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原创](原创)五尺道上凌云关 [打印本页]

作者: 雪江    时间: 2010-11-4 01:28
标题: [原创](原创)五尺道上凌云关

五尺道上凌云关

 

     雪 江(原创)

 

   

图片

  

  凌云关,据说是五尺道上的一个关卡,又叫做御风亭或者玉峰亭。当慕名而去看到那个历史遗迹的时候,终于感受到当年与现在的距离,只有遥远可以形容,如同蜿蜒延伸的五尺道。

  一辆新车载着三个旧友,到了凌云关脚下,车子不能上去,只有徒步爬上山顶。

  在关口的旁边,看见一个砍柴的老人。我问:“那上边的字是什么?”对方一阵茫然,回答说不知道,对于我这个人比我提的问题还感兴趣。他问:“你是干什么的?”我也茫然,说路过而已。

  其实,那个关口的名字早就熟悉,从工作中历史典籍中朋友们的文章中已经知道,只是没有见证过而已。关于五尺道,历史记载了一些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并委派官吏治理,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约五尺,故称五尺道。它与长城一起诞生,五尺道是为了让人走路,长城是为了不让别人走路,五尺道却没有长城幸运,有那么多人去攀登和景仰,我在寻找着答案。五尺道全长1000多公里,大都建在崇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上,该道的开辟加强了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中国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织专家,对川滇交界的古道进行考察后,发现了古老的五尺道,也发现了直冲霄汉的凌云关。现存的凌云关据记载修于明代,也有说建于清代,不管修建于哪个朝代,都足以令我为之感叹。现为川南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最大的一个关卡。此关座落于高县与筠连交界的一个山坳上,是进出筠连的四大关口之一。墙用石块砌成,长方形,关卡南北有三道门框,均用条石砌成,卷拱形,门已毁坏,只有空荡荡的门洞。据说原来关卡墙上有“凌云关”三字,现由于风化字迹已看不清楚,留下了一块空白的石头。又说原来还有“登上玉峰亭上三界阔,遥望伏虎关前万云低”的对联,我只有凭借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古人们的豪迈了。

    雄伟的关卡已经不再壮观,顶上残留两座高耸的墙壁,可以想见当年飞檐翘角的楼顶,哪怕现在已经长满杂草。关卡地面堆积黄色的淤泥,墙上布满黑色的青苔。在关卡的门楼内部还有类似柜台、桌子、小凳之类的石型,这样的遗存,即使已经残破,但是让人联想到以前官府收税人员驻守在关卡时的模样。也不难想到,各个历史时期,马帮、背帮、挑夫、路人,络绎不绝经过关卡时的情景。筠连被称为 “南丝绸之路要津”、“出川入滇门户”名符其实。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石块,蔓延的藤萝,掩埋了曾经的马帮和路人,也掩埋了酒肆勾栏产生的正剧、悲剧和喜剧。历史的沧桑,现实的无奈,一切都不必解释。曾经辉煌,曾经没落,诞生,成长,消亡,就像一个人一生的轨迹,自然而美丽。我已经不知道那些历史的真实故事,只是陶醉在书籍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中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没有雨,但是烟雾缭绕。走到凌云关的寺庙前,还要上去看么?和我一起爬上山顶的朋友说,这样一个地方,好吓人,阴森森的。我说,心中没有鬼,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更何况,菩萨是保佑人的呀!于是一起走进破旧低矮的寺庙,没有香火,没有住持,一个菩萨被谁打得七零八碎,显得比较萧条破败。朋友跪下磕头,低声祈祷,我很感动,感动于朋友的虔诚。但是我不知道朋友心里的想法,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秘密和信仰。可是我感到自己似乎缺乏那种纯粹的信仰,塑造的神像,和这个曾经坚固的繁华的关卡,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灰飞湮灭的。

  回望凌云关,我已经走出关口很远,它已经被烟雾包围,显得有些黯淡。而它却又无端地在我心中清晰的耸立着——  


图片


作者: 鸿爪雪泥    时间: 2010-11-4 12:17
楼主用优美的文字为俺家乡胜景立传,功劳大大的!
作者: 艺术人生    时间: 2010-11-4 14:56
楼主用优美的文字为俺家乡胜景立传,功劳大大的!
作者: 雪江    时间: 2010-11-5 01:45
上面两位整的安逸呀!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0-11-5 21:07

 

穿越时空,再现历史场景。

 

很惭愧,作为高县人,没把这些人文景观写写。感谢雪江了。


作者: 冰山雪莲    时间: 2010-11-9 23:42

看了石门关,再看凌云关,还等斗看豆沙关......

老弟继续哈!


作者: 深深山人    时间: 2010-11-17 22:55

雪江,那次带我去耍一下,对于我们筠连的古迹,我看到的不多,所以心痒得很!


作者: 秋水长天    时间: 2010-11-23 21:10
凌云关,它不仅拱卫着一方福地洞天,更重要的,是呵护了一方家园、一扇心扉。
作者: 叶芝彼此疏远    时间: 2012-12-25 16:35
那地儿还可以修复不哦,不然看你写的那不可惜了嘛
作者: 半个我    时间: 2012-12-25 19:00
看图片,五尺道上种满了苞谷,
所有的历史都在走远,那么,唯有这些文字,还有那些不曾被人发现的秘密,记录着历史沧桑。
感谢好文!问好!
作者: 鸿爪雪泥    时间: 2012-12-26 16:35
再赏佳作,雪江好!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