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一般来说,师范生和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注这些问题。由于这种生存的忧虑,某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教他们;有些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校的社会化过程而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教的老实听话。其结果,教师都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进入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职教师比师范生更关心这一类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的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将进人第三个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一个新手教师完全有可能不能处理学生的个体需要。事实上,有些教师从来就没有进入到第三阶段。
由此可见,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将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活动。教师成长的阶段实质上是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教师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和研究专家教师的特征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
阶段1:新手(noice)
新手阶段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在教学方面,新手教师除了要学习一些具体的概念,如高难度的问题、强化、学习不良等,还学习一些具体教学情景下的应规则,例如“回答对了要给予表扬”,“在提问高难度的问题时至少要停顿三秒钟”,“不要责备学生”等。对新手来说,其教学行为是比较刻板、不灵活的,他们往往遵从课本规律或专家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新手阶段是一个获取经验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现实的、亲身的体验比口头获得的信息更重要。
阶段2:进步的新手(advanced beginner)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并能找出不同情景中的一些相似性,而且有关情景知识也在增加。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个体可以忽略或打破一些规则,这意昧着教师策略知识发展了。这时,个体开始依据具体的情景来指导行为,教学行为开始变得灵活,例如,教师可能在教学中感到,表扬并不总能产生满意的效果,因为对于不同成就动机的儿童表扬表达了不同的含义。他可能也会意识到,好学生犯错误后如果对他进行批评,会促进其更好的学习。教学的经验不断地影响着教学行为,但进步的新手仍旧不懂得哪些教学环节是重要的。
阶段3:胜任型(competent)
一种技能要达到胜任阶段,一般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对要做的事情有明确的选择。这时个体做事有主次之分,能够依计划办事,有确定的目标,并能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达到目的;二是在操作某项技能时,能够决定哪些环节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依据经验,他们知道应关注什么,忽略什么。在这一阶段中,合格教师不会在时间的把握和目标的达成上出现错误。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中,个体学会了如何在课程和教学上作出一些决策,例如何时关注主题,何时转移等。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按个人的想法自由地处理事件,依据自己的计划,对所选择的信息做出反应,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职责。因此,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经常能强烈地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也对成功和失败有更深刻的记忆。但是处于该发展阶段教师的行为仍旧不能达到迅速、流畅与灵活,这些是专长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的教师所具有的特点。
阶段4:能手(proficient)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对教学的直觉或领会很重要。他们能从积累的大量丰富经验中,综合性地识别出情景的相似性。例如,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用刻意观察就能注意到今天的数学课上得死气沉沉,而上周的课却上得活跃成功。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从截然不同的事件中考虑到其相互联系。这种综合性的识别使个体能够更精确地预测事件。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在决策时,仍然带有分析性和随意性。
阶段5:专家(expert)
如果说新手、熟练的新手和胜任教学的教师是理性的,精通型教师是直觉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将专家的行为看作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并不是说专家教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而是说他们对教学情景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做出合适的反应。他们的行为表现流畅、灵活,不需要刻意的加工。专家型教师知道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与前几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采用的方法更加多种多样。专家做事情通常是很有效的。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他们解决问题不需恪守成规;当意外事件出现时,或者当事情的进展出乎意料时,他们才会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考虑。专长发展的一般阶段理论,是基于人工智能领域内专业系统研究之上的一种设想,像所有的阶段理论一样,教师在每一个阶段水平上所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在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各个阶段的发展是否与实际相符,而不是从新手到专家所走过的里程是两年还是五年。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个体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相同的特点。五阶段发展观从人工智能的角度为探讨教师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种视野。
学校中的领导者包括了从校长、主任、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业务管理者等不同层次的领导。作为普通教师,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既要适应对方的需要与特征,同时也在能动地影响着对方,反应着自己的需要和个性特征。这里仅从教师如何更好地了解领导者的需要和争取领导支持的角度来做一些分析。
(一)了解领导的需要
从校长角度看,为了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必须了解教师的需要。那么,作为教师要与领导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同样应该了解领导的需要。在这方面值得特别重视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当领导的这种需要就更突出。所以教师首先要满足领导获得尊重的需要,具体说,教师首先要支持领导的工作,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不要公开表示对领导的不满或当面顶撞;其次,对领导的努力和工作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承认,不要只看缺点和不足;第三,对领导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应单独找领导谈,而不要当众让人下不来台。
二是成就的需要,凡是有事业心的领导者都希望在工作上有更大的成绩,在办学水平上有新的提高。作为教师要让领导满意,首先就要做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走在前面;其次,如果有可能,可以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或教学改革方面主动多作一些事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领导出谋划策,这样就很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第三,如果能够在学校以外拿出一些教研、科研成果,获得一些奖励,如市、区级的优秀课,国家级或市、区级科研论文交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等,就一定会受到领导的重视。
三是交往的需要,领导也是普通人,也需要朋友和友谊,因此,同领导交往时不要有不必要的距离感,不要因为对方是领导就不愿或不敢去接近,只要能够与领导平等相处,在正常的交往中发现有共同的志趣、爱好,有相似的理想、价值观,有相似或互补的性格特征,即使是普通教师也完全可以与领导成为朋友。
(二)怎样争取领导的支持
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只有争取到领导的支持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怎样争取领导的支持呢?
第一,要尊重领导、相信领导。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领导、听从领导指挥,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相反,一个总跟领导对着干的教师就很难得到领导的支持。
第二,要努力工作,作出成绩。容易引起领导重视、得到领导支持的通常都是那些敬业爱岗、积极进取、事业心比较强的教师。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想争取领导支持,就要努力工作并作出一定成绩来,这是争取领导支持的基础。
第三,主动汇报,积极建议。要获得领导支持,就要让领导了解情况,包括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这样,领导才能明确地表示态度,支持教师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应该把自己的一些具体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给领导,这样便于领导选择和决策,比较容易得到领导的支持。这里要注意,对领导一时没能给予支持的事情,要有耐心,等待时机再去争取,而不要立即表示不满,背后随便议论,或者发牢骚、说怪话,这样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上下级的关系和团结,争取领导支持也就更困难了。
首先是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相关的知识领域,使学生不仅爱听、爱学,并且会听、会学。其次是在个人品格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宽容、诚实守信、平易近人,这些品质不仅为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身教,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再有就是教师以其自然整洁的风度仪表,规范得体的举止言行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个人生活形象和审美规范,用个人的魅力感召和引领着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受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专业水平:
语言简洁,表述清楚;知识渊博; 语言表达能力差,说不明白;讲课死板,方法单一;
经验丰富;多才多艺;管理能力强。 方言、语病;专业水平差,不善管理。
个性特征:
幽默;公正;守信;敬业;宽容大度; 势利,偏心;不敬业;脾气暴躁;讽刺挖苦;
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开朗,有活力; 独断专行;心胸狭窄,翻旧帐;刻板,不幽默;
思想开放;温和;有修养。 过于严厉;冷漠;不讲信用。
仪表形象:
穿着得体;举止文雅;朴素大方; 不注意修饰,邋遢;服饰装扮夸张,不得体;
有风度,有气质。 举止粗俗,少修养。
生活习惯:
守时;有条理;守规则;语言美, 不守时,迟到,拖堂;做事无头绪;
讲究个人卫生。 公共场所吸烟,不讲卫生
错了,我不是老师,也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只不过是比较注意教育动态的一个普通人而已
回无畏先生:首先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不是教师,也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只是一个关注教育的一个普通网民.就我所转贴的这个贴子,不管是象你所说的是从《学校教育心理学》上摘抄的好,还是别人自己原创的也好,至少你没有写出来,让金线岭上的网民们,甚至教师们看到这些东西.让我们也来学习学习呢?我记得还有一句叫:学无止境.不知道你怎么去理解?难道你认为在这上面就只是发牢骚的地方吗?网络有很多可以学习传授知识的功能.不过有一点还是佩服你,可能你知道这个文章的出处(至少我不知道),但你做得怎么样?还有一点很佩服先生的嫉妒心理,幸好我不是老师,假如我是一定又给你的一碗冷水给淋清醒了,再也不会发表长篇大作了,什么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这个意思你应该很明白......不过我还是希望所有的人们都能关注教育,打破现在这个教育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弊端.
最后谢谢你的捧场
|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