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林关系的前因后果
毛林关系的分水岭无疑是建国前后,二人自从1928年相识到1949年,可以说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师承关系;而1950-1971年期间,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君臣关系,而且前后正好都是21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吧。
一
林彪同志自从朱毛会师以后,很快就从残酷的战争实践中认识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坚定地站在了正确路线的一边,并且本着知无不言的精神,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以及对革命现状的担忧。毛泽东同志则根据自己丰富的学识对林彪同志加以教育和开导,解除了他的疑虑,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信念,同时对红四军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从而为三破围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久之后,毛主席被迫离开了指挥岗位,林彪同志率领红一军团打跨了中央军主力,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从后来的结果看,长征能够延缓一年,对于红一方面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重新指挥红军,但最初的效果并不理想。林彪同志仍然勇于直言,甚至提出毛周朱随军主持大计,前线指挥由彭德怀负责这样尖锐的主张。在抗战初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林对不少问题也存在分歧,但是将帅之间同心协力,取长补短,从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历史上看,党内优秀的军事家不乏其人,但是他们却不象林彪同志这样幸运,能够直接接受毛主席的领导。例如二方面军中的段德昌同志、四方面军中的曾钟生同志,他们没有牺牲在战场,而是被上级杀害了;粟裕同志的指挥艺术虽然也十分出色,但由于资历不够,进入主席视线太晚,从而多少影响了能力的发挥。林彪同志后来也深有感触,在九大上,他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主席的英明领导,落到了张国焘、贺龙的手下,肯定也会遭遇不测。
由此可见,毛林二人在建国以前都能做到开诚布公;主席对林彪同志有知遇之恩,而林彪同志也没有辜负主席对他的期望,并且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做到了活学活用。但是,毛泽东思想本身是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所产生的,其实用性堪称旷古绝今,这件至刚至强的武器先后为二人所掌握,在共同对敌的时候自然横行天下。但是在强敌既去之后,即使相互之间发生轻微的碰撞,其后果也必将是灾难性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也许只有借助金庸小说中的屠龙刀与倚天剑才能说得清。
就是~~`可怜哦~偶来顶一下~西西~~~~~~~~~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