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乡村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蓝颜祸水    时间: 2008-1-25 22:09
标题: 乡村过年
3岁时,被母亲从乡下送到了城里,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此告别农村。以至于多年以后,当我说起自己其实是一个农村孩子时,几乎没有人相信——我嘴巴里蹦出来的,早已是没有一点“乡音”的轻飘飘的“城里话”。
只有心里,时常想起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在这寒冷的冬天。农村的年,永远比城市热闹、喜庆得多。哪家杀了年猪,周围乡邻、甚至远隔几十里路的远亲,都会巴巴地拖家带口,一路欢喜着奔来。于是,原本宽敞的院子里,插笋子一般站满、坐满许多人。孩子们就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手里抓着瓜子、糖果,一路欢笑打闹,生气了,拣起院坝边的泥巴就向对方扔去……一场“混战”往往因为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不被大人们所容忍,于是,此起彼落的喝斥之声就在院子里响了起来。各家家长此时一般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舍得下手打孩子,毕竟,一年,只有一个春节。
厨房里一直是热气腾腾的。房梁上,挂着新做的腊肉和香肠,红白粉嫩的颜色里,点缀着火红的辣椒面和青黑的花椒籽,煞是好看。稍待些时日,这腊肉和香肠,便会被灶里升腾起的柴烟熏得有如焦炭一般黝黑,即成了城里人一直垂涎的“老腊肉”。
烧柴禾的灶,劈哩啪啦地燃烧着干得掉渣的各种枯枝。偶尔,灶肚子里突然发出一声闷响,惊得忙于做饭的人们猛一抬头,转而想明白了又笑笑:柴垛里的油脂,真是好燃呵。那年的氛围,就在这闷响里得到了升华。
各家的主妇们,不仅是田地里劳作的好手,家务事干来,更是驾轻就熟绝不推搪。只见个个都撸起衣袖,围起腰布,或是摘菜,或是洗菜,或是宰鸡杀鹅,或是淘米……人影婆娑里,空气也似乎浸润上了蜜,甜甜的幸福感无边散发开来,狠狠掐上自己一把,才确定这不是梦境。
饭好了,菜熟了,九大碗一端上桌,大伙儿各自落座。一双双筷子,雨点般落向那些泛着油光手指宽的或瘦或肥的肉上,趁热乎夹一块放到嘴里,上下牙关再用力一嚼,那汤汁连同肉的鲜香,转瞬间把味蕾的触觉刺激得无限夸张——那个美呀!席间没有人吆喝“减肥”之类的矫情之调,辛苦劳作一年的农人们,是无顾及城里人“日思夜想”担心着的“三高”、“肥胖”的。
这样的宴席,吃得热烈而隆重。饭,是用海碗来盛。特别是男孩子们,已将菜和饭堆成了小山一样,当你还在啧啧感叹孩子们的好胃口时,这“山”已被削平,再一步步降低“海拔”,最后“消失”。嘻嘻哈哈里,孩子们把饭碗一推,下了桌又开始追逐嬉戏起来。
于是,空旷的山野间,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吆喝一嗓子,再聆听对面山墙上折返回来的声音,耳朵也如撑上了杆子一般直立起来,为之一振。全身的感觉顷刻间复苏过来,冰冷的空气也不再让人畏手畏脚,你只会在心里满怀信心地想:冬天已到,春天不会再远了。
是呵,憧憬着,万紫千红总会到来。

作者: 朝花暮叶    时间: 2008-1-26 02:13
很美的乡俗画。
作者: 治泓    时间: 2008-1-26 09:38

“万紫千红总会到来”,真的,读着楼主的文章,这种感觉更为强烈。


作者: 老年人    时间: 2008-1-26 13:45
[em17][em17]
作者: 符江新诚摄影    时间: 2008-1-26 14:11
童年值的回味
作者: 岭上松    时间: 2008-1-26 22:58

中国的魂的民间!


作者: 心雨    时间: 2008-1-29 01:13

跟随妹妹生动形象的笔触,我的思绪又回到童年,回到乡下的农村过年的情景。

旧历年很快就要到了,我们仿佛已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