沉浮,带着一身的疲乏,在这里稍许小憩,拍拍身上的尘土,又踏上不知道何处是归程的道路。
过往的人多了,小镇便繁华起来,茶馆也热闹起来。
无论水路旱路,对于社会,促进经济繁荣,对于个体生命,则充满快乐和艰辛、洒满汗水和泪水。因此,旅途中有这么一个山青水秀、宁静安祥的小镇,性情浑朴、品行平稳的山镇人,把外乡来的人都当贵客,外乡人便真有一种如归之感。不是有特别急的事非要赶路不可,都愿在这里多盘留几日。人要吃喝住行,人气一旺,生意就好做,市场兴旺、商业发达,上世纪三十年代,镇上有名的商号就多达百家,川南地区很多地方的人都认为这里好谋生计。在那些动荡的年月,到处战火纷纷、兵荒马乱,无路可走的人们便携妇挈子,来这里安家落户。镇上居住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外乡来的,只有何、范等几个家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本地人。象我母亲,也是外乡人,祖上是破落地主,到了外公这一代,已穷愁潦倒,又读过书,便来到这里以教书维生。
人多了,事就多了,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故事。故事会流传,故事中的人性和人情会沉淀。故事流传在茶馆里,人性和人情也沉淀在茶馆里。再通过茶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释放到小镇一代代人和外乡一茬茬客旅的心里。
我听着茶馆里的故事长大。大爷大叔,抽着叶子烟,喝着盖碗茶,讲述那些除暴安良、家族械斗、地方军队内讧的故事;大姨大婶摇着大蒲扇,边做针线边哼唱地主小姐爱上长工,新婚之夜丈夫被抓壮丁的撕心裂肺、催人泪下的民谣小曲。这些故事和小曲,就这样随着他们讲完唱完的一声浩叹沉淀下来,构成小镇独特的人文文化。
五花八门的事都在这里传述着,真是个小世界。
我想,这该是
三
他在镇上享有极为崇高的威望,正义感强,虽早离官场,人们还是尊称“陈县长”。他多次参加除暴安良,为除掉一方恶霸主持正义,献策定计。邻县土匪常春带了十八支九子枪,窜来小镇,以队长自居,在镇上估吃霸赊、奸淫妇女。
街上发生了地方武装械斗,几十支枪火拼,秧及街民,他义愤地书写“投鼠忌器”四个大字于正堂之上,意为你们械斗,伤及无辜百姓,对此进行强烈谴责,迫使双方停止械斗,在石坎子魁星楼贴出两封“赔礼道歉书”,对惊挠乡人分
老先生办学,主要讲授文学、书法,不收学费,免费供给茶水、课桌、灯油,对天资聪慧、家庭贫寒的学生,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他大力倡导地方文化,创作了很多诗词歌赋和地方小曲,内容多是歌颂祖国、歌颂抗战、劝人向善的。特别以他为代表的小镇书法艺术,深得全县文艺界人士好评,当时一批青年学子,受其熏陶,萦集周围,潜心书法,字艺多有成就。现居住于镇上的
解放前夕,他谢世了。吊唁他的人很多,按他遗愿,葬在镇外的大青山上。我来到他的墓前,正夕阳西下,凭吊先贤,脑子里总晃动着“天地茶馆”的牌匾。他书写“包藏宇宙”中堂字幅时,在县长任上,正是壮怀激烈之时,有“包藏宇宙之机”的英难气慨。而题号“天地茶馆”,业已弃官归隐,恐再无“吞吐天地之志”了。然“天地”二字,该是把小小山镇茶馆视为一微型世界,在这里洞悉人间的悲欢得失,深究性命的根本原因。他在这里,以他隐藏在大脑中的高度智慧和本质经验,探究世界、思索人生、主张正义、倡导文化;他站在灵魂追问的理性前沿,揭示人生意念的谜底,把个体生命的体验融置于公众文化魂魄的铸造中。当然,这只是按我的思维定式推想,至于更深层次的意义,以我浅薄的心智,实是难谙其理的。
四
从文化角度看,这里没有老舍先生北京茶馆的风云变幻,也没有
尽管进出的多是平民,但这个百年老茶馆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一年四季,茶馆里不是讲说评书,就是座唱川剧,或者几个爱好者拉着二胡、吹着笛子,其他人跟着音乐唱,唱的多是民歌和山歌,更多是的人人参与的摆龙门阵、唱小曲。茶馆里整天笑声、唉叹声不断。无论是悠扬的琴声,爽朗的笑声,亦或戚戚的唉叹,无不提升着乡人的内心世界,洗炼出一种纯真善良的超然人文意境。
我在茶馆里听故事和小曲,眼前出现的是老先生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而拈须微笑,时而凝神沉思,桌上一副盖碗茶具,一根长长的铜头玉嘴的叶子烟杆。我知道,茶馆里这份平实友善的文化氛围,是老先生一手营造出来的。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歌谣,也曾经感动过老先生啊!
故事和歌谣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的记忆里,有一段小曲,印象最深,而小曲背后的故事,一直以一种唯美的悲情打动着我,至今还记得那首充满人性美的歌词:
“……一日三来三日九
娃娃怀在肚里头
娃娃下地如雷吼
奶头放在嘴巴头
儿啊儿
你要吃奶就吮几口
为娘要将你丢在河沟头
大河头的水啊
你慢慢流
免得我儿碰石头
大河头的水啊
你慢慢漂
免得我儿撞石包
等到为娘办酒后
你再投胎到娘的肚皮头……”
歌词已很凄美,故事更是震撼人心。说的是很久以前,小镇上开来一拨军队,为头的营长住在一个宦绅人家,营长的副官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武艺出众,胆识超群,深得团长喜爱,随住在这家。宦绅有一独生女儿,在宜宾读完中学回来,副官亲自带人去县城接回,就这样他们认识了。住在一家,常常见面,天长日久,自然生情。副官请团长向宦绅提亲,皆婉言谢绝。宦绅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的靠不住。半年后,部队要开拔,副官
世界上最惨的是母子生离死别,而母亲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则是惨中之极。故事到这里就完了,我曾经多次问后来呢?孩子死了吗?当兵的回来没有?都没得到答案。
我始终没有收集到老先生对小曲的态度,但我却清楚地看见,茶馆老板每次听故事时那痴痴的表情,脸上流着昏浊的泪,提着茶壶站着,忘了给客人的茶碗里续水。
五烈号人士事,心里便凝重起来。我仿佛看见当年的张大爷、高二叔,就是
老板叫章宗林,临近解放来镇上的,原籍哪里,没有人能确定,有人说好象是宜宾,还有人说他是在家乡犯了事逃到这里来的。刚到镇上时二十多岁,当打更匠,就是更夫。解放后,搞过搬运,在农机厂挑河炭,一直没有成家,一个人住在茶馆楼上。后来年纪大了,政府照顾他经营茶馆,经营收入足够他的生活开支,他还要义务地为政府做一些杂事。
章老板相貌平平,敦厚笃实,温朴善良。他不苟言笑,勤慎守职,默默地做着他的事。在街上,人们除了认为他不讨人嫌外,没有更深的印象。但有两件事,人们说起,无不啧啧称赞。
一件是他刚来本镇时,由于连续两年干旱,粮食欠收,加之政府腐败无能,视民命如草芥,小撮土豪劣绅、奸商市侩,囤积居奇,把大量粮食外运牟取暴利,市场米价陡涨,每斗米由法币二十五元猛涨到七十元,甚至出现“亮市”,买不到米吃,穷人吃“白泥巴”、“巴蕉老壳”,民不聊生。有一天清晨,天刚亮,街上一阵锣声响起,章宗林通街大喊:“当当……各位乡亲,今天半边桥兜米,大家准备好家什,都去兜米,当当……桥天wu撞一天钟”兜米就是抢米,半边桥是一个堆店码头,粮商这那里囤积了大米五十石(约一万五千斤),正准备起运宜宾。乡民们赶到那里,围着堆店,都不敢动。这时,章宗林站在高处,敲了一阵锣,一个叫邓明高的乡人开始高喊:“乡亲们,不要怕,天垮下来有人顶,奸商们为了暴利,不管穷人的死活,我们没饭吃,兜点米不算犯法,大家干啊!”街乡群众几百名冲进堆店,兜的兜,扛的扛,几个小时,一万多斤大米一扫而空。半边桥兜米事件发生后,邓、章二人都以“肇事”罪被区署抓捕送县城关押,后经地方人士取保,三个月后得以释放。
二件事是文革中,正是“文攻武卫”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区委书记、区长、派出所所长等当地领导作为“走资派”被揪斗,关在农机厂。东风矿区(现芙蓉煤矿)的造反派,到王场搞武斗回来经过小镇,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武斗人士将农机厂围困,要把这些“走资派”弄到矿上去斗,当地造反派不答应,僵持了几个小时。正为农机厂翻砂车间挑河炭的章宗林,用两副竹梯绑着,从农机厂楼上的后窗把“走资派”们全部接出去,藏在显应寺后面的柏香林里,等东风矿区的人走了,才送他们回来。人们说,如果那些人被弄到矿上去斗,都要挨打,怕有人不能生还了。“文攻武卫”,斗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章宗林平时沉默寡言,人们大笑大闹翻了天,他都不答腔,站在一旁,给他们泡茶续水,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他什么,问一句答一句,问到他的身世,则一言不发,默默地走开。只有说唱到
他一直没结婚,很多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他都不答应,他说穷,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能养家吗?
有一年,八月里,吃过晚饭,父亲值夜班去了,母亲和邻
我突然沉重起来,玄然不知这世人意欲何为。章老板是个厚道人,一生零仃孤苦,凛然正气,并非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江二嫂带着三个孩子,寡居于世,艰难度日。他们相好,可说天经地义,于情法理,皆无异议,为什么不明正言顺地结合,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只是暗中相好呢?我总不明白,几次想开口问章老板,怕他“冒火”,不敢问。又想,要是
六
终于有天晚上,客人们走完了,我还东拉西扯地和他说话,称赞他当年的英雄气慨,特别说到兜米事件。他说,真正地要感谢一个人,是他把半边桥堆店五十石大米要起运宜宾的事告诉我的,现在这个人死了。
我问是谁,他迟疑了一会,才告诉我,是上场口的江二哥。
那么多年的秘密一直没有披露,章老板解释说,江二哥不让说,这关系他的职业道德,因为他当时在堆店做伙计,谨小慎微。他看到很多人饿饭,不忍心,才说的,虽然卖主,但不求荣。
哦,我明白了,难怪章老板在江二哥去世后,一直都在关心照顾着留下的孤儿寡母。我对他说,你应该把这个真象告诉别人,以免误会,他们都说你和江二嫂相好呢?
他又沉默起来,但没“冒火”,我心里提吊吊地望着他,过了很久,他才用特缓地语气说:“治泓,我知道你爱看书,喜欢小说和历史,你应该知道,世间事,并不是那么简单,对一个人,不要随便评论,更不要轻易下结论,别人说什么都由他们说,你封不了众人的嘴,但说的那些,不一定就说是事情的本相。比如我,你到底知道多少呢,我读过书,虽然没进过正经的学堂,可我读了不少的书,包括一些世界名著,只是有好多年再没看过书了。”
说到这里,他便打住,抬头看着门外高而远的天,时近子夜,天上几颗稀疏的星星。许久,他回过神事,哑然地笑了笑,说:“我已六十多岁了,在这世上已没有几年活头,很多积压在心里的事,我都告诉你。”我忙起身,往他的茶碗里续了点水,擦燃火柴,为他点着叶子烟。
“我是南广人,自小死了爹妈,本家叔叔把我养大。十六岁就在‘南广客栈’当伙计,东家姓胡,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小女儿才十一岁,叫胡玉兰,小名小兰。
“胡家除了经营客栈,乡下还有二十多石租的土地,家业不算大,只是个小财主。
“小兰在南广的小学堂读书,从家里到学校有两里地,每天都派我接送她上学。她很乖巧,懂事,没有有钱人
“她和我很好,那时我也小,只大她五岁,心里很纯洁,除了形式的主仆关系,我实则从内心把她当亲妹妹对待。胡家都是好人,对我也很好,不象现在宣传的财主对穷人都那么残酷。
“小兰还教我识字和写字,我年轻,尽管从没上过学,但学得很快,等她十五岁到宜宾上中学时,我都能看小说和写信了。
“我送小兰到宜宾回来后,她就给我写信,我们就不断地通信。放暑假,我去接她,她很高兴,把皮箱交给我后,带我到一个馆子里吃了饭,然后就一路回家。二十多里路,她不让雇轿子,我们就一直走,她在我耳边说过不停,讲了好多学校的事,说抗战就要胜利了,我们要解放了,国家也就太平了。她说这回带了好些书回来,假期里和我一起看。
“果然有十多本书,除了巴金写的《家》、《寒夜》和鲁迅的《呐喊》,其它的都是外国的名著。我们天天看,天天讨论。
“就这样,每个假期她都带了很多书回来,我都全部看了。到抗战胜利那年,她写信给我,提出要和我结婚,这太突然,我知道,她是主,我是仆,这根本不可能。她也说,家里肯定是要反对的,别看他们对你好,可思想里的门第观念相当深。但我们都是新思想的人,要冲突封建。
“在城里庆祝抗战胜利那天,我进了城,找到了她,和她在岷江边上谈了很久,度过了我一生最幸福难忘,后来想起痛断心肠的一夜。天亮时,我们依依惜别,她要我过两天收拾好行李,和她一起出去,不管到北平上海,都要和我在一起,国家太平了,天地之大,不相信就找不到一个安身地方。
“我的热血奔涌着,为她对我深深的情义感动。就在我准备和她私奔的头天晚上,她父亲把我抓了起来,吊在房梁上,不说任何原因,一顿马鞭抽打,把我打昏了过去。下半夜,厨师郑大叔把我放了下来,给了我一块银元和两百多纸币,要我连夜逃跑,并告诫我,他们把小兰都接回来了,关在楼上,要我别去找她。郑大叔还跟我说,是和小兰一起读书的她本家堂妹知道我们要出走,告诉小兰父亲的。
“我逃出来后,在乐山、犍为、井研等地打短工,一年多后,才悄悄地回到南广。打听小兰的消息,说她父亲接她回来后,不让出去,不久就把她嫁到很远的地方。我多方打听,才知道她嫁到这里来了。”
“是我们这里吗?”我已预感到了什么,急迫地问。
这回他停了很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就是江二嫂。”
“可江二嫂不姓胡啊!”
“她出嫁时改的,跟她妈姓。”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算不让她和你结婚,也没必要嫁那么远嘛。”我真不理解。
“因为她怀孕了,是我的,就是那晚在岷江边上。用打药打了下来,不知怎么的,被外人知道了,闹得整个南广镇都晓得,胡家没脸见人。江二哥随船到宜宾卖粮食,常住在客栈里,她父亲见江本份厚道,又没成家,要她准备二十块生大洋,就把小兰嫁给他了。我当时不知她怀孕,后来才知道的。”
“所以你就找到这里,并在这里住了下来。”
“是的。我当时找到小兰,要她跟我走,可她不,她说江二哥是个好人,为了她破了财,现都背了很多账,她如果走了,江二哥人财两空,她下不了心。可她的命真苦,生了六个孩子,前面三个都死了,还有小的这三个,前年江二哥又死了,为医病又欠了很多钱,孤儿寡母一家人日子过不下去,你说,我不帮她谁帮她。别人爱怎么说,就让说去。”
这回他终于打住了话头,木痴呆呆的,面容十分悲戚。我已说不话来,章老板和小兰的事,在我心里回荡着。我是新社会的人,又年轻,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个时候的思想。本来还有些事想问个明白,象他们现在的关系,今后怎么办等等,这些,我却又不想问了。正如章老板说的,世间事,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在命运面前,真是无能为力。
夜已深,我告别了章老板,回到家里。那晚,我彻夜未眠,脑子里全是章老板和小兰,多么痴情的男人,为了心爱的人,在这个偏僻的小山镇上,痴痴地守候了三十年,这需要何等虔诚而执着的意志,这种虔诚和执着已超越了自我,超越了生命。我又想起
拜读楼主佳作!
《天地茶馆》一个气势恢弘的标题
治泓,你在给我们讲故事吗?那么,应该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吧!
“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寓意的真好啊,小小天地里的人和事,不就是旧社会生活的缩影吗?
温一壶茶,看了3遍全文,“漆迹斑剥的《天地茶馆》匾,简陋的木架竹编屋子,被烟熏火燎的墙壁,陈旧的桌椅,德高望重的陈老先生,副官与小姐的爱情故事,痴情男人章老板,心地善良的小兰(江二嫂),还有那凄美的小曲,活灵活现的场景,人物跃然眼前。精彩啊!让我大饱了眼福。
问好,治泓
拜读楼主佳作!
真是海内存知已啊!可你的评语让我汗颜。
谢谢
《天地茶馆》一个气势恢弘的标题
治泓,你在给我们讲故事吗?那么,应该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吧!
“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寓意的真好啊,小小天地里的人和事,不就是旧社会生活的缩影吗?
温一壶茶,看了3遍全文,“漆迹斑剥的《天地茶馆》匾,简陋的木架竹编屋子,被烟熏火燎的墙壁,陈旧的桌椅,德高望重的陈老先生,副官与小姐的爱情故事,痴情男人章老板,心地善良的小兰(江二嫂),还有那凄美的小曲,活灵活现的场景,人物跃然眼前。精彩啊!让我大饱了眼福。
问好,治泓
青青,谢谢你对本文的细读和肯定,这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天地茶馆”已不存在了,但陈老先生等老一辈识士和善良的乡人倡导的生态文化,已深入一代一代乡人们的心中,那古朴的民风,善美的的品行,也一代一代地承传下去了。
家乡的政府领导在网上看了我的文章,已把那块漆迹斑剥的“天地茶馆”的牌匾,收藏在文化站,要请匠人进行复原,作为家乡文物保存下来。
我特感欣慰,也谢谢你的支持。
姐,谢谢你的点评,你的认可对我太重要了。
生活是人类的生活,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我在写几十年前发生在故乡小镇上的事,我真的也置身其中了。如今,每当我从小镇青石板街上走过,那几十年前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眼前。
欲前行拜访,当面聆教,不知姐姐肯接见否?
治泓兄:每次总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拜读你的文章.你总是以独特的视角捕获生活一脉,笔触看似平淡的素材,经你以凝练的文笔描写,让人读后过目不忘,有所收获!
你的文章给人以朴实,没有娇柔造作,文字里融入理性的思考,富含哲理,引人深思,有一定的深度,让人若有触动和感悟.
文中人物百态,鲜活生动,尽显其间,跃然纸上.
好文!精彩!感动!
谢谢楼主,你的家乡好古朴,好幽美,好神秘!真想去看看……
真没想到:在这个网站上能读到这么好的文章!谢谢楼主!辛苦了!
芦荟多多!
“姐,谢谢你的点评,你的认可对我太重要了。
生活是人类的生活,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我在写几十年前发生在故乡小镇上的事,我真的也置身其中了。如今,每当我从小镇青石板街上走过,那几十年前的一幕一幕都浮现在眼前。
欲前行拜访,当面聆教,不知姐姐肯接见否?”
治泓,我是重新又看你的佳作时才看到你的这段话,真是很对不起。我现在在重庆。
问好。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