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川南古镇:高县罗场镇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场镇    时间: 2009-5-1 22:02
标题: 川南古镇:高县罗场镇
 

川南古镇:高县罗场镇fficeffice" />

 

 高县罗场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纯厚的民俗风情,是文坛巨匠阳翰笙的故乡,自古以来为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要道。位于川滇两省筠连、高县、盐津三县结合部,与云南盐津县兴隆乡、筠连县海瀛乡、高县蕉村镇、加乐镇、落润乡、可久镇、羊田乡接壤。川云中路纵贯全境,距高县县城14公里,离筠连县城ffice:smarttags" />15公里,有高县“南”大门之美誉,是临近乡镇商贸物资集散中心。

全镇幅员面积73.16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社区,127个村民组,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3万人,场镇人口1万余人,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0元。

一、悠久的历史沿革

据县志记载:晋代前,这里曾设人德安州(今罗场西郊宋江河西岸寨子上至镇中心一带近1平方公里,为州城旧址),于明代洪武27年被战乱焚毁,成为无人区。明清两代湖广移民在宋江河东岸一山坳入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即罗家坳;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1年,经孟主案下核准罗家坳为场,逢二、五、八场期,名曰归化乡河东右三甲)随历史流逝,后名为四维乡至解放初期。19508月四维乡分划四维乡、安乐乡光明镇。至19562月光明镇安乐乡并回四维乡。195810月随罗场撤区被批准为卫星人民公社,19592月更名为宋江人民公社,824更名为罗场人民公社(原四维乡辖区)。1959919撤大公社恢复区公所,19691116“文革”成立罗场区革命委员会,1978115,县革委宣布撤区并社,1981328,县委宣布恢复罗场区,19844月,罗场公社更名为罗场乡(原四维乡辖区)。1992914,辖区建镇,罗场乡与陈村乡合并为罗场镇至今。


作者: 罗场镇    时间: 2009-5-1 22:03
 
 罗场文风塔

僰人悬棺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fficeffice" />

罗场镇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艺术远近闻名。有青砖四合院的翰笙故居,“湖广填川”八省移民所建的会馆宗祠,有象征西方文明的“天主教堂”,有古僰人悬棺,有历尽沧桑的“文风塔”……,每一个地方,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

1、阳翰笙故居。座落在罗场镇南华街(与镇中心校相邻),始建于嘉庆年间。2001年按原貌进行修复,并陈列了翰笙的生平事迹,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ffice:smarttags" />800老街。位于现在的二街、三街,始建于乾隆年间,当时所建有2000余米,因年代久远,有的居民房已重建,现存有800余米。“幽幽老街三百载,古朴民风传世代,人才辈出扬万里,新城环绕风韵在”,历经二百余年的老街,走在宁静而整齐的街面上依稀能感受到古老的味道。

3、文风塔。位于永兴村罗场组(罗场中学对门的山包上)。始建于乾隆年间,传说中是高县县官所修建。白塔坡古楼保存比较完整,但塔上每层轮角吊钟已被拆除,基脚塔身稍损。2003年对此进行了一次维修,基本恢复原貌。

4、禹王宫。位于三街,属家庙,“湖广填川”时的湖广人所修建的会馆,用于祭祀、开会等。现有正殿三间及右侧天井一个,但不是原有木制苏楼。前门原有戏楼,山门两侧有石狮一对,高约两米,毁于除四旧时期。与之同时代修建的还有南华宫,是广东人所建会馆,现已拆除。

5、土主庙。位于红旗村,原敬老院所在地。修建时有三层大殿及居住房屋若干间,由于文革时损毁了部分房屋及佛像,现仅存有两殿,几尊佛像为近年来所塑。

6、天主教堂。位于三街,建于30年代中期,现保存有部分原貌。具老人们说,当年教堂修女为附近贫穷的居民孩子传授文化课,并提供午餐。部分房屋毁于文革时期,后分予居民居住。

7、碧玉走廊。原名德安州岩棺,位于现罗场大桥西面桥头右侧1001974年就被县革委会列为文物保护对象,现有岩棺十余处,石刻多处,据载是明朝洪武年间所葬。

8、藤席堡(现马店村村子头),现有古井一口。据四川省志高州史记载,藤席堡建于晋朝时期,因当时人烟稀少,而且蜀南是蛮夷之地,所以建立10里一村、30里一堡,高州境内有郭家堡、三岔堡、藤席堡,便于军事所需,传递信息、情报之用。

还有部分被损坏的古建筑及古寺庙:文昌宫、万寿宫、白马寺、字固包罗场周围寺庙有阳司庙(现小学坝上)、张家祠(现粮站)三殿、迴龙寺(红旗柏香湾地内)、石柱庙(新集小学);龙形寺(新田小学)、观音寺(马店水库边)、川主庙(马店村大洞子)等20余个均为较大型庙宇。

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经多方查实,清朝以后的名人有如下:

1、清朝时期有水东窝何姓,出有翰林院学士,皇帝赐有辕门天官府;箱子厂严姓,有贡院、严贡爷;

2、光绪年间有斑竹湾马武秀才(付世科外祖父,解放前去逝);

3、大盛号周武举(周旭书曾祖父);

4、马安山袁武秀才(袁新俊祖父,60年代去逝);

5、马店村黄升安秀才(解放前去逝)等。

1912年罗场禹王宫开办新学堂后新生人物:

1、文坛巨匠阳翰笙;

2、铁窗诗人何雪松,重庆渣子洞烈士,系水东窝何氏;

3、曾天全(原国大代表)人称曾旅长;

4、朱应瑞(中统特务)现定居马来西来;

5、何秉权(伪县长),解放时被镇压;

6、严志远(伪县长),阳翰笙启蒙老师。

        罗场后期人才继承先辈传统,遍及全国各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6 22:29:48编辑过]

Om7nQEls.jpg (21.57 KB, 下载次数: 7)

Om7nQEls.jpg

作者: 罗场镇    时间: 2009-5-1 22:04
 
罗场桑园剪影

母亲河宋江河在万亩翠竹映衬下更显秀美

勤劳朴实的采茶人

三台养鱼户正为云南客户捕鱼


四、宗教及社会团体fficeffice" />

(一)佛教有三个地头(俗称儒坛)即:1、革故坛,在土主庙(红旗村);2、鼎新坛,在川主庙(马店村);3、同德坛,在龙形寺(新田村)。各庙宇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举办庙会,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二)社会团体(袍哥)分仁、义、礼、吉、德、孝,由群众自发组织,各帮会用帮规约束行为规范,并帮助成员解决困难。

(三)商会,群众自发组织,规范各类商品的买卖价格、和各种商业规则。下设有:1、山货帮,做茶叶、土产品;2、布帮,制布、卖布;3、盐帮,卖盐,卖杂货;4、挑脚帮,规范劳动力市场,并负担保责任。

五、传统民族风情

地处浅丘的罗场镇,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为此人们更为关注节气交替时的一些习俗,如:春节的腊月,从杀年猪、磨豆腐到煮腊八,继而扫扬尘、贴门神,直到除夕的祭祖、送年守岁,开门炮、开财门、抢金银水等等。立春时要“接春”;元宵节要“闹灯”;清明节要“祭祖”上坟;端午节门前必挂菖蒲、艾草,吃棕子,划龙船;秋收后要“尝新米”、祭天神;七月半要 “祭祖先”,民间称之为“烧月半”;中秋节要“祭月亮”;九九重阳节,要请老人吃饭。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艺甚多,至今广为流传。

1、舞火龙(烧铁花):罗场人为求得平安、风调雨顺,防止火灾,减少瘟疫,每年的元宵节,由几名青壮年汉子、各举一节用麻布、竹篾做成的火龙,伴随着锣鼓声沿街高唱,街民用硝磺、柴炭、铁屑等原料配制成的烟花,尽情地对神龙进行燃放,使之火花四溅,让人喝彩不绝。彩龙是根据传说中龙的形象,用竹篾、竹棍、布帛、纸张等材料装扎后加上彩绘而成的,只是白天游街舞、玩或宽敞之地舞动,龙身随宝灯蜿蜒翻腾,引人眼花缭乱。为一睹为快,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扶老携幼不愿错过良机。现流传至今。

2、划旱船:每逢春节便以划旱船替代龙舟。旱船用彩纸和竹篾相扎结成,船中部扎一彩亭,船系在一个俊俏的舞女腰间,船前一个船公做撑船动作,伴随着唱腔将金钱棍的两端交替敲击。旱船一路行游,一人领唱,众人齐唱和。

在罗场还有很多历史传统文化,如孔明灯、打花鼓、抬花轿、踩高翘、溜溜灯等,这些民俗文化的广为流传,也带来了有新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如今天在罗场文化市场中的腰鼓队、乐队、翰笙诗书画社等,十分活跃。这些队伍在各项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中,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精神粮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新城与老镇的完美结合

古朴的老镇,具有传统的民风、民情、民俗和悠久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后,勤劳而淳厚的罗场人民走在了改革前列,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已形成蚕、茶、竹、畜及劳务输出的“5+1”农业产业,新兴产业茶花、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蚕桑生产成为川南第一镇,林湖茶花2006年被省农牧厅授予“四川茶花第一村”的殊荣。

罗场镇自古以来商贸繁荣,2001年,抓着了全省第三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建设的大机遇,历经几年的发展,已新建长300余米,街道宽ffice:smarttags" />12,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华盛街一条,新建农贸市场8000余平方米,新建客运站8000余平方米等楼房拔地而起,与充满古色古香的老街相映成趣,使城镇既透露出现代气息,又不乏古典风情。镇党委、政府将以现有场镇为中心,突出弘扬翰笙文化为主,继续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加快沿高筠路和原高筠路向场镇两边拓展延伸步伐,打造成为集商贸、物流、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场镇中心,常住人口逐年增加500人以上,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美丽新农村

罗场镇华盛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 22:44:57编辑过]

作者: 符江新诚摄影    时间: 2009-5-2 12:24
好地方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5-2 16:28
罗场好
作者: 乡坝头的耗子    时间: 2009-5-2 16:49
真是不错啊~
作者: 老鬼    时间: 2009-5-2 21:03
真是不错
作者: 雪域翱翔    时间: 2009-5-4 22:03
愿家乡越来越好!!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5-7 22:18
请各位有空到我家乡去玩。看看我们家乡的美。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5-8 18:24

变化太大了。

乡音已改鬓毛白,梦回故里游宋河,塔影定位儿时乐,哪是“马尾”和“犀”沱。

欧余山南乡痴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5-14 20:19
愿家乡越来越好~~~现在好想回家 特别是现在要到端午了 想回家吃粽子了!!!
想爸妈了!!!!
作者: 飞云追月    时间: 2009-5-15 15:37

好地方,山不高,水不深,讲话动人,而且友善,保留有中华传统风土人情.你说他是高县人吗,他们讲一口筠连话,物资从筠连集散,习惯从筠连流行.你说他是筠连人吗,他们又是高县版图,在高县生活,在高县当官,在高县工作.他们是讲着筠连话的高县人,又与云南盐津人和平相处.是一方风水宝地,没有开发,只等能人出现.


作者: 飞云追月    时间: 2009-5-15 15:39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罗场白塔.只有县级才有的白塔为什么镇上会有,
作者: 飞云追月    时间: 2009-5-15 15:59
上面说的能人不知何时才有,应该是一位有才有德的主要领导.通往新隆的小公路只差一小点了,如果注通,罗场人气会更旺.九一六上面的茶花只差推广,宣传,茶花节不知是否申请,听说珙县正在风风火火申办,而且扩大一万亩建成大西南最大的茶花基地,再种点樱桃就更好了,给现有的茶园配套,基本形成旅游景点.再有点小手段.比如送茶花,吃樱桃不花钱,春茶自采自炒自买.一个美丽的景区就会出现,填补高县没有旅游景区的空白.时间就是金钱,珙县在抢茶花基地,红桥人在抢猪儿巴.高县人在威然不动.
作者: 在那边    时间: 2009-5-23 00:52
记忆中,曾经把垃圾倒在罗场的宋江河中央
现在应该给垃圾找到好地方了

谢谢 

又多了点对罗场的了解
罗场的朋友加油


作者: 吆咪    时间: 2009-5-28 23:14

抓紧时间,,我觉得最该搞的就是旅游..高县美的地方多了去了.!~~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6-24 17:23
请问罗场镇上有没有旅店?
作者: 酷酷的    时间: 2009-7-6 17:34

变化真大··有几年没回家了!!!!!1


作者: 紫陌铅华    时间: 2009-9-3 00:52

期待……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9-5 22:04
焦四路啥时候才能成水泥路啊?????????
作者: 漂流者    时间: 2009-9-15 09:13
罗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现在有许多当官的却腐败透了,田家村书记就是独霸一方的土匪,国家整党整风,怎么他就巍然不动,他在村里是天怒人怨,听说有靠山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全县最偏僻的村都装上了有线电话,唯独田家村还没装,争边切角的事时有发生,谁送礼,谁就有理,这个书记从来不讲道理,老百姓说他是力量型的拳头书记,简直是党的败类,不知他是怎么混进党的队伍的,???????!!!!!!!!!!!!!!!!!!!!!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9-20 23:32
好多年没回家了,国家天天整风,咋还有这等腐败之人,该下,让年轻大学生去改变一下田村的村风。!!!!
作者: 客人    时间: 2009-9-24 22:03
朋友,川南古镇?!?!有一点点古镇气气没有哟?倒是乱很很,脏得很,差得很,是有点古了,跟不上时代了,赚国家的钱,人民的血汗钱建了一条新街,到处飘,到处吹,到外面去看看嘛,还川南古镇呢?少皮少事的。。。。。。
作者: 摇乱辍    时间: 2011-3-23 14:46

整得巴士


作者: 喜洋洋    时间: 2011-3-24 11:58

    整倒是整的巴适,君不见罗场垃圾遍地倒,苍蝇满天飞。

  

   纸厂有个“魏忠贤",如今改名周公公,欺上瞒下!独揽大权!残害忠良!排除异己!贪得无厌!

 

 

   心狠手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4 12:08:41编辑过]

作者: 铁血丹心    时间: 2011-3-24 19:57
     魏忠贤,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哦。想不到如今的罗场纸厂也有这样的人,人才都被他整空了,太坏了!
作者: 小猫    时间: 2011-3-25 21:18

顶上

支持家乡


作者: 兰花花    时间: 2011-3-30 21:49
    罗场是我的故乡哈。
作者: 寒江钓叟    时间: 2011-4-4 17:45
现在罗场最好的新房价格是多少。
作者: 摇乱辍    时间: 2011-4-6 11:58
罗场的联系一下撒1142403123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