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标题: 古镇三镇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夜饮石门    时间: 2012-10-6 19:39
标题: 古镇三镇行
本帖最后由 金线岭 于 2012-10-8 19:51 编辑


古镇三行系列

古镇行之 古镇柳江
    “明月柳江”,“烟雨柳江”,印象里的古镇柳江,总和唯美有关,总和唐诗宋词联系在一起。
          总是怀想,一个秋深的日子,漫步柳江,黄昏的烟雨,夜晚的明月,阅尽柳江的诗意。
          在那条古老的小巷或者哪个转角的街头,一个古典的女子,一身青花的衣衫,一个青篾的竹篮,不需回头,就一个背影,足够柳江的唯美恒久。
我去的时候,是旅途的顺路。匆匆一眼,没有见到明月下的柳江,更没有见到柳江里的烟雨,和那个唯美的女子。
          翘角的屋檐上,是否还挂着明清的繁华?古老的板壁上,有没有落魄文人的题诗?我没有时间去寻找。相传古时是芦村的这里,没有蒹葭的身影,绕镇而过的杨村河边,一家家茶楼掩映在古树的浓荫下,透着古朴。三二鹅鸭,悠闲地在河面觅食,一个老人微咪双眼,在河边垂钓。花溪河上,跳蹬如省略号,伸向对岸的喧哗。
        茶馆里偶尔几个人在清茶的氤氲里下着中国象棋。屋檐下流过的溪水安静无言,一些乡下老人坐在檐石上,卖着猕猴桃和柳江兰草。
       柳江,需要静下来,卸下浮躁,用脚步慢慢翻页那份诗意,以清茶细细品读那份空灵。
      拾阶而上,在那些古老的青石小巷里,我带着遗憾离开。秋深的日子,我只是一个过客,无法感知柳江之美。



           古镇行之 古镇上里
   和几乎所有的江南水乡一样,上里古镇倚水而建,两条小河绕镇而过,临河斜伸出的树荫里,一间间的木屋窗口挂满酒幡和茶幡。吊脚楼下,水畔空地上,一张竹几、三五竹椅,游人在悠闲地品着香茗,嗅着对岸田野的气息。
      古老的水车吱呀转着,乡土的上里依然繁华。上里也和所有的古镇一样,因为名气之盛,游人如潮水涌来,带来商业的繁荣,似乎再现昔日丝绸古道驿站的繁华之景。
      高挑的飞檐上没有了昔日的风铃,宽大的戏台上也没有了川剧演出。观众的阵阵欢呼,错觉为了今天的声声吆喝。一个老妇在戏台下,安静地用刀砍錾着一种药材,仿佛那些喧哗与热闹都和她无关。
        一些小女孩坐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的青石上,用粽叶编制着各种的小动物,那份安静和淳朴,就是老家乡下的邻家小妹,置身在这片繁华里,她们还能坚持多久呢?
       没有商业的繁荣就没有历史上的上里古镇,繁华成就了上里,上里带来了繁华。但走在这片繁华里的我,总是觉得格格不入,仿佛周遭的一切与我无关。
       朋友说“二仙桥”那面很安静,适合喝茶,可惜与我走散了,没去喝成茶。其实,我们错过的又何止“二仙桥”的那盏清茶。
      小巷深处,一家小店在卖手工制作的“鸡婆鞋”,很亲切很温馨的感觉在心里弥漫。



          古镇行之 古镇李庄
    一条大江。半壁河山。这个叫李庄的古镇从此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临江而建的古镇,每一块秦砖汉瓦,都透出时光的沧桑。一个制刷的老人安静地坐在老屋檐下,细心地串着一根根的猪鬃,就象在细数一页页的古老时光。大江的磅礴和古镇的静谧构成李庄独特的魅力。
      每一幢建筑都镌刻抗战文化印记,每一条小巷都追思文化大师们的身影,“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烽火连天的岁月,小小李庄,用它的淳朴安放了上万名知识界精英的书桌,成为中国抗战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十六字电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千年传承,给了中国文化机构一个安静的栖息之地。
      从《再别康桥》里走来的才女林徽因,以“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她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行走在李庄月亮田边的林徽因,还以其在建筑史的成就,确立了其一代建筑大师的地位。李庄月亮田,从此便成为一份期待。
      江边的那个小院里,古老的窗棂上布满了灰尘,略显潮湿的小屋里,那些皲裂的板壁,记录下了林徽因六年的时光,七十年的时光就消无声息地在窗外的雨滴中流逝。  
      行走在青砖铺筑的羊街小巷,墙角苔痕青青,墙上斑斑驳驳,屋檐上雨水滴成根根银丝,象一行行的诗句。湿漉漉的天空布满阴霾,一个红衣的女子撑了一柄浅紫的雨伞,走进小巷深处,只剩空荡荡的小巷,檐下的雨点“滴答,滴答”回响,仿佛在轻诵戴望舒的《雨巷》。
       古镇之美在于那份厚重的历史,和那种文化的积淀,以及那份安谧的时光。
       滔滔长江边上,李庄,把数千年的时光,站成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隽永。










nEO_IMG_IMG_0322.jpg (107.15 KB, 下载次数: 9)

nEO_IMG_IMG_0322.jpg

nEO_IMG_IMG_0426.jpg (46.72 KB, 下载次数: 11)

nEO_IMG_IMG_0426.jpg

nEO_IMG_IMG_0429.jpg (46.85 KB, 下载次数: 10)

nEO_IMG_IMG_0429.jpg

nEO_IMG_IMG_0327.jpg (48.16 KB, 下载次数: 10)

nEO_IMG_IMG_0327.jpg

作者: 流浪他乡    时间: 2012-10-7 00:56
好图好文,带着淡淡的惆怅!
作者: 忆江南    时间: 2012-10-7 08:50
美文赏读。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2-10-8 00:34
漂亮的一组散文诗!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随之渐入佳境!谢谢石门带给我们的分享!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2-10-8 00:38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景致适合将心境安放在静静的时光里,在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品茗,赏读^呵呵
作者: 笑看凄凉    时间: 2012-10-8 09:30
柳江,小丽江~被商业和旅游搞得乱糟糟的一个地方。。
上里,一个成都人郊区的麻将馆,离着十公里远就听见麻将声了~~
李庄,去多了,没什么感觉~~
作者: 刚刚好    时间: 2012-10-8 15:26
楼主和超版是见仁见智啊!
作者: 石门关    时间: 2012-10-8 17:45
本帖最后由 石门关 于 2012-10-8 17:53 编辑

       三个古镇,各有千秋。
      老师此句“同大前川”可能系老师笔误,应为“同大迁川”。

作者: 听雨    时间: 2012-10-9 10:47
笑看凄凉 发表于 2012-10-8 09:30
柳江,小丽江~被商业和旅游搞得乱糟糟的一个地方。。
上里,一个成都人郊区的麻将馆,离着十公里远就听见 ...

正确  从楼主的文字背后也读得出这样的感受。古镇之美除了那份古老、文化外,还有的是那份宁静 和安谧
作者: 听雨    时间: 2012-10-9 11:04
刚刚好 发表于 2012-10-8 15:26
楼主和超版是见仁见智啊!

作者心态不一样。文字传达的感受就不一样。作者是在寻找那份古镇之美
作者: 聚雅轩    时间: 2012-10-9 14:51
古镇美景笔下游弋,
世间浮华个人品味。

作者: 鸿爪雪泥    时间: 2012-10-13 17:26
欣赏美文,亲切问候!
作者: 源上泉    时间: 2012-10-29 16:01
看来,“美文读来都识君”哟!
作者: 三月风    时间: 2012-10-30 17:43
跟随文字,免费旅游了三个古镇。
作者: 健哥    时间: 2012-10-31 17:04

作者: 石门幽兰    时间: 2012-11-5 09:20
     雅安古镇上里,时光流转的感觉。。~
作者: ぁ骑乐无穷ぁ    时间: 2012-11-11 10:14





欢迎光临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http://bbs.cnjx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