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委、县人大搬迁至庆符镇,就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我认为这一决策应该在5年前就出台,还不是今天。如果5年前就向北转移,高县城市建设不会走到今天九县一区最差的地步。所以我认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原因:
1、今天在中国的地图中,高县的行政中心以从文江改变为了庆符,这是无法改变的;无疑,庆符镇已经成为了高县的对外窗口,外商投资,了解高县等等都要在庆符镇,这就要求在最短的时间改变庆符的城市面貌和商业繁荣;
2、从地形来看,庆符镇多丘陵,土地平坦,南广河穿城而过,城中有水,水中有城,风景秀丽,特别适合城市建设,是文江镇无法相比的;
3、文江镇的发展经过这几年县委政府的努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收地形的影响已无法得到更大的发展;
4、人文景观是庆符镇的重点,李硕勋纪念馆、故居已架起了高县通向外界的桥梁。。。。。。。。。。。
当然,我们在发展庆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文江镇的发展,这一点听说县委政府几个重点项目都设在了文江镇。
好了,反正都是发起的讨论区,没必要说得太多,还是请网友们畅所欲言。。。。。。。。。。。
估计是过去提“一县两镇”口号的人还在台上,明知道以一个县城的财力治理两个城镇有难度的人也不敢轻易推翻三
我认为还是可以,因为文江太窄,尤其是街道,上次我就看到停意辆车后占了半边街,影响交通,也不便于规划!这个只是我这个外地人的看法。
工作在符江,生活在文江,就是好!
我觉得还是符江的发展要好于高县
凡是鼓吹符江的 都没有看到高县实际,轻看
高县县城发展的思考
应该正确审视文江在全县的中心地位
进入“十一五”,特别是新领导上台后,高县城搬迁问题再次提上县政府议事日程,并有立即付诸实施之势。就高县个体而言,县城搬迁,在短期内,可能会对该县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从全县大局和长远考虑,是福是祸,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首先,高县城搬迁,缘自“一城两镇”的政权机构设置。“一城两镇”给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诸多负效应,必须得到解决。但是,究竟是采取“迁县”还是选择发展重点,或其他方式更好一些,很值得商榷。政权机构设置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逆向适应的关系。高县1300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乡,文江镇是全县政治和经济中心,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按理应该是全县政治中心。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文江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顺应这种潮流,把文江发展起来,成为全县增长级,进而辐射符江促进两镇协调发展,来解决“一城两镇”问题,才是最佳选择。
第二,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考虑,当前工作的重点,应是完善文江老城区,包括文江片区和怀远片区,加大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小城镇,而不应该盲目的建设新县城符江。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县推进城市化,应该重在质,而不应追求量,也就是不应简单追求城市面积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我县非农人口不足8万,扣除生活在其他乡镇地的非农人口,生活在文江建成区2平方公里面积上的也就接近5万,市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万人,而符江城市建成区面积有接近4平方公里,而人口仅有1万左右,我想文江和符江那个人气旺盛,不言而喻。以文江城市发展受限,城市服务设施紧张为由,搬迁县城,显然不充分。城市的地点、规模,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完全由“长官意志”所决定(因为文江怀远坝子就比符江平坦)。新县城地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周边城市布局,也就是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同时也需要考虑自身所能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以高县(文江),巡场和宜宾为中心的50公里半径内,属于市区的强辐射地带,在这一地带,一般不适宜发展建设新的城市。通俗一点讲,在这一辐射半径内,要想把符江平地形成另一个经济中心,很难。也许会形成一个区域性的政治中心,但因为受到市区强烈的辐射,这个政治中心很难成长为真正的经济中心。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大,势必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与“生态立县”的精神是相悖的。现在符江因为盲目的扩大城市规模,许多耕地被强占,已经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第三,高县县城搬迁,会给地区发展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还很难说。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所能产生的的经济效益,主要源于它的集聚效应,包括对工业的集聚和对第三产业的集聚。能够产生这种集聚,需要有它强烈的动因。工业方面,要有好的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高县符江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就是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会具备这样的优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前提,希望通过走城市化道路来解决工业化问题,显然是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再看第三产业,它的繁荣首先需要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需要富裕人群的相对集中。一方面,我们已经得知,实现工业化与是否建设新的县城并无实质性联系,另一方面,新县城到底能够吸纳多少人口,还需要进一步的测算。迁入新县城的县外人口会有多少?县内会有多少人愿意舍弃完备的城市服务功能到新县城(除非像现在有的领导强迫我们迁到符江去)?会有多少农民丢下养家糊口的土地到缺乏就业岗位的新县城?说的极端一点,会有几个县领导搬家到新县城?人口的集聚,无疑会对高县的经济(或者说是新县城符江的经济),特别是商贸流动等传统第三产业和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产生一定拉动作用,但是,由于只是县内人口流动,缺少外来人口拉动,会不会因此削弱高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此消彼涨,对整个高县三产的拉动作用会有多大?短期内大量农民进城,并成为新县城符江人口的主体,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会怎样?有没有能力,要不要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现在已经造成了许多机关用房闲置,造成重大浪费,违背国家不能够随意新建办公用房的原则)等等,太多的问题,归结为一句话,投入和产出,究竟谁大谁小?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县城搬迁,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高县迅速实现地区的工业化。高县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有县无城”的问题,而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缺乏支撑的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坚持产业强县思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唯一出路。搬迁县城,会长时间牵扯县里几大班子主要领导的精力,这与“工业十条”要求县区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抓工业的精神不太一致。搬迁需要大笔费用,高县并不富裕,当然,搬迁并不一定都要财政拿钱,可以吸纳民间投资,也可以通过土地置换,赚取级差地租等方式解决,但是,钱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把这些钱投到工业园区,我坚信,收益会远远高于投资建设新县城。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建几幢楼,修几条路,当然会比发展工业园区容易得多,短期内也容易出政绩,但是,前者很可能是包袱、是陷阱,而后者,才是希望所在。目前,高县开发区建设步伐比较迟缓,建设资金匮乏严重,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要求,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高县的领导们是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和农村,集中动员各种力量,全力把开发区搞上去,更好一点?等将来有了钱,什么都好说。别应了那句话,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决策失误了,对于干部个人来讲,可能没有什么,但是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却是显而易见的。要纠正决策上的失误,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千夫所指,在盘山县城搬迁的问题上,尤为如此。当然,县城搬迁是不是决策失误还不能过早的下定论,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或者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县城搬迁决不是解决高县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不搞争论,但是绝不是不要科学论证。因此我们希望新一局领导能够从高县实际出发,重视文江镇,不要一味的“长官意志”把机构强行往符江迁,否则会造成文江和整个高县的落后,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高县还很贫穷,高县的最大问题是农村不富,工业不强,我们认为,一个地方无论城市建设的再漂亮,关乎全局的农村没有搞好,干群关系没有搞好,一切都是枉然。现在县委搬迁一事在全县闹得沸沸扬扬,上至干部下至百姓都是怨声载道。处理不好,到时候“仁艾事件”可能又会重演。希望领导慎重。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