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山涧铃响马帮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源上泉    时间: 2012-7-27 22:34
标题: 山涧铃响马帮来
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2-7-27 22:36 编辑

                                                       山
                                                                ————故乡潆溪记事之六
                  潆溪场虽小,却很古老,也曾是丝绸古道上的驿站。
                   历史上,南方古丝绸之路,是以成都为起点,分“灵官道”与“五尺道”两路出发,到云南大理汇合,再转“永昌道”而走向外面世界——东南亚。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古高州,正处于“五尺道”的咽喉之地。成为这条古道的必经之地,这也是一条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
                而所谓“灵官道”,那是沿金沙江插入云南的官道。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因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筑路极艰,便弃江岸而绕山路,从盐津而入宜宾县横江古镇,再经回龙(复龙乡)而赴义兴场,径入庆符县潆溪地界,翻越鸡爪山,赴来复古镇,并行五尺道。这条丝绸之路的分支,历史上已有记载。而我的童年,却目睹了这条道路上随岁月稍逝的马帮队伍辗转场景。
很久前,潆溪就有马店,让南来北往的赶马人歇脚,并提供给养。刚解放,乡农会成立。因为当时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云南的糖,烟,茶等物资要运出来,四川的粮食,丝绸,盐巴,要运进云南去,马帮就跋山涉水再次兴盛起来。潆溪农会就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马店。而我的父亲,在那段岁月里正式接手一家马店经营。
              从川滇边界重镇横江出发,经九道拐至牛马场到潆溪,全是经过多少代人开拓成的青石板古道。古道上,凹痕累累,马蹄深深,留下多少马帮的脚迹,飘逸多少悠扬清脆的铜铃声,那只有岁月知道,沧桑知道。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在《四川交通报》上的散文诗《马帮之舟》就呤唱这些岁月与沧桑。“几声鹰啼,点缀蜀道警句。不息的马蹄声,漫过古道,漫过西风,漫过西南古丝绸之路。……听!铜铃声来自腹地,来自垄中的峡谷。马群,叠印出一座座古老而永恒的碑石。只有那些膘悍的驭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马前马后走过,走过荒原和长河……奔波——注定融入你的生命……”马帮之舟搏击 风浪的涛声,从岁月长河中传来
                每天,从云南爬山涉水而来的马帮,在黄昏之时歇住入马店。那些挂满一身风尘的赶马人,喝住奔波一日的马,御下满载的茶,糖,烟的马鞍,马便欢快起来,不停地点着头,摇着尾进入马厩。我看见,那匹匹劳累疲惫的马,静悄悄地咀嚼起被铡刀铡成一寸寸的干稻草,咀嚼得有滋有味。而赶马人,急不可待地解开宽大的粗布腰带,打了二两土烧,站在桌边一仰脖子喝了,就倒在里屋的草稴子铺上说思乡的梦话去了。有一个黑脸膛的云南叔叔,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竟和我熟悉了,每次从云南下来,都会给我小礼物,如大理小碗儿糖,麻杆糖等,而小碗碗儿糖,状如碗,形态好看,好玩,吃起来又甜又香,至今不忘那滋味。同时,我还佩服黑脸汉的功夫,尤其是换铁马掌的技术活,叫人惊叹。马们的长途跋涉,全靠蹄子走路,为了保护马蹄,所以,每只蹄下都要钉上铁马掌。铁马掌在风尘中磨损,隔三差五时日便要换钉铁马掌。一般情况下,换铁掌时,为防止马扬蹄踢“汤锅儿”,都要三两个壮汉,把马捆腿,绑身才能折下旧掌,换上新掌。可黑脸叔叔他只要一根绳子,一根木头,须臾功夫,独自便换钉新马掌,令旁观者喝彩。
                    那时,我还末发蒙读书,自然对人生认识的门槛还有天大的距离。而对于远道而来的马和它的“马生”,只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有了咫尺的近观认识。一日傍晚,马铃声从拱桥坡叮叮当当传来。我们几个娃娃在山足下河边垒沙玩。突然山腰大道的黄桷树下一声声嘶力竭的马叫声和随之而来的巨响,一匹综色马前蹄突失,隆隆冬冬从山腰陡岩上摔滚下来。我们只见一团褐黄的东西,从五六层楼高的大道上急速地摔坠在河边草地上。赶马人呼叫着从山上跑下来……那只马躺在草地上,后肢双双摔断,鲜血如泣,前肢伤痕累累。我们看到时,昏厥的驮马,很快清醒过来,瞪着一双刺人的,含有求救的眼睛望着主人,泪水从眼角滚落出来。它的背上,一副空空的马鞍还紧紧地绑着,绑着它的责任和欲望。忽然,它拼出力气,前蹄突然扬起……哦,它想站起来。可惜,已经永远只能拖着的后腿已不听使唤。马啊!还想在古道上跋涉?还想为主人效命?当时那一幕,令我小小的心灵为之震惊——因为那马,在那夜色覆盖乡场的时侯,便被悄悄地宰杀了。这马,这双马眼睛,和它求生的目光,诠释着命运不舛的主题。
                 两年之后,宜塘路修通,我再也没看见古道之舟——马帮了。但那一路响来的马铃声,在历史长河中却经久不息。
                              
作者: 治泓    时间: 2012-7-28 09:16
翟老师好文。这是完整版,奉楼主之嘱,不完整的已删,删主题贴连同老县城人的跟帖,致谢致歉。
作者: 艺术人生    时间: 2012-7-28 09:42
告知楼主一个小道消息.可能在近期内有一个.[大型活动].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从宜宾至云南.考证.记录.茶马古道经过的路线.高县境内比较多.楼主和其他有志之士.都可以收集相关知料.发在[专题区]五尺道.
作者: 老县城人    时间: 2012-7-28 10:53
此文盛好
作者: 源上泉    时间: 2012-7-28 21:22
谢谢关注!
作者: 石门关    时间: 2012-7-29 13:49
马帮,很遥远的记忆。
作者: 南平    时间: 2012-7-30 19:49
配乐《山间铃响马帮来》http://www.ynwy.org/Upfiles/200908/007%E5%B1%B1%E9%97%B4%E9%93%83%E5%93%8D%E9%A9%AC%E5%B8%AE%E6%9D%A5.mp3
作者: 忆江南    时间: 2012-7-31 11:31
马帮、背夫己走远,
岭上、古道赏美文。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