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07【红楼新梦】红楼还魂——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滴记(更新六) [打印本页]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1 09:14
标题: 07【红楼新梦】红楼还魂——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滴记(更新六)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24 04:48 编辑
红楼还魂
——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滴记
一
合拢书来,还没来得及整理一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的读书笔记,心雨说,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隆重开幕,各路红楼马甲粉墨登场。忙放下手头永远也做不完的活,直赴岭上来。好家伙,不看不知道,越看越热闹,真个是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
立冬的天气,很见凉意了,沏一杯热茶,摆一包香烟,再披一件厚衣。看吧,会有好戏的。
余秋雨说,中国文化人格里,只有两人,完成了未知世界的两难构建,一个是屈原,还有一个就是曹雪芹。因此,《红楼梦》不独是国宝,完全堪称“世宝”。也不仅是奇书,更是好书。
近年来读《红楼梦》,读出一些纠结。因为我发现,至少在我周围的人中,很少人读《红楼梦》的文本了,甚至有很多人说太深奥,读不懂。尤其是看87版和新版的电视剧后,便觉得已读了《红楼梦》,不愿再读文本。现代人走进了一个阅读误区。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好书,因为它超越了宇宙人生、历史社会的表象,透析着人性存在的空间、存在的状态以及幻灭的过程,说空它不空,说色而破色,从各个角度,以万千气象,紧紧抓住人不放,还原人的世界,还原人的本真,不让升天作神,也不让下地狱成魔。
有一个寺院高僧,面对痴痴愚辈,往往奉送一句:“读读红楼梦吧。”人是很危险的,从动物进化而来,其心性每时每刻都可能退化回去,因而任何一个心灵都需要安慰,任何一个灵魂都需要拯救。中国人没有原罪意识,当然就缺失救赎精神。二千多年来,从老庄,到孔孟,以及后来从天竺传入中国的佛陀,无不殷殷诱善人们。曹雪芹,更是以现实主义的审美和超越红尘的灵魂目光,叙述一段心事。这段心事,给了我们震憾,震撼中内视自己的心灵,审视自己的灵魂,从而更加广阔地铺展我们的人生。
人是需要教育的。人心向善,但如果不教育,其善良心性会迁移。教育有我教、人教、社会教和时间教,自我教育是其基本的核心。读读红楼梦,以我教方式,自我开示心灵,自我舒通人生的层层障碍,自我化解生命中的道道麻烦。
曹雪芹太善良了,十年辛苦不寻常,“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的用心很良苦。难怪脂砚斋在重评石头记时,写下“字字读来皆是血。”的字句。
本人抱残守缺,多年困顿书斋死守围城,看天上的星星,听窗外的风雨,数飘落的黄叶,盈盈地打发时日。是《红楼梦》平定了我分别之心,养万物等齐的心性。偶有心起念动,便想想曹雪芹,想想脂砚斋、程伟元和高鄂,再听听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等大师的话语,心便趋于平静。
金线岭在干一件大功德的事,以诗舞的方式,寓情于乐,寓思于乐,寓教于乐,引导阅读《红楼梦》,让更多的人在阅读中回归心性的本真。相信诗舞活动功德圆满。
我上岭来,看了首场亮相,一道光从心底划过。一个个马甲现于眼前,那些太熟悉的名字,让我十分温暖,十分感动,分明红楼还魂。于是又起心动念,便把这心念集于“滴记”,呈示于岭上,助阵也好,花絮也罢,博得一笑,余心足也。
以上文字,算是《红楼还魂——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滴记》之开场拍。
作者: 【红】迎春 时间: 2011-11-11 09:26
开启鸿蒙,演说红楼!高才!
作者: 雪馨 时间: 2011-11-11 09:27
蒋哥这滴记肯定比红楼好看
作者: 【梦】太虚幻 时间: 2011-11-11 11:42
好象没我啥事啊!端个茶,倒个水,行不?
作者: 【红】警幻仙子 时间: 2011-11-11 11:51
啧啧,一滴梦海波,二滴梦海澜,三滴梦海翻,佩服佩服!
作者: 【红】姥姥的 时间: 2011-11-11 12:12
一部《红楼梦》就是彼时社会肌体的一个切片,研究者就得治泓这样的银
作者: 冰山雪莲 时间: 2011-11-11 14:01

作者: 【红】巧姐 时间: 2011-11-11 14:45
真是不可或缺的水滴,滋润着红楼的魂灵——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1 20:16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11 20:18 编辑
二
勿庸置疑,《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但这只是物化层面的解读。如果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才看得个中真味。曹公雪芹,正是在一个宏大的形而上学的审美体系中,完成他呕心沥血的人生主题。太虚幻境在哪里,不就在每个人的背后,又在每个人的心中吗?来于斯,归于斯,你知道你的生命应该如何打理。
看看宝玉,都云作者痴,作者的痴心主要集中于宝玉。《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宝玉是谁,难不成还真是曹老爷子。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百多年来,《红楼梦》已不仅仅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更是形成一门中华文化的显学——红学,红学以下,林立着版本学、探佚学、原型学、曹学等等分支,最近刘心武还自创红学下的秦学。然而,不管怎样研究《红楼梦》,如果对贾宝玉作浮浅的一般化理解,对《红楼梦》就从根本上不会深刻。读不懂贾宝玉,当然就读不懂《红楼梦》,也就读不懂曹雪芹了,“谁解其中味”,曹公早已预知后人。
宝玉是不是曹雪芹的原型,说法各异,其实这是个根本没有答案的争论。况且,人生本来就没有终极答案,人性的存在是真,还是幻灭是真,《红楼梦》的伟大价值,正是建构在人生有无必然性的两难之上,这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正是在这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上,曹雪芹始终以怀疑的态度,追问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引导着一种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度思考。同样,思考不会有终极答案,其价值在思考的本身。
马甲为“【梦】宝玉”的朋友,以“一场风花雪月的渴望”为名作了精彩亮相。这首诗写得美仑美奂,足见诗人的才情,犹以末句“情缘欲了难了,梦在红楼的渴望/曲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伤痛”,让我喜欢得了不得。我不懂诗,不解诗歌真味,在这里,我只说内心的感受:喜欢。然而,我还想说的是,如果作为一种时尚的娱乐,当然难得。但深入进去,对《红楼梦》中的宝玉,就有些浅化。而这,又恰恰是很多人对宝玉的理解,追根溯源,语出警幻仙“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这句话连宝玉都不能解,仙子接着说是“意淫”,其内涵是“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这就是一种自明心性。终观红尘中的宝玉,脂砚斋谓之“情不情”,是一个大爱之人,有如庄子“齐物”,墨之“兼爱”。这也正是雪芹的“博爱”思想,他正是通过这种形而上的反思,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心灵的圣殿。一部红楼,最神圣的字眼是“女儿”二字,这和“女人”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和“姑娘”的意思也不一样。实际上,《红楼梦》中的“女儿”,是人类心灵的神性,是理想的人间社会。
“色到深处情更浓”,曹雪芹,这个巨匠,他破了色,再又破空,到底要做什么,谁能真解。二难,永恒的二难,这可是审美的到高境界。所以,要读《红楼梦》,离不得那20个字的“金钥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正是要我们在荒唐的背后看庄健,痴心里面悟神达和超越。所以,周汝昌说,贾宝玉,这个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到底有多少人懂了他呢?
需要申明的是,真经无言,大道无语,经无恒解,唯达自明。我尊重各马甲对《红楼梦》的理解,仁智各见,我的看法若与君相左,权当喝茶聊天,吹牛皮扯把子,了之一笑。
作者: 巴芒 时间: 2011-11-11 20:27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
版主这个整得好!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1-11-11 21:05
红楼还魂,诗舞登场,精彩开始。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1-11-11 21:07



期待兄长继续!
作者: 雨露 时间: 2011-11-12 19:31
前不久听老哥说在读红楼梦,每说到动情处,禁不住感叹“字字读来兼是血”。
这么多年以来,我也粗读过两遍,只是还不能体会到老哥的这种感觉。
这次的诗会,让我看到了这么多书中熟悉的名字,看到了这么多的诗友在红楼中深情舞动,再看老哥的解读,两次感受到了《红楼梦》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老哥继续,我等着品读哈,不过要注意保重身体。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0:58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15 09:26 编辑
三
有一个人,一生酷爱《红楼梦》,不知读了多少遍。到了80高寿的晚年,愈见兴致更浓。他平时讲话作文,常常不经意地信手拈来,妙语连珠。更重要的是,他不应算是红学专家,但他一句顶万句,他对《红楼梦》的理解,成了金科玉律,左右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红学研究方向,到今还有很多的拥护者。
这个人是毛泽东,伟大领袖,没有他,中国革命至今还在黑暗中探索(邓小平语)。他是政治家,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读《红楼梦》。马克思是讲阶级斗争的,《共产党宣言》的开宗明言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用阶级斗争的思想观念来分析《红楼梦》,认为《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因为这个思想,《红楼梦》成了反封建的伟大作品。
是不是反封建思想,姑不遑论,因为中国两千多年帝制,是否属封建社会,目前争论很大。但是,这两千多年基本的社会伦理和文化观念的构架,是儒家孔孟思想和宋明理学。而自明代郑和下西洋、利窦玛中国传教以及徐光启翻译《几何原理》,和先秦时老庄万物等齐、墨家兼爱、佛教众生平等这些观念相融合,中国在明清时代,已有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其核心价值是“博爱”。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就集中代表了这种“博爱”精神,也就是脂砚斋评论的“情不情”。这也是贯穿《红楼梦》最深邃的主题意义。
博爱,针对的是等级。《红楼梦》的宏大结构,就是以批判的态度,让人性的美,在等级森严的太虚幻境中幻灭。【梦】太虚幻境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揭示这个深隽的主题。他说:“正册,副册,又副册/一枚标签,将分类做到精细/原来在前世的时候/老天,便将人的等级打上印记……”看看书中,曹公在太虚幻境的人物安排,就会明白。秦可卿公媳乱伦,王熙凤叔嫂有染,这些人入了正册,原因她们是主子,是统治阶级。而晴雯,美丽、聪明、纯洁、刚烈勇敢、有上进心,却入了又副册,原因她只是个丫鬟、是婢女,是被统治阶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无论如何完美,如何奋斗,永远也入了正册。再如花袭人,温柔娴淑、体贴可人、善解人意、忠于职守,因为她尔后嫁了蒋玉涵,不合纲常,结果比同是收房丫头的香菱低一级。
这正是红楼成梦的宿命。但是,曹公伟大之处还不止于此,“浮生着意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他继续撕开社会历史人生的表层,从现实主义转入批判现实主义,着意于“虚幻”二字,让我们看到亮光,在社会人生的有否必然性的深度思考中深化其存在和价值的意义,以悲剧的形式画一大圈,最后给我们的,是人间真正的喜剧。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字辛苦不寻常”啊,伟哉,雪芹。
感谢【梦】太虚幻境的马甲朋友,一曲《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把我们引向《红楼梦》的深处。还是一句老话,读《红楼梦》,一定要掌握金钥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切文字只是指月,方便之说,一切全靠心性自明。所以说,《红楼梦》是读不懂的,只有体验和感悟。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01
【红】迎春 发表于 2011-11-11 09:26 
开启鸿蒙,演说红楼!高才!
谢谢鼓励,才看到,迟复勿怪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02
雪馨 发表于 2011-11-11 09:27 
蒋哥这滴记肯定比红楼好看
谢谢雪馨,过奖了,我乱说一通的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03
【梦】太虚幻 发表于 2011-11-11 11:42 
好象没我啥事啊!端个茶,倒个水,行不?
欢迎并致谢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04
【红】警幻仙子 发表于 2011-11-11 11:51 
啧啧,一滴梦海波,二滴梦海澜,三滴梦海翻,佩服佩服!
谢谢捧场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04
雨露 发表于 2011-11-12 19:31 
前不久听老哥说在读红楼梦,每说到动情处,禁不住感叹“字字读来兼是血”。
这么多年以来,我也粗读过两遍 ...
我知道,你会来的
作者: 【红】迎春 时间: 2011-11-14 11:09
治泓 发表于 2011-11-14 11:01 
谢谢鼓励,才看到,迟复勿怪
我认得你,你却认不得我,你在明处大挥手笔,我在暗处偷偷学习。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11
三月风 发表于 2011-11-11 21:07 
期待兄长继续!
我晓得,你也会来的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1:15
【红】迎春 发表于 2011-11-14 11:09 
我认得你,你却认不得我,你在明处大挥手笔,我在暗处偷偷学习。
哦,荣府二小姐,元妃的妹妹,皇亲国戚,我本草根,见笑了。
作者: 【红】迎春 时间: 2011-11-14 11:24
治泓 发表于 2011-11-14 11:15 
哦,荣府二小姐,元妃的妹妹,皇亲国戚,我本草根,见笑了。
苦命人,在此贪欢,喜闹热,看你们这些才子佳人……
作者: 【梦】神瑛 时间: 2011-11-14 11:36
冰山雪莲 发表于 2011-11-11 14:01 
当然,你也会来的
作者: 【红】巧姐 时间: 2011-11-14 12:49
一部红楼,最神圣的字眼是“女儿”二字,这和“女人”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和“姑娘”的意思也不一样。实际上,《红楼梦》中的“女儿”,是人类心灵的神性,是理想的人间社会。
--------------
同意呀,楼主的解读。
据一些实物证实:石头记的第一个版本,应该是曹雪芹的姑姑所创,没有完成,当然曹雪芹也没有完成。我要说的是,之所以红楼梦是“女儿”的千古绝唱,也许她本身来自于一个“女儿”的心灵。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4 13:04
【红】姥姥的 发表于 2011-11-11 12:12 
一部《红楼梦》就是彼时社会肌体的一个切片,研究者就得治泓这样的银
多谢姥姥的夸奖
作者: 【梦】宝哥哥 时间: 2011-11-14 20:13
高手一出招,就知友没有。欣赏!
作者: 【红】林妹妹 时间: 2011-11-14 21:28
泓版这是红学专家级别的哈,读来真长知识
作者: 【红】林妹妹 时间: 2011-11-14 21:29
真是精彩的呈献!为这台诗舞增添了魅力!
作者: 【红】小红 时间: 2011-11-14 21:35
偶读得浅,再来补补!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1-11-15 12:45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7 10:20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17 10:22 编辑
四
“虚幻”二字,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或许是哲学思想,或许是宗教精神,诸多文学作品中,也只是一种审美境界。只有曹雪芹,在《红楼梦》,才是真正的生命体验。比如“风月宝鉴”。
文本解读,风月鉴断不能作为一件道具,而是破解整部 《红楼梦》的密码。宁府赴宴,贾瑞见了凤姐,起了淫心。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病倒在床,一息咽咽。专治冤孽之症的跛脚道人给他一方“风月宝鉴”,再三叮嘱,不可正照,只照背面,不可正照,“要紧!要紧!”贾瑞照了背面,是一具骷髅,唬得连忙掩了,本该一时觉悟,可他仍然痴迷不醒,偏要正照。正面是熙凤一大美人,媚态千姿,风情万种,这就要了他的命。我每读于滋,皆为贾天祥遗憾,一个风度少年就这样夭折,死于非命。曹雪芹真狠心也。
不是雪芹狠心,他是菩萨心肠。一道风月宝鉴,告诉了世人多少人生真相。“芙蓉白面,不过带肉骷髅;美颜红汝,乃是杀人利刃”啊。世人痴迷,到底能觉几分。而现代人,为什么在红楼一梦中,还不能真真醒来。
《红楼新梦诗舞》中,【梦】风月鉴,一个才情四溢的马甲朋友,携数年阅读《红楼梦》的功力,展眼吊斜辉,“冷风总想推开一扇窗/去梦里看如烟繁华,错落之后,吹皱流水的忧伤”,宏论大梦归,可佩。“像我这样浊物,也梦想和你/对着天下最精致最洁净的女人/奉献最最残缺的悲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欲仁而斯仁至也。凡天下,或谁有此大爱之心,可敬。
一个伟大的作家,其成就点,应该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红楼梦》当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曹雪芹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风月玉鉴,正照反照,迷津渡口,能令多少人迷途知返。【梦】风月鉴的马甲朋友,以一首首参悟雪芹禅机的诗歌,在审美的高点上,痴痴顽顽,梦迷先觉。《红楼梦》伟也,【梦】风月鉴善哉。
其实,通观世界文学,如雪芹先知先觉者,不计其数。海明威《老人与海》,仅是英雄主义吗,圣地亚哥又岂止是个悲剧英雄?这难道不是海明威以穿越千年的灵魂目光,紧紧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进行鲜血淋淋的解剖吗?成功、失败,到底什么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价值取舍,意在何方。正象《红楼梦》以悲情的大结构,完成一部真正的人间喜剧。
人生有无必然性,人在命运面前真的无能为力吗?“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是不是曹雪芹的宿命思想和全部人生价值。风月宝鉴,真实意义在正面,还是在背面,到底有谁能解。
感谢【梦】风月鉴的马甲朋友的红楼解读。人啊,你的手中拿着风月鉴,正照反照,全在你自己。
其实你手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你的命运。命运无真义,全在自明解。
作者: 【梦】太虚幻 时间: 2011-11-17 10:34
继续关注!
作者: 雪馨 时间: 2011-11-17 17:54
开个红学讲堂吧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8 00:29
三月风 发表于 2011-11-15 12:45 
谢过双勤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8 00:30
【梦】太虚幻 发表于 2011-11-17 10:34 
继续关注!
谢谢关注,请多提意见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18 00:30
雪馨 发表于 2011-11-17 17:54 
开个红学讲堂吧
雪馨,你在洗刷我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2 00:02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22 00:05 编辑
五
谁居金陵十二钗之首,这个事儿说起来有些麻烦,曹雪芹心下如何,历来红学家皆有异议。如果从《红楼梦》小说结构、主题思想、叙述力度和宝黛钗爱情主线来看,无疑黛玉应居首位。可老曹偏在《红楼梦引子》中“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怀金不是薛宝钗吗?金陵女子终身册籍正册判词第一首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把宝钗放在黛玉前面,但随着后两句则把黛玉放在宝钗之前,而在画中,上是两株枯木上挂玉带,下是一堆雪中埋金簪。这就很在趣了,首句“停机德”说的是宝钗,曹雪芹也是左右不定,金陵十二钗中,唯独黛钗合写,这不很说明雪芹的心性取舍的两难吗?有人说,“怀金悼玉”指金玉满堂的贵族生活,可“谁为情种”又作何解呢?
生命是个过程,人生不过是一种意见。整部《红楼梦》呈显的混沌状态,到底是价值失落,还是经验迷失,或者是伦理失序,公婆皆有理。对于黛玉和宝钗,也有拥黛抑钗、拥钗抑黛、钗黛二元、钗黛合一等等之说。但是,不管如何,读《红楼梦》,关注宝黛钗,是第一兴奋点,也是第一困惑点和第一审美思考的开示点。作为小说,《红楼梦》集自然、现实、浪漫、魔幻甚至迷信等手法于一体,全场景立体式铺层叙述,其精要处在杂多的叙事空间里,不失其主线,这就是宝黛钗的三角恋。
宝玉爱黛玉,这是公认无置疑的。但是给读者留下的宏大的思考空间是,黛玉值不值得爱,宝玉到底和黛玉结合幸福还是和宝钗结合幸福,这是读者或者红学家们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个话题永远没有终结,象人生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一样。有较为普遍的想法是,宝钗作妻子,黛玉作情人,似乎这样就完满了。然而,本人含泪问一声,这是爱情吗?是人、是以类而存的人的情感方式吗?人虽然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但毕竟进化了,还能回到动物世界吗?选择薛宝钗,会失去人的精神意义,选择林黛玉,会失去人的存在价值,二者同时选,则不是人,更不是爱情了。人生无常,曹公把这一人类永恒的两难选择呈示于读者,真真先慧先觉,用心良苦呀!
我倒认同王蒙的说法,一个男人,能得到林黛玉的爱,值了。就是婚后三天就跳井,也是值得的。可是,这下子问题又来了,你的一生,真能遇到林黛玉吗?
金线岭《红楼新梦诗舞》正如火展开,各路高手激情四溢,把心中的红楼人物展示于笔端。我不懂诗歌,写不来,但很爱读。如果说从审美意义切入进去,小说让我沉于宇宙人生的思考,散文让我享受人生的宁静,那末,诗歌则使我感动生命的激情。因而,我读诗歌,唯一的取向是感动。这场诗舞,虽以“红楼新梦”为主题,但并不要求紧扣红楼梦,只与之相关联则可。原想不过一场娱乐,一种文字游戏,但从诗舞全场境看,很多朋友堪称红迷。是有较深红楼阅读能力的。马甲【红】林妹妹的诗,我读来感动不已。不仅仅是诗歌饱含深情,更是诗人对红楼梦的理解已臻一种境界。比如:“偌大的庭院里,我站在/欢声笑语的局内/也站在局外……”局内、局外,这不真正一个活脱脱的红梦中的林妹妹吗?红学家和《红楼梦》的读者心中,薛宝钗基本是一个,而林黛玉,则有成千上万个,这种艺术审美的境界当然是很高的,林黛玉也成为红学中的悬案之一,“走进林黛玉的内心”成为很多人的一声叹息。【红】林妹妹 “骨纵相思寸断。亭台/楼阁。煮酒论诗,或是抚琴断章/依旧掩饰不着眉间的脆弱/每一片落英都砸疼眼里的落寞……”这样,我心头红楼中的林黛玉复活了。
作者: 【红】水中月 时间: 2011-11-22 00:04
打一逛,道个晚安,撤退
作者: 【红】林妹妹 时间: 2011-11-22 00:45
来读读泓版精彩的文字。读来给人思考,真长见识哈
作者: 【梦】甄士隐 时间: 2011-11-22 07:01



作者: 【梦】薛蟠 时间: 2011-11-22 08:19
佩服
作者: 【梦】风月鉴 时间: 2011-11-22 12:55
治泓 发表于 2011-11-17 10:20 
四
“虚幻”二字,在中国古 ...
感谢楼主品读风月鉴的诗歌

治泓评价如此,折煞我也
作者: 【梦】风月鉴 时间: 2011-11-22 12:59
如此说红楼,
这般读诗歌。
治泓的解析,
诗会之幸也!
拜服!
作者: 【红】巧姐 时间: 2011-11-22 20:41
同意这个观点:钗黛二元、钗黛合一。现实中,有很多无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46
【红】水中月 发表于 2011-11-22 00:04 
打一逛,道个晚安,撤退
哦,原来是水中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47
【红】林妹妹 发表于 2011-11-22 00:45 
来读读泓版精彩的文字。读来给人思考,真长见识哈
谢谢你的鼓励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47
【梦】甄士隐 发表于 2011-11-22 07:01 
谢谢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48
【梦】薛蟠 发表于 2011-11-22 08:19 
佩服
不敢,千万别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48
【梦】风月鉴 发表于 2011-11-22 12:55 
感谢楼主品读风月鉴的诗歌
治泓评价如此,折煞我也
是你的诗歌给我很多思考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3 10:51
【红】巧姐 发表于 2011-11-22 20:41 
同意这个观点:钗黛二元、钗黛合一。现实中,有很多无奈。
钗黛二元,是把简单搞复杂了。钗黛合一,是把复杂搞简单了。这个世界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如你所说,真是无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4 04:46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1-24 04:48 编辑
六
周汝昌老先生是不赞同俞平伯老生先关于曹雪芹《红楼梦》“色空说”的,这是很有意义,也是很值得人玩味的事。我读他们的文章,真的很过瘾,象是看上古时代黄帝和炎帝的大战,他们可都是英雄啊!两个红学泰斗。周老爷子很幽默,他说:“如果我是曹雪芹,勘破了,出家了,我干吗还写《红楼梦》,我吃饱了撑的。”
俞先生的“色空说”否定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是他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形成的,到了50年代,因这说法与毛泽东唱反调,遭到重批。与他同时挨批的还有李希凡、蓝翎等人。当然,这是政治强加于学术的。
周汝昌不同意俞平伯,这是纯学术的,与政治无关。其实周汝昌也不同意毛泽东的观点。
本人有点狂哈,真真儿自不量力,也想说说对《红楼梦》色与空的理解,当然,在这里发出来,无非以壮“红楼新梦诗舞”之行色,博取方家之一笑。
关于色空,红楼梦第一回明白地对这一观点作了陈述,“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个说得太好了,好就好在把色空作为一个过程来思考。《心经》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六祖惠能的解读是“不二法门”。
但六祖何人,我辈岂能之。凡夫俗子,还是“因空见色”吧,能“自色悟空”,已实乃三生造化也。我在思考妙玉这个人物时,这个感受便颇多焉。开始时,也认为妙玉和秦钟一样,是可有可无的人,可她毕竟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而且居六位,这就不得不另眼相看。况且,就是秦钟,我后来也并不认为就是多余之人,是长篇小说宏大主题结构中的一个点染,这是我读书不深入之所致。但是妙玉,让我深思的是,老曹在判词中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雪芹的《红楼梦》原本至八十回止,中间尚有几回不全,因而对妙玉后来的发展存疑很多,老曹后来到底要如何安排妙玉这个人,成了红学一大悬案。以程伟元、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妙玉为宝玉害了相思病,见了他就脸红,最后为强人劫持受辱,惜春心想“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宝玉也说“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由此推断高鹗为她安排的结局是为强人所掳,不堪淫辱轻薄,自寻了断的。此外,还有其它说法,比如妙玉最后沦落烟花巷,进一豪门为妾,还有她为救宝玉和湘云,献出大量的古玩,并以身许忠顺王,最后和忠顺王同归于尽。各种说法,我都觉得有理。
我想的,还是“色空”二字。“欲洁何曾洁”,她怎么就不洁了呢,强盗也好,大官王爷也罢,沾染得了妙玉的身子,难不成连她灵魂也污了吗?人,留在世上的,不就一副臭皮囊,当年佛陀,不也收了一妓女为徒吗?“云空未必空”,不是空又是什么,是色吧,色不也就是空?
林黛玉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专为宝玉来的,她的生命,她的情感,她所有的存在价值,都是为宝玉的,宝玉不要她了,她怎么办?唯一的,就是走了,眼不见心不烦,你叫她如何还在贾府或者这个世界上呆下去。都说曹公或者程高无情,我还觉得他们正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情的人,黛玉离场,是最大的悲剧,不也是最大的喜剧,最大的圆满吗?因而,一部《红楼梦》,他的价值指向,不是黑暗,而是光明,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玉宝出家是不是勘破,我们常常追问,人生到底有没有必然性,这是多少年来纠结众多哲学家和宗教家的命题。在这里,我到还看到一些影儿了。我借用周汝昌说俞平伯的话说,如果我是贾宝玉,勘破红尘而出家,功名不要了,父母妻子和所有的亲人通通不要了,那我干吗还披着猩红斗篷去向父亲告别呢,我吃饱了撑的。我很欣赏李燕杰教授讲红楼美学的说法,青灯古佛,晨钟暮鼓,宝玉手捧一碗清水,献于黛玉之前,他所供奉给林妹妹的,是他一颗破碎的心!每当我思考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还是借用周汝昌老爷子的话:美——呀!
《红楼新梦诗舞》上,【红】妙玉的马甲朋友,诗歌写得很好,我虽不懂诗歌,说声好,是因为她真真儿地打动了我。请看:“那一年,偶携着前世的记忆/穿越时空,轮回尘世/举目四方,春花烂漫,却冷若冰霜/人海茫茫,前世的缘在何方?”那个手持拂尘,口诵“阿弥陀佛”,熟读庄子,有洁癖的金玉之质人儿,好生让人爱怜,让人感动。缘在何方?缘在何方?这不是每一个人切切思考的吗?
心动念起,缘起性空,人生啊,到底有没有必然性,有没有终极答案,这些让我绞尽半生脑汁的问题,思考着,是多么痛苦,又是多么幸福。曹雪芹和脂砚斋,程伟元和高鹗,俞平伯和周汝昌,你们到底要说什么呢?
作者: 【红】巧姐 时间: 2011-11-24 21:21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那个痴狂追求的过程,曹雪芹如此,红楼梦中人如此,楼主也如此呀
作者: 雨露 时间: 2011-11-24 21:53
本帖最后由 雨露 于 2011-11-24 21:54 编辑
终于修好电脑上来读老哥的文章,精彩,精彩。
红楼新梦诗舞将拉下帷幕,但是您对红楼梦作这样的解读,不能不让我感动,
感动于你将自己读“红楼梦”的最有效果的方法无私地告诉朋友们,
感动于你近期内身体不适还坚持写这样深刻的文章。
我还能对你说什么呢?只有请你记住我们四个人的约定“再活五十年”,让我们共同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5 08:46
【红】巧姐 发表于 2011-11-24 21:21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那个痴狂追求的过程,曹雪芹如此,红楼梦中人如此,楼主也如此呀
巧哥儿说得好啊!是的,人生是个过程,这是谁也逃不过的宿命。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5 08:49
雨露 发表于 2011-11-24 21:53 
终于修好电脑上来读老哥的文章,精彩,精彩。
红楼新梦诗舞将拉下帷幕,但是您对红楼梦作这样的解读,不能 ...
人生太危险,现实太困惑,或许《红楼梦》还真的对我们有所改变。我记着五十年的约定呢。
作者: 雪馨 时间: 2011-11-25 09:05
蒋老师,辛苦了啊
喝茶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5 09:14
雪馨 发表于 2011-11-25 09:05 
蒋老师,辛苦了啊喝茶
蒋哥变成蒋老师的时候,我还真真儿地感觉出现实版的《红楼梦》。谢谢雪老师的茶。
作者: 雪馨 时间: 2011-11-25 09:22
治泓 发表于 2011-11-25 09:14 
蒋哥变成蒋老师的时候,我还真真儿地感觉出现实版的《红楼梦》。谢谢雪老师的茶。
哈哈,改回来,蒋哥,这不是雪馨觉得惭愧么,所以叫老师了
蒋哥要叫我老师,我就赶紧找地缝去了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1-11-25 11:22


{:soso_e160:}{:soso_e160:}
我记着五十年的约定呢!
兄长辛苦了!
喝杯咖啡提神!
我们五人每人一杯!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07:33
雪馨 发表于 2011-11-25 09:22 
哈哈,改回来,蒋哥,这不是雪馨觉得惭愧么,所以叫老师了蒋哥要叫我老师,我就赶紧找地缝去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好雪馨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07:36
三月风 发表于 2011-11-25 11:22 
我记着五十年的约定呢!
兄长辛苦 ...
你咋晓得我喜欢喝咖啡安,五十年,你得多准备些哈,我喝咖啡是“牛饮”。
作者: 木易土豆 时间: 2013-5-11 16:19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