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东(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管理中心总干事):
刚才各位专家都从很高角度谈论了教育收费问题。我是中国青年少发展基金会,是做希望工程,顾老师说完之后我真是有点紧张了,但是我是这样的态度,我们非常欢迎社会监督的。因为希望工程在前几年社会上正义也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年应该说是经受住检验了,我可以说作为这样一个事情的见证人,从89年基金会成立,我就在这里,同它实施第一天起我就在这里,我更深的感触是对什么的感触呢?对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感触。一开始叫希望工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包括建设希望小学,汤老师讲的一些内容我是非常赞成,我们国家目前对基础教育投入非常不足,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浪费严重,首先我们在接受希望小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审查资料的时候,有些学校建成不足十年就成危房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我们国家最近教育布局调整,实际上有很多的教学点,建成时间不长又要撤并,教育的制度、政策和规划缺少长期的考虑,缺少长期考虑的结果就是造成资源浪费。关于对贫困生的资助,因为我看这里面有几个议题,其中最后一项跟我们接触比较密切一点。 <评论>
我倒觉得,关于学生的资助我想分两方面说,一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有一个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因为这两个有非常明显的不同,首先这个国家从03年开始,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来实行“两免一补”,大家也都清楚,免学费、免学生的杂费,一补是补困难家庭的住宿学生的生活费。这几块的分摊又是怎么分摊的呢?免学费是教育部门,是由国家来支付的,杂费这一块按照国家的规定,比如说国家给这个学生免学费,省级人民政府相应应该免它的杂费,这是由省级承担的,生活费这一块,住宿学生生活费这一块又县级人民政府承担,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中央支付这一块,能够百分之百做到,因为是由中央政府承担的,省级这一块有一定的折扣,对于县级人民政府,实行住宿生的免生活费、住宿费这一块基本上处于在筹措阶段,所谓在筹措阶段,就不知道筹措多久了。刚才为什么说不知道筹措多久呢?我们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普九”阶段很多的贫困县“普九”欠债都在千万以上,很多的省在几十个亿。“普九”欠债有些东西是追求要达标,有些东西并不是当地十分需要的,也造成一些浪费。“两免一补”政策非常好,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也确实减轻一些农民的负担,他在做的时候,对应提出来一些口号,实施的时候大打折扣,因为有些地方财政是承受不了的。 <评论> 所以我们根据国家这样一个政策,我们在资助这一段的时候,我的主张是什么呢?对于这一个阶段的学生资助,我们现在也在做,因为也有人提出来,国家现在实行“两免一补”,各个方面补了,希望工程能不能做,很多人非常关心。比如台湾王永庆每年资助资金是一个亿,一个省资助的学生数达到一千名,三十个省在做。“两免一补”政策很快关心我们,国家都包了,你还管不管?但是我们调查的结果,实际上包不住。现在很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地区人均收入还有相当一批贫困地区的收费收入在一千多块钱,实际上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一千多块钱的收入把很多东西放在里面了,我去过新疆,在统计时候,除了牛羊之外,什么都统计进去了,把牲畜产生的粪便都统计在里面的,对于我们很多的农区,收入的统计是把农作物作为统计的,还有一个变现的过程,实际上可支配的现金收入是很少的,过去在“两免一补”以前,困难家庭很多家庭几十块钱的学费交不了,要说人均一千多块钱交几十块钱的学费没问题,但是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很少。总体来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总体来讲还是低的,现在国家在社会大力推动下也在关注义务教育,现在也在加大投入,包括“两免一补”,我们主张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资助以奖励为主。为什么说奖励为主,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也下去搞过一个调研,有时候在决定对哪个孩子实行资助的时候,老师特别难选择,因为除了特别富裕和特别困难极度困难这也是少数的,绝大多数的情况两家相差无几,这种情况下,我们倒觉得,对这部分学生实行资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奖学金,以奖学金的形式发给他们,但实际上是补助他们的生活费用。这是义务教育阶段。 <评论> 我们现在在整个希望工程做了这么多年,希望工程系统是筹款筹了27个多亿,实际上还是要以国家投入为主,27个亿实际上就修三公里地铁,为什么对希望工程那么关注,为什么希望工程有一个事情有那么多人炒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投入教育资金和公益性的事情大家非常关注,但是这部分钱产生效益非常大的。我们建希望小学现在建一万一千多所,教育部门从最早教委对希望工程有非议,好像我们揭他们的疮疤,非常认可希望工程对基础教育工作方面做的贡献,在基础教育继续做这个工作,对学生的资助和建设希望小学。 对非义务阶段的高中和大学希望工程也在做,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00年给了我们三百万的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当时我们做得很低调,在有些宣传方面我们也是有一些忌讳,也没有大规模对动。包括现在在做共同关注,宣传口径上也是有一些把握的。大学生的资助,我们做具体做法的时候也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本书上反映是完全学生真实的资料,学生的申请都反映到这本书里面,他的家庭状况确实让人看了之后非常非常伤感,确确实实,我们过去有很多的故事都是作为听故事来听的,但是我们在编完这个资料之后,我们基本上是原样照印,除了极个别的句子特别不通顺,我们做调整之外,我们基本上不做修改。 这里有一些什么故事呢,一个家庭考上两个学生,采取抓阄的办法,一个人去。考上好的学校,收费很高,来年重考,考收费低的学校,到处借钱借不到就放弃了,看了很可惜的。对这部分学生的资助我们采取几个方式,比如说肯德基和我们有一个合作,我们叫曙光基金,我们给他资助的时候,很尊重他的心理,一个是作为奖学金发给他。国家烟草专卖局捐款都设为奖学金,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些很贫困地区的穷孩子考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确实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考上大学,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优秀的,我们把资助重点放在大学一年级。还有一个判断,为什么放在大学一年级,我们认为到大二大三会有一定的谋取其他资金,包括大当家教一些能力,但是第一年,在借债都无门,进到学校两眼一摸黑,有些可能就是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第一年是他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托他一把,帮他渡过最难的一关。在发给他助学金的同时,我们对他有一个倡议,在你将来毕业之后,有能力的时候,你也要同样回馈社会,没有硬规定,只是一个倡议而已。同时我们在肯德基的店里面,我们给他设置勤工助学的岗位,同时让他打工,挣取一些学费,这样对他的心理很好。 <评论> 这些资金的来源,让他自己心里感受,我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这是一种。我们在提倡,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比困大学生强调他的贫困,我们现在不这样,而是把奖励和资助结合起来。大学生在心里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什么?在实际接触过程当中也有这样的,有一些大学生在拿到资助款以后有些人很难享受到常人的快乐,比如说大家一块出去玩,别人可能要吃一个冰激凌很正常,他要吃了,你看你还是享受困难资助的学生,又如何如何,他心理上不舒服。他可能也能买一件比较便宜一件新衣服,但是别人不这么理解,哪怕他买假名牌穿上,别人也会说怎么怎么样,我们在资助他们的时候也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我倒建议,大学在资助这一块的时候,一是设置勤工助学的岗位,北大有一个北大社会服务队,要求困难的学生参加社会服务队,在这里再同时发一些类似于助学金的资金,无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他实际的帮助都是有好处的。 <评论> 关于大学收费问题,从我个人的感觉上来讲,确确实实应该是比较高的,我们接触弱势群体比较多,所以感受比较深。发放助学金的角度还有一个建议,其实将来政府有些资金可以通过公益组织发放。因为公益组织和大学和政府的其它组织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说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来讲,它是团中央的一个直属机构,但是它所有的费用都是自收自支,它的生存费用包括工作费用,完全从筹款当中解决的,没有别的资产,作为我们这个基金会来讲,自有资产很少很少,现在能够支撑下来就是靠信誉。我们自己来讲,我们始终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希望钱就是高压线,谁也摸不得,在我们来讲,使用资金的效率确确实实是非常高的,过去有些捐方直接投到地方上去,因为缺少监管有一些闪失,现在反过头找我们来做。 过去在我们的资助款我们提取10%的管理费用,这是在最近两年做的,在早些中国公益机构发展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当时国家规定第一不许投资,第二不许在捐款当中列支工作经费,这造成什么问题呢?实际上没有活路了。因为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产生工作经费,第一国家不拨款,第二不能提经费,这就造成了早期媒体上的炒作,希望工程有投资。国家审计署审计完成之后,认为基金会的投资是盈大于亏。在审计完了之后,国家审计署也跟财政部提出来,像这样的基金会国家应该有拨款,应该解决这些机构的生存问题,否则没有行政运作经费来讲,也无法保证它所运作公益组织所管理经费正常运转,保障监督都做不到。 <评论> 汤敏: 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在基金捐助里有一定的比例,国家自己把国家捆死了,为什么拿财政的钱紫竹基金会呢,这是没有道理的。 李亚东: 为什么过去媒体说我们有投资,因为你不投资,真的没法生存了。希望工程这么多年能够走过来,也得益于那时投资,否则坚持部下来。从去年开始,随着公益事业基金法和基金会条例出台,可以提取10%的费用,为基金会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国家和政府对教育部门的投入和贫困生的一些资助其实可以通过公益组织来实施的。因为这个组织经不起自己任何的失误,因为它的失误就造成将来经费来源的断掉,这是一个。 另外,丁老师提出来,应该主张发教育彩票。我们实际上也尝试过,难度很大,确确实实我们想再尝试和努力,应该争取发行教育彩票解决贫困生,包括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我这里还有的数据,关于“两免一补”调研的数据,以后大家有需求,希望大家一块讨论,我们可以再详细讨论,因为今天时间很仓促,我没有更多的准备,我也把我们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评论> 主持人王俊秀(博客网总裁): 我们博客网也关注了一下希望工程对民工学校的情况。我们也做了一些访谈,背景上看到一些小孩的情况,我们通过网友主动发起救助的活动,效果不是特别好。他们有一个特别知名的打工子弟学校,拿了网友的钱不及时拿这个钱,也不领这个钱,也不及时发下去,我们去回访发现这个问题了,拿了一堆汇款单还不领,还过期了,好多网友名字都不是真名字,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一块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是特别弱的一个群体。 <评论> 李亚东: 农民工的问题刚才没有说到。农民工的问题,我倒是特别主张,教育资源一方面是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在有些闲置的,包括布局调整之后,实际上有很多的校舍闲置了。现在又要社会拿出很多的资金帮助建农民工的学校,有没有这个必要?另一方面,包括并校之后的教师也有一些闲置,完全可以由这部分学校吸收农民工子弟,这是一方面。我们现在公立学校完全可以接受这些农民工的子女,由于制度方面,由于国家教育资金转移障碍,现在有些公立学校不愿意接受,造成农民工的子弟没人接受的状况。 再一个,实际上对农民的学校冠以农民工学校,实际上对农民工子女的孩子来讲心理发育不见得有好处,事实上在城市所做的贡献,昨天还是前天《新京报》又有一篇文章,讲农民工对这个城市的贡献和他所获得是极不相称的。我就觉得,实际上这些农民工子女不是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