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县庆岭中学 戴元安 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所取代。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质疑能力及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用科学的观点去观察、思考和质疑,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力。所以,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营造师与生、生与生互动的氛围,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新一代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学生,体现自己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仪表、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教师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对可塑性、模仿性极强的青少年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自觉地反省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设身处地处理学生问题,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观察、思考和体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人,教育人,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提高素质,适应改革,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和社交创新能力。为适应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增强课改意识,创造性地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愿自己再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构建者,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究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科学讨论,信息收集和整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参与和学习,探索和创新。 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信任,尊重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威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知识才能,不等于威严、权力,而是让学生信赖和尊敬,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增进师生相互了解,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学到书本之外的为人处事道理和态度,使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进。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成长做到悉心指点和关怀,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言教”与“身教”密切结合,适应改革的需要。 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师的自我形象 教师走进课堂,应给学生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教学行为上,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规范自身形象,从多个方面影响学生,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总之,在教师岗位上,教师要不断重塑自我,用红烛精神感染学生,用创新的方法开启学生,用良好的思想修养启迪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