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处,战火已歇。
这是座红色的桥梁,英雄的桥梁,虽然只有103米长,好的手枪都能打到对岸。70后的人,读小学就知道了。它身上寄托了70后的革命情结。我们这些驴子算什么呢,红军,才是驴行的祖先。我们用车,他们用脚。我们粮草充足,他们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真实的历史又如何呢?沪定桥上一百年来,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让我妄评之,不当的地方,敬请阅者斧正。后世有人研究发现:在泸定桥根本没有发生战斗!
红军5月29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
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24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没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
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已离开,赶赴50公里外的康定。
西康地区专员6月3日的通报也表明,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并不在泸定。
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零星开火。。
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里,向河对岸已无国民党军的泸定城打炮。
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过她家。。。。
1997年这位妇女已93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她说,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根本没有打”》》》
有的木板是被损害,可能有拆去的。93岁的老太太记得,红军强行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含泪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过完后甩手不管,老百姓各自去认领。。。
几年前,重庆晚报记者张卫前往泸定桥考证,当年命悬一线的红军夺取这桥时,桥刚刚大修过,每个老铁环或换上的新环上都有工匠的名字以防豆腐渣工程。正因为大修过,所以地方国军没有炸掉它。如果炸,地方士绅们肯定也会阻止的。
而过泸定桥时,首批红军和其他红军都没有一人伤亡。
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说,老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就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官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
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 答复是:“一个都没有。”周这才放下心来。
而在泸定桥南75K的安顺场,那里渡口宽阔,没有遮掩,红军渡了足足一个星期,在国民党侦察机的眼皮底下。但同样,无一伤亡。
邓小平在1982年对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亲口说:“(长征故事这些写),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的回忆录也说,小平对女儿说起长征经历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走,并一路和战友们开玩笑》当然,他在中央机关,可能没遇什么战斗》
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刺激的小学课文,版本则来自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
而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最早宣传,始于林彪的红一军团政治宣传科科长彭加仑的一篇征文,当时是1936年》是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混入陕北采访,这被中央看作是一个向外宣传,特别是向外国人宣传并募捐筹款的好机会
8月5日,**和军委总政主任杨尚昆联署发起征稿,要求各人在长征经历中,“择其精采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
“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采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3个月内,共收到稿件200余篇,50万字,由丁玲、成仿吾等人参与编辑,最后由军委总政宣传部长徐梦秋统稿,共挑选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题名《红军长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
既然是为了宣传募捐,自然是故事越精彩有趣、越曲折紧张、越惊心动魄越好。。。因此,彭加伦的《飞夺泸定桥》横空出世。。。斯诺的《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对泸定桥之战的动人描写,许多都则取材于此。1983年那个美国作家采写《长征秘闻》一书又是根据的斯诺一书》》》反正,天下文章都是一大抄》
然而,宣传科长彭加仑的文章,比杨成武的回忆录更显得惊心动魄。。。关于对岸敌人的人数,杨成武回忆录说有两个团,彭加伦的嘴里吹出来的是“两个旅以上”》》红军是以一个团对付两个旅!
还有伤亡问题,杨成武早期回忆说,22个人都冲过了桥,进城与敌人展开巷战,未提有人伤亡。。彭加仑则声称死亡3人》
斯诺这家伙是个记者,更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三人在桥上中弹落入河中的过程。
杨成武早期回忆录说:“对岸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我们扫射,迫击炮弹也连珠般地飞过来。。。”请注意,河两岸大概110米左右,如果机枪扫射是什么场景》
老杨1980年代写《忆长征》和《回忆录》等书时,对以前未提人员伤亡的内容,又完善为“3人阵亡”。。。
可是,杨成武最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仍有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他前文刚说了22人都过了桥,接着补充说有三人阵亡,过了两段又说22人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等奖励。
此外,争功的还有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该团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称,泸定桥是他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
老覃在1991年出版回忆录《硝烟岁月》中再次强调:泸定桥是他们红十三团侦察连拿下来的,不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夺取的!!!
他写道 ....见到彭雪枫团长,他说上游有一座泸定桥,只有敌人的一些地方部队把守,我们决定从那里过河,他令我连务必在下半夜赶到泸定桥附近待命。
我和韦杰即带上部队急行军,向泸定桥方向前进。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道路难走,部队又有些疲劳,我们便点着火把走。
下半夜,我们按时赶到了泸定桥桥头附近的天主教堂。桥头已被我兄弟部队占领,彭雪枫团长骑马先到了天主教堂。
我们一到,彭团长便亲自向我们交代任务,要我连组织突击队,天亮以前突过泸定铁索桥,占领对岸右侧的高地。
我们从手枪排里挑选出11名侦察员,加上我共12人,组成了突击队。
这11个人中,有一个同志叫蔡树礼,是湖南人;另外10人都是广西人,他们是韦尤、韦日由、黄先木、覃日用、黄仪、黄雨等,另外3位同志姓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