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原创]对高县教育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爱流浪    时间: 2006-6-27 22:32
标题: [原创]对高县教育的思考

大家都对高县的教育不满意,对高县的教育质量不满意。笔者也来凑凑热闹,也不怕别人说我见识短浅,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造成高县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最直接原因是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和优秀教师的流失。而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又是因为没有优质的老师和优质的学校。有眼光的县级领导都带头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地,有钱的老百姓家长当然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委屈在高县。老师们不是神,也不是天才,要把剩下的成绩较差的学生教来考上重点大学这相当于是天方夜谭。相应的铁的证据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几乎每年中考的前100名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失到了宜宾、成都、甚或绵阳。

其次,政府的教育决策失误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极个别领导者的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低下。

第三,少数学校校长的独断专行、家长制作风以及太重的私心导致整个学校缺乏正气、生机和活力,老师们不愿意把精力扑在教学上。

第四,教育与经济的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因为经济不发达,造成公民个体无法完成相应的教育,也造成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严重缺乏,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的落后又造成学校无法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的生源和为当地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劳动者的素质低下,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第五,新高县中学的问题。1、原两校整合给新高中留下了后遗症——内耗现象严重,无法形成教育合力。2、学校老师的住房问题;3、不少老师反映的行政人员与一线教师在津贴分配上的悬殊。俗话说“栽起了梧桐树,才引得来金凤凰”,但实际上这句话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意思是:只有栽起了梧桐树,才有可能引得来金凤凰。而我们的很多同志却把这句话的意思误解成了“只要栽起了梧桐树,就一定引得来金凤凰”。抱着这种心态的同志自然在这样幸福的想着:现在花巨资已经修起了全新的、硬件设施完备的新高县中学,梧桐树算是栽好了,那金凤凰——优秀的老师和优质的生源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了。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了,高考自然就打翻身仗了。但我们知道,这世界上的事情是没有这么简单的。

第六,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滞后。

谈到教育,我们必然要说到绵阳,要说到教育的产业化。但我觉得很可惜的是,绵阳的教育产业化人家想的是如何给教育更大的投资,从而使这门产业更壮大,而我们的某些短视者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却是如何甩掉教育这个巨大的包袱,乃至如何为我创收。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点,绵阳教育取得的飞跃发展是经过了10年一贯的、持续不变的教育政策的支持才得来的。我想,我们的教育决策者们肯定考察了绵阳,那么他们到底从绵阳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又已经做出了什么?

那么,高县的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

先从学校说起。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校长和一批优秀的教师。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聚集优秀的生源。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笔者从几年前的一本《四川党建》上得到了三句话——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觉得说得非常实在。语言朴实,根本用不着过多解释,却一针见血、绝对有效。我甚至在想,当年刘玄德之所以能得到诸葛亮,也不过只是实践了这三条原则而已。

其次,教育决策应该慎重,而一旦做出,必须长期、持久、稳定的坚持下去。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一走了之!

再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适应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舍得花血本,财力多倾斜教育,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省内外名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开阔老师们的视野。四川省教育厅于2006年6月3日下发的关于实施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通知(川教[2006]159号文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了政策依据。

拉拉杂杂的说了以上这些,也算是尽一下作为一个高县人的责任,不当旁观者。


作者: 牯牛石    时间: 2006-7-6 11:59
雄起!!!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