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边气氛很好,还有学术探讨。 |
| 你前面那个是墨迹本,学书范本就应学这种墨迹本,我手里的草书名帖精华和上海书画出版的也就是这个本子。后面那个群玉堂本我不太了解,但是从字形笔意上看,应该是翻刻响搨的本子,字形笔意已经与原作墨迹本有了距离。这里想对碑帖范本说两句,古人没我们幸运,我们现在有照相影印技术,那时候的碑帖特别是二王法帖都只有上木、上石然后再榻下来,千翻万刻之后已与原本墨迹相去甚远,所以王铎才有感而发,说学二王只能遗貌取神(原话不是这样,但意思是这个)。二王本子启功认为唐摹本是最好,并对确凿无疑的唐摹本做了精准鉴定。为何启功在当代书坛上处于至尊地位,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深厚的碑帖鉴定功力。他自己好像也评价自己碑帖鉴定第一,画第二,书法第三。(好像是这样排列的,可能有误,准确说法需要查书。但书法好像不是第三就是第四)。所以建议你最好以第一个本子为范本。我倒是想给你一个建议,此小草千字文如你能买到小字放大本,就临放大本,感觉更能体会怀素笔下其中奥妙之处。废话太多,望老弟见谅。 |
| 你72年生,应是老弟,关于草书之源流,从章草到今草,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说,要说归类,后面这些都是从今草发展而来。从我所看过的书迹(许是我寡闻)好像从王铎开始草书才有大草一说,所以王铎才被尊为明清以降的一座高峰。如以是否字字相连划分,不知道王大令中秋帖是否可称大草?那可是一笔书的始祖。不过从怀素千字文来看,字形偏小,原迹也就电脑初号字大小,恐难称大草。另,中国草书名帖精华上,也注明是怀素小草千字文。上海书画出版社曾出版此贴,书名上也是怀素小草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