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佳
他们,已经帮助20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或者进入学校;他们,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宜宾有个“网上‘希望工程’”;他们,爬山涉水、头顶烈日,就为了给大山深处的贫困少年送去希望的火种;他们,都在尽心尽力、不求回报地精心经营着共同的事业;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心灵的砺炼…… 喜欢下乡的“老玩童” “老玩童”是志愿者对他的爱称,这个50多岁的退休工人说到自己的昵称时,一脸骄傲地说:“是好玩的玩,不是顽皮的顽,我先声明!”罗耀奎说,从一个人发起 “春苗助学网”,到现在发展成了一支有着50多个志愿者的队伍,一路走来,感悟良多。他刚退休的时候,也曾沉迷于麻将,终日无所事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上网接触到了一个外地的助学团体,并参加了这个团体的助学活动。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个团体已经满足不了帮助宜宾贫困学生的需要。于是,罗耀奎下决心做宜宾人自己的“助学工程”。他的生活随即忙碌了起来:翠屏区的思坡、南广、赵场、方水、一步滩、金屏、象鼻,高县的大窝、来复,筠连的巡司……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所到之处的当地政府、学校,都为他提供了很多贫困孩子的资料。他说,他年轻时候当知青,就知道农村的苦。看到那风就能吹倒的茅草屋,看到那破碗灶,孩子身上的补丁衣服和冬天还光着的脚丫,他的心很痛。 于是,罗耀奎开始联系当地政府、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上网传资料、写介绍、介绍资助人和被资助人结对子“一帮一”,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过,充实而满足。一边走,一边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罗耀奎感到自己的力量更大了、劲头更足了。罗耀奎说,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学校,脸上展现了该有的天真笑容,那让他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 2006年,要让5000个贫困孩子接受资助进入学校,这是罗耀奎的新年新希望。 夫妻俩的“网上职业” 小刘的身份是教师,网上她叫“海浪”,她说她喜欢海的宽阔博大,做人也应该这样。小刘的丈夫也是教师,夫妻俩还在一个学校工作。小刘说,在别人的介绍下,他们才知道宜宾有个助学网站。他们上网浏览了一下,没想到从此就不能放下。一年的时间了,每逢网站上有帖子号召志愿者们下乡去调查失学孩子的情况时,夫妻俩一定都参加。当目睹了大山深处那些一无所有的家庭、小小少年被贫困折磨得有些麻木的眼神时,小刘的眼睛被刺得生痛。“我最不能忍受贫困所带来的那种悲哀。”小刘说。 小刘夫妻俩的薪水都不高,家里还有个读中学的弟弟要她供养,因此没有宽裕的经济来资助别的孩子,他俩只能身体力行地把许多贫困孩子的资料调查翔实后,录入网站,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资助这些孩子。 说到已经取得的成绩时,小刘笑得很开心,她说那里面有自己和丈夫的努力,夫妻俩的“网上职业”同样也精彩! 柔肠百转中的坚持不懈 心洁说,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天下的孩子都是快快乐乐的。最忘不了那次去高县大窝镇做调查,一行人不但“AA制”了12元车费,顶着6月的艳阳,还爬坡上坎了几个小时,才来到一个叫土地村八组的地方。实在累得不行,包括心洁在内的好几个人都趴在地上歇了半天。来到当地一户农家,屋中除了极其简单的桌椅,再没有多余的值钱东西。最显眼的,是一墙的奖状,一个斯斯文文的小女孩正是这一切的主人。心洁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可爱的女孩,忍不住想握她的肩膀给予鼓励和关爱才发现,原来小女孩瘦得不禁一握,我的手触摸到的全是细细的骨架。用‘骨瘦如柴’四个字形容她,一点儿也不为过。” 小女孩“97分”的试卷吸引了心洁的目光,心洁有些心酸,如此懂事的孩子,家庭却是这样窘困。心洁突然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儿子,尽管已经12岁了,但是还时常在她的面前撒娇。在心洁和网站的努力下,小女孩很快得到了资助。说到这里,心洁吐了一口气说,看到每一个应该接受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大概就是志愿者最大的欣慰了。 作为最早加入“春苗助学网”的志愿者之一,心洁更加清楚“志愿者”三个字的含义:劳心劳力,无私奉献。心洁说,没有功利与企图,只有纯洁的理想和无私的爱心。当然,宜宾的助学活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