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秋风雨
虹岩,我亲爱的母亲
从你赭红色的胸脯深处
流出乳白的香米,以及
名振川南的寺宇
我在你的血脉中漂流已久
多想溯时光之流
谛听我的第一搏胎音
俄延至今,我终于来了
是你的着意安排么,母亲
我懂得你的深情,母亲
来早了,怕我浮浅的定力
会被汹涌的花潮洗白
来迟了,又怕我可怜的慧根
承受不起花落的声音
也许今天我来正合禅意
在这芳菲将尽未尽的枝头
静听前辈似花非花的梵音
凭眺若隐若现的峰群
心空一片清澈澄明
漫步先人智慧的阶梯
我匍匐在你的脚下喃喃忏悔
仰望你雾水欲滴的眼睛
我清楚地看到
我不是你最好的孩子,母亲
2009年3月于高县流米寺
好诗.
很多年难读到的一首好诗.
刘兄,鄙人认为这首诗是我所拜读过的你的作品中最好的.
此刻,我也"在这芳菲将尽未尽的枝头 / 静听前辈似花非花的梵音"
感谢各位朋友欣赏誉评。关于拙作我还想谬发两点意见。
一是关于“红岩”、“虹岩”之考辨。拙作初发时题为《虹岩,我的母亲》,后来 “虹岩”被更为 “红岩”。我之所以题名“虹岩”,是根据流米寺大门的对联确定的。流米寺门联由妙音撰、唐献瑞书,内容是:“悟梵音觉涅磐无色无相幻化仙牛奔虹岩大鹏流谷米彼奥秘亘古难解 凭莲台眺群峰若隐若现灵虚菩提入胜景小衲拂贝叶此禅机今世费猜”。由是我认为当今人们所称所写的“红岩”过去应为“虹岩”。对联将流米寺的风景名胜、民间传说与佛教禅理融为一体,很见撰联者佛学理论和文学功底的精深,可见妙音应是一位大德高僧,只是当时我未及细询,与之失之交臂。对联的书写者,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是当代著名的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宾书法院院长、宜宾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唐献瑞先生。至于我的诗题是“红岩”还是“虹岩”,对于诗文的理解并无影响,这里主要是提醒高县的朋友们,若有兴趣的话,可以做进一步的考证,这里可能还有故事和文章。而且这里作为旅游景点,作为高县宝贵的文化遗存,考证好了,发掘好了,文德功德都比较圆满。
二是关于对拙作的解读。拙作意在借山借寺借景书写一点人生感慨。自然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源泉,我们应常怀感恩,这从诗的第一节可以看出。人在一生的追求当中,理论上似有明确的目标,而实践中却常感迷惘;当初的理想春花烂漫,后来却变得风雨飘零,所以想回听“我的第一搏胎音”,希望回到原点作重新的审视和校正。对事物的认识不仅靠书本学养,还要靠人生经历(阅历、经验),所以“来早”“来迟”的感受都不会一样。我们站在人类智慧的阶梯上应当有所作为、有所超越,但我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都不够,所以我不是“最好的孩子”。以上脉络大概是拙作的主题和暗线,明线则是那里的山、寺、花以及浓郁的佛理禅机,所以里边用了不少佛教术语。由于拙作词不达意,假如让读者费猜了,那是我的罪过。再次感谢流米寺给我的启发,诗作虽然算不得上乘,但对我人生是一次很好的洗礼。
首先向楼主道歉,是我给你编辑修改成红岩的,我没有考证,当时没加思索,只是凭大家的习惯红岩山叫法。是应该持严谨的态度考证的。现在给你更正过来了。
谢谢你的解注!虹岩山有很深文化底蕴的,那天你的收获不在看李花,而是登至流米寺过程以及山顶登高望远时内心豁然开朗的思悟。此诗歌真达到一种深度和高度。读这首诗歌时非常激动,对我内心的触动很大。和石门说,真是难得的好诗!敬佩!
“来早了,怕我浮浅的定力
会被汹涌的花潮洗白
来迟了,又怕我可怜的慧根
承受不起花落的声音
漫步先人智慧的阶梯
我匍匐在你的脚下喃喃忏悔
仰望你雾水欲滴的眼睛
我清楚地看到
我不是你最好的孩子,母亲”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