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安排中央布局的同时,主席对军队也进行了调整。以粟裕同志取代聂荣臻同志担任总长,起因似乎简单但却非常能体现毛主席的用人之道,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件事情涉及的范围不广而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历史原因,我军始终各自为战,山头林立,直到1949年2月才统一了全军番号,彭贺、刘邓、陈粟、林罗分别统领四大野战军;而聂徐麾下的华北野战军由于担负拱卫中央的重任,其下属的三个兵团直隶于解放军总部。因此,由原华野的领导出任总部首长应该是顺理成章。在解放战争的进程中,徐向前同志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他虽然只是聂荣臻同志的副手,却率领少量兵力而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而荣臻同志在华北战场却吃过几次败仗,加之向前同志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出于加强党内团结的目的,主席任命向前同志担任总长,荣臻同志只得屈居其次。但是由于向前同志在太原战役期间身患重病,其总长职务后来一直由荣臻同志代理。当时制度草创,大军征战未休,主席对此恐怕也无暇细虑,或者别无选择。而在全国局势稳定之后,情况却出现了本质变化。
首先,自1952年7月起,从朝鲜载誉归来的彭德怀取代总理主持军委工作,他无疑是个极不好相处的人,在掌控军权之后,便肆无忌惮地提拔亲信,对重返军界的黄克诚(副总长)同志百般拉拢,让他担任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由于彭、聂二人在军界都属于树大根深的人物,彼此能否精诚合作就是一个问题。其次,京畿驻军多为华野旧部,荣臻同志在客观上的确有权兼中外之嫌,总长易人势在必行。主席在批评总参的时候,当时担任副总长的粟裕同志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与荣臻同志共同检讨。主席恰好找到了借题发挥的机会,乘机厚此薄彼。使荣臻同志感觉是粟裕搬弄是非而不是主席负己,从而达到了一策两全的目的。
林彪同志当时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对主席纵横捭阂之术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从他后来主持军委工作后的人事布局就可以看出些端倪。首先,林彪同志始终没有染指过北京军区,文*革初期取代杨勇同志担任司令的是原四方面军的郑维山同志;三十八军换防保定是毛主席和代总长杨成武商定的,林彪同志事前并不知道。其次,林彪同志在撤换邓华之后,推荐炮兵司令陈锡联同志出任沈阳军区司令,而不是顺理成章地从将星如云的四野点将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因为主席对京畿驻军一直很在意,对于权兼中外的事情是非常敏感的。据说,北京军区师长以上的任命都要报主席批准。华野出身的杨成武后来一直折腾到垮台也没能把总长前的那个代字去掉,也是由于犯了这个大忌。而更加可悲的是,聂帅直到晚年仍不醒悟,还在为华北山头主义而耿耿于怀。
1955-1956年期间,通过授衔和召开八大,对开国元勋进行了论功行赏,十大元帅中前七位都进了政治局,从而形成了文*革以前的基本格局。八大的常委格局变化不大,陈云同志由于在建国后的经济建设中颇有建树而入选;小平同志历史上属于毛派,主席利用他掌控的书记处对其他常委进行制约;周、陈虽然在经济方面观点比较接近,但还算不上是一派;朱德同志因为年事已高,基本上是个荣誉职务而已,他在历史上虽然一度与主席齐名,但却存在隔阂,相对而言,倒是与总理关系比较密切;刘少奇的党内排名仅次于主席,实际上处于接班人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个稍微有利于文官的的格局,大多数人恐怕也还是乐于接受的,但军方的实际领袖、老资格的政治局委员彭德怀无疑是个例外。他对自己未能进入常委,地位降至与其他元帅平级而感到不快,因此在军中胡作非为,发泄不满,同时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以便将来见机而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在1958年发起了反对军事教条主义的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元帅和战功卓著的粟裕总长。为了掩人耳目,他派总政组织部长刘其人中将带着材料去找林彪同志,托他转呈给主席。也许是彭德怀觉得林彪同志是个局外人,由他出面比较客观的原因吧。而主席当时也在关注着军队,前不久赫鲁晓夫与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的不愉快对主席不可能没有影响。主席接到林彪同志转来的材料,因为对彭德怀是有成见的,所以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用心。当年在会理会议期间,林彪同志提出变更中央指挥权的要求,主席就认定彭德怀是主谋而林彪只是受人利用而已,何况这次的确是彭德怀主谋的呢!
但是,主席却因势利导,对他采取了纵容的态度,其中的原因有些复杂,很有进行梳理的必要。刘帅当年在中央苏区的确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这笔旧帐一直没有算,而且刘帅在建国后主动交出兵权,自告奋勇去开办军校,主席很难出面再说什么。粟老总历史上与主席并没有什么渊源,让他出任总长本有不次推恩的意思,但是粟总长却并没有表现出受宠若惊的样子,主席一旦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他未必是最好的人选。而对彭德怀的处理则更加复杂,他在朝鲜战场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来,毛岸英同志的牺牲,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席不计前嫌,让他担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既是为了加强党内团结,同时也是希望将心比心,得到他的鼎立支持。但是客观上却并未如愿,彭德怀非但不感恩,还总是抱怨功大赏薄。对他进行处理虽然简单,但是难免会给人留下一种公报私仇的感觉,不到众人皆曰可杀的地步,最好不要动。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军委扩大会议召开的前夕,主席毅然决定让林彪同志担任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因为在军中,恐怕也只有林副主席才能与彭德怀相抗衡。这无疑是给了权欲熏心的彭德怀当头一棒。在军委扩大会议开幕之后,又让总书记小平同志时常预会,以便随时了解会议的进程。彭德怀在会议过程中果然上蹿下跳,对刘帅、粟总百般罗织罪名,疯狂进行诬陷和迫害,并且牵连到叶剑英、周世第、宋时轮等同志,肖克、李达等人甚至被赶出了军队。这样一来,彭德怀的险恶用心也就昭然若揭了,而且元帅、大将、上将一勺烩的做法显然引起了公愤。当时,小平同志公开为刘帅讲话,同情粟总的人就更多了。主席再乘机为刘帅、粟总说上几句公道话,既安抚了军心,也为彭树立了强敌。彭虽然达到了排斥异己的目的,但也为自己的垮台种下了祸根。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