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原创]半边寺的梵音 [打印本页]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08:16
标题: [原创]半边寺的梵音
本帖最后由 治泓 于 2011-12-7 07:28 编辑

半边寺的梵音
        这个地方真的太神奇了。站在这丹霞赤壁的半山上,缭缭云雾,心都被洇湿了。
        可久半边寺,出县城西南约8公里,南红岩山西侧山腰,凿岩为龛,依岩建寺,大半悬空,只一面临水。
       “半边寺,寺半边,半山半水半中间。”我在很多年前就听说了,曾多次意欲前往拜谒,虽不完全是参禅悟道,却在心里,有许多的庄严神圣。
        但是,听人说,庙宇久已不存在了,去到那儿已没有多少意义,那份神圣感逐渐消失。读乡村诗人黄宗银《红岩山速写》组诗中的《半边寺》,其中“久闻的古宇不见古庙,多姿的菩萨有愁有笑,如来倾诉过去的苦恼,观音难领今世的风骚。”我有些疑惑,不见古庙,又哪来的如来观音。问诗人,他说,半边寺的木建筑部分已经荡然无存了,但佛菩萨还在。
       黄诗人的话,让我曾经的庄严和神圣又在心底油然催生,突然觉得,半边寺,我该来了。
       一个仲秋时节的艳阳天,巴巴儿地登上红岩山来。仅仅一眼,便感动起来。三龛十二躯佛教摩崖造像,完好无损。这已经奇了,更神奇的是,我能辩识出的九尊造像,三佛二弟子四大道场菩萨,那样齐整,代表着正统的佛教精神,这是我在川南一带的其它庙宇里没有见到的。三座古佛,是婆娑世界的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琉璃世界的过去世佛燃灯古佛,还有极乐世界的未来世佛弥勒佛。有趣的是这个弥勒佛,你看他大肚无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得那么和谐、自信、慈爱。要知道弥勒佛还只是个菩萨,称之为佛,大概是尊重他吧。他还在弥勒净土修行,叫阿逸多菩萨,释迦牟尼预言他要在56.7亿年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世佛。
        就在这儿,就在红岩山的半边寺,我看到了弥勒佛,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光辉,看到了希望,体验着一种等待和憧憬的美学意义。我真正地感动了,佛是爱我们的呀。造像还有中国佛教四大道场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尊菩萨,这是很多寺院都有的。
        如果我没有辩识错的话,摩崖造像中有释迦牟尼的两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川南一带,我除了在西林禅院看到过这两大弟子,其它寺院里没有看到。这不得不让我深思,可久唐朝时建柯巴县,元朝时在庆符县置的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辖囤之一,叫么九色,那么,六百年前还是蛮荒之地的可久,为什么在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建半边寺时,竟会有那么高级的佛教文化,这一方热土,到底蕴藏了什么样的文明演进呢?
        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惑惑地下得山来的时候,在红岩山下,翠竹丛中,挂满红熟谗人的柿子树旁,见到了闫氏老人。老太太现已八十六岁高龄,她慈眉善目,头脑清醒,耳朵不背。老太太说,她的外婆曾经给她摆过。外婆的奶奶说,半边寺那时的香火可旺了,宜宾的官太太、贵夫人们,一年中,至少要来一次半边寺烧香朝佛,除了去娥眉山,就是到这儿了,都是坐着轿子来的。算了算,老太太外婆的奶奶,那可是至少一百五十年了呀!
        我又问老太太可知半边寺的来历,她想了一下,说到是听到有一个说法,很久以前,可久这地方很荒凉,瘴疠横生,灾害频繁,人烟也稀少,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云游过此,发大善之心,杨柳枝撒了一滴玉净瓶水,顿时,山红了,水清了,满地长出翠竹和绿树。真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啊。后来人口多了起来,便修了半边寺来四时供奉。
        我听了老太太的话,笑了。老人慈祥的眼神告诉我,善良的人啊,懂得知恩报恩,这不正是人类得以代代传承的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吗?
        我又想起在半边寺里看到的诸佛菩萨的神座下的莲台,还有背壁浮雕中的仙鹿、罗汉、青狮、白象。看看眼前的老人,在她的话语中,我听到了红岩山半边寺的梵音。

作者: 自由风    时间: 2011-11-26 09:11
拜读,真是佳作配佳境。可久红岩属待开发的宝藏,不但景点多,蕴藏的民间故事也不少,原政协副主席闫永成及公安局退休干警闫文香(均是可久人)对此有专门搜罗整理和出书,有兴趣的人可寻读。
作者: 艺术人生    时间: 2011-11-26 09:50
拜读,真是佳作配佳境。可久红岩属待开发的宝藏,不但景点多,蕴藏的民间故事也不少.建议专门搜罗整理和出书
作者: 新闻快报    时间: 2011-11-26 10:18
本帖最后由 新闻快报 于 2011-11-26 10:19 编辑

很有研究价值

作者: 源上泉    时间: 2011-11-26 10:45
读了<梵音>文,啥都明白了,又啥都不明白,心中倏然想起曾读过的一副禅联:
           "心非内外中间得无所得,
             法离见闻知觉生即不生."
            
               不错!!!
作者: 僰道哥哥    时间: 2011-11-26 14:49
本帖最后由 僰道哥哥 于 2011-11-26 14:51 编辑

拜读了
老人慈祥的眼神告诉我,善良的人啊,懂得知恩报恩,这不正是人类得以代代传承的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吗?
感动楼主

作者: 高州浪子    时间: 2011-11-26 15:31
能于红尘俗世外找到梵音,确是一种修为,楼主幸福!
作者: hqh19711106    时间: 2011-11-26 15:52
很有研究价值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5:58
自由风 发表于 2011-11-26 09:11
拜读,真是佳作配佳境。可久红岩属待开发的宝藏,不但景点多,蕴藏的民间故事也不少,原政协副主席闫永成及 ...

如朋友所说,红岩山确实是一个文化厚重之地,拙文认识肤浅,望多指教。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5:58
艺术人生 发表于 2011-11-26 09:50
拜读,真是佳作配佳境。可久红岩属待开发的宝藏,不但景点多,蕴藏的民间故事也不少.建议专门搜罗整理和出书 ...

朋友这个建议好啊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5:59
新闻快报 发表于 2011-11-26 10:18
很有研究价值

红岩山真的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6:00
源上泉 发表于 2011-11-26 10:45
读了文,啥都明白了,又啥都不明白,心中倏然想起曾读过的一副禅联:
           "心非内外中间得无所得,
    ...

谢谢老师指点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6:01
僰道哥哥 发表于 2011-11-26 14:49
拜读了
老人慈祥的眼神告诉我,善良的人啊,懂得知恩报恩,这不正是人类得以代代传承的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吗 ...

老乡哥哥,谢过了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6:01
高州浪子 发表于 2011-11-26 15:31
能于红尘俗世外找到梵音,确是一种修为,楼主幸福!

修为怎敢说,谢谢朋友鼓励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6:03
hqh19711106 发表于 2011-11-26 15:52
很有研究价值

红岩山佛教文化真的很有研究价值

作者: 玩山人    时间: 2011-11-26 16:07
好地方,好文章。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1-26 16:14
玩山人 发表于 2011-11-26 16:07
好地方,好文章。

超哥,你也来调侃兄弟就不对了。是你带我上红岩的,这篇文章也是在你的启发下写的。

作者: 雨露    时间: 2011-12-3 20:38
本帖最后由 雨露 于 2011-12-3 20:38 编辑

那天上红岩山,我上班没有去成,你们倒耍高兴了,不过读老哥的文章胜过自己亲自游红岩山。
这样的文章,一句话,三个字:真喜欢!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1-12-4 11:35
哥哥这作业交得漂亮,学习了。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1-12-4 14:00
在半边寺的梵音缭绕中,看见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作者: liaoliang    时间: 2011-12-4 15:1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作者: 梦幻身    时间: 2011-12-6 16:20
读到这样的文章,让人想到历史上那些对佛教文化毁损的罪恶,让人性变得神圣庄严。蒋哥记性好,背得心经,知晓三世佛……不简单也。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2-7 07:29
心雨 发表于 2011-12-4 11:35
哥哥这作业交得漂亮,学习了。

心雨,我可不是交作业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2-7 07:30
雨露 发表于 2011-12-3 20:38
那天上红岩山,我上班没有去成,你们倒耍高兴了,不过读老哥的文章胜过自己亲自游红岩山。
这样的文章,一 ...

雨露,超哥约了你两次的,下次可不准溜哈。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2-7 07:31
三月风 发表于 2011-12-4 14:00
在半边寺的梵音缭绕中,看见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只有看到心灵的净土,你才会有真正的福报。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2-7 07:32
liaoliang 发表于 2011-12-4 15:1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嘿嘿 。谢谢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1-12-7 07:33
梦幻身 发表于 2011-12-6 16:20
读到这样的文章,让人想到历史上那些对佛教文化毁损的罪恶,让人性变得神圣庄严。蒋哥记性好,背得心经,知 ...

重荫,要说佛学,我得跟你学呀,还有天华大姐。问好,冬安。
作者: 梦幻身    时间: 2011-12-7 16:15
梦幻身 发表于 2011-12-6 16:20
读到这样的文章,让人想到历史上那些对佛教文化毁损的罪恶,让人性变得神圣庄严。蒋哥记性好,背得心经,知 ...

我再学,还是条糊涂虫。蒋哥一看书,就了悟宇宙人生。你有那份领悟力与圆融通达的功夫! 我学也学不来的!
作者: 东南风    时间: 2011-12-12 18:39
治泓 发表于 2011-12-7 07:31
只有看到心灵的净土,你才会有真正的福报。




作者: 鸿爪雪泥    时间: 2012-1-17 16:18
本帖最后由 鸿爪雪泥 于 2012-1-17 16:18 编辑

欣赏佳作。问好泓版,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作者: 石门关    时间: 2012-2-27 12:32
可久半边寺,历史古迹,值得宣传。
作者: 木易土豆    时间: 2013-5-11 16:18
再次赏读!
作者: 忆江南    时间: 2013-5-13 14:44
再读经典
作者: 吴律师    时间: 2013-5-13 15:54
我看到了弥勒佛,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光辉,看到了希望,体验着一种等待和憧憬的美学意义。
作者: 聚雅轩    时间: 2013-5-13 17:24
一直以来,常读老师文字,深受老师作品感染,憾未谋面,遥祝老师一路走好。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