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诺奖获得者成功密码 [打印本页]

作者: 健康工程师    时间: 2012-10-12 15:26
标题: 诺奖获得者成功密码
诺奖获得者成功密码
1997年的莫言。本报记者汪国立/摄





1997年-2007年,莫言在检察日报社工作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
    高密东北乡
    故乡可以算作是我写作的一个最大的来源,因为我很多的人物、很多的故事都是从故乡生发出来的,这个故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一个作家不可能永远写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那些事会很快耗干,像我们移植一棵树,树上的一块老土的养分很快就会被耗干,如果要想继续成长,这些养分是远远不够的,一棵树要成长,必须要扎到新的土壤里。
    我的小说里使用了高密东北乡的概念,我的老家是高密县,确实也有一个东北乡,在我上世纪80年代第一篇有关高密东北乡的小说出来的时候,我的家乡人也不理解,后来随着我写作的历史增长,高密东北乡越来越变成了我的招牌,这种不理解的现象也逐渐地没有了。大家都知道高密东北乡已经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学概念,这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一个虚构的文学地名。
    如果一定要说表现城市人的焦虑和困境,那么我的《蛙》可以算。但是我也不会写一部纯粹的城市生活的小说,我肯定还是要坚守我文学故乡所有的信念,然后把我的根逐渐向四处来扎,碰到城市我会写城市,碰到乡村我会写乡村。
    抵抗式写作
    我觉得先锋并不仅仅是一种姿态,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你敢于跟流行的东西对抗,你敢于为天下先,这就是先锋的态度。
    我写《欢乐》和《红蝗》的时候是一种抵抗式的写作,现在回头看都是一种表面化的抵抗。当时引人注目,让很多人咋舌。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量的累积,那种有意识的抵抗越来越少,到了《丰乳肥臀》之后又掀起一个高潮。到1998和1999年以后的写作我变得低调,很多的锋芒被藏起来了,当时往后退了一步,有意识地压低写作的调门。到了《檀香刑》的时候也想写得不那么剑拔弩张,但压着压着就不想再压了。再往后,我就彻底顺其自然了。
    20年来,模仿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写法的小说很多,我们之所以永远写不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就是在于我们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老是克隆一些类似的素材,而我们中国的魔幻小说,或者超现实小说,应该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思想素材上。所以我借用了六道轮回的方式,一方面向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表示敬意,另外也是以我们民族自己的素材跟它们对抗。
    中国元素
    任何一种艺术濒临危机的时候,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大约有两个药方可救,一是向外国学习,一是从民间汲取。所谓向外国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通过比较,你才可能知道自己的差距。而从民间汲取,是在比较之后,力求创新的资源。当然,这种所谓的汲取,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经过想象力的加工改造,使它变成属于你的东西。这是我多年文学创作的粗浅经验,也是针对中国文学创作现状的一种思考。
    《生死疲劳》这部小说采用了章回体的结构,而且使用的是说书人的叙事方式。这是我这几年来考虑的结果,不仅仅是小说的形式,也体现了小说内在的结构感。由于采用了章回体,我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叙事人、说书人的传统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复活。
    我们的古典作品都采用了章回体的结构,很有名的《烈火金刚》、《吕梁英雄传》也是章回体的现实主义小说。我们的传统小说,实际是由说书人对着他的听众讲话,也就是一种滔滔不绝的语言的潮流在往前推动,或者是故事带动了人往前走。(检察日报 2012-10-12第5版)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