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张玺乾 刁厚林)“如果不是政府实施农村低保,我的养生药哪有钱买哟?”12月15日,高县落润乡五星村桃子园组62岁的村民刘贵华这样对记者说时,两颗豆大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刘贵华一家4口人,20余年前的一场疾病,使他落下半身不遂,从此一病不起,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此陷入贫困。前几年二儿子在外出打工时不幸发生意外,四肢有三肢被残,使这个家庭又雪上蒙霜无力自拔。去年,当刘贵华的大儿子领到政府发放的第一笔农村生活最低保障金时,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哭了。该县实施的农村低保制度,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带来了希望。
据落润乡负责人介绍,该乡自2003年在全县率先进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像刘贵华一家这种遭遇贫困无力自救的村民,有99户248人获得资助,其中有部分受益者,已经走出困难,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这一制度,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冬,一位受益者从大老远地方,专程向该乡民政办的同志送去自种的、打理得干干净净的三截甘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激,令民政办的同志感慨万千。 据该县民政系统的负责人介绍,在去年几个乡镇率先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系列程序之后,高县今年以人均收入600元为标准,在全县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全县共2032户4362名村民已经确定为低保对象,已经享受到农村低保带来的福利。 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高县政府2005年的实事之一。今年该县向全县人民承诺了11件实事,其中有6件是让最贫困或最偏远的群众直接受益的,比如建设廉租房100套、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3300平米并新建校舍6000平米、完成边远6个乡镇硬化、健全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另外5件也是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并能普遍受益的,如引进民用天然气、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完成高县高级中学一期工程等。
据该县负责人介绍,2005年该县确定这11件实事时,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让最困难的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确定了瞄准最困难的群众、解决最急需的事情、落实最受益的项目的原则,刹住把实事办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歪风,将每件实事办成实实在在群众受益的“心碑工程”。
[此贴子已经被绝地男人于2005-12-20 21:50: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