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生活在夹缝里的人,可敬也可悲 最近在网上转了转也去踩了踩博客,发现有很多有关于医疗的贴子,令我很有感触,同时也觉得很心酸。现在的医疗体系,医医关系,医患关系,医德,医风,医闹.......。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说真的,很多年前在我下乡接急诊的时候暗地里我也流过眼泪(当地农民生活得切实是太不容易了我偷偷的流下了泪),我想起了“医生华益慰”决心以他为榜样,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但我也愤慨过,曾经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老人被车撞倒,周围很多人围观就没有人伸出缓手,我主动上前为老人急救(不是我有雷锋叔叔的精神而是医生的神圣职责驱使我走上前)并叫人联系120,但伤者的家属却给了我另一种体味--要我负责到底,好在有人认识我证明我是医生,这事才罢休,最后谢字都没一个还给丢下了一句:你是应该的!此情此景我很是无耐。现在的社会就真的这么复杂吗??下面我找了两个贴子“来看看医生们的写照”和“换位思考”供大家和医务同行参考一下。医生终归也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转贴】来看看医生们的写照(兄弟挺住别哭) 来看看医生们的写照,触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 一、 高危职业。 如果你是一个工人,你修理一千台机器,有999台修好啦,有一台给你越修越坏,甚至修得不走了,你会因此挨揍吗?你会丢饭碗吗?你会因此成被告吗?会坐牢吗?医生会。 二、 高压力。 各位扪心自问,自己的工作就从未出过错?工作时你从未忘记过什么?从未出过乱子?从未办砸过事?你们可错十次、百次、千次,医生却一次也不能,能不战战兢兢吗? 三、 高要求。 医学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想不被淘汰,想不出事故,医生只好不断看书、看书、再看书,医院不断的考试、考试、再考试。区里也会考计算机、英语、操作、、、、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乃真实写照。这还不行,你旁边的人读博了,留洋回来了,硕士都成最低文凭了,你能不再考?我已经决定如果有小孩,他要想学医,则打断他的腿。 四、 高负荷。 住院医生要管十几张床,每床病人的病史你要了如指掌(包扩他以前得过什么病、他老爸老妈是死是活,死是何种死*,等等)他的每一项检查结果也要记得,不是记高或低于正常即可,而要精确到数字,因为主任随时可能问起。整个病房其他病人是什么病,其轻重程度也要了解。每天查房(不停倾听、微笑、解释、简单体检)开医嘱、写病程记录(到时间要写、主任、主治查房要写、病情变化要写、改变用药要写、病人不爽要写,写!写!写!)期间不停会有家属问!问!问! 开完医嘱,有手术的,上手术,下午,继续写,整理出院病历,如果值夜班,时间安排是:13号上午8点到11点上班,11点到12点吃饭,12点到15点值班,15点到18点休息,18点到14号8点值班(注意:值班可以睡觉,但值班绝非睡觉),8点到12点正常上班,下午休息,15号正常上班。星期6上午无论住多远,回医院查房,无补休,如果想升主治,恭喜,先做一年住院总,吃喝拉撒都在医院。司机高负荷会出车祸,医生高负荷会怎样,你自己想。 五、 低收入。 与最低保障水平比,我们不低,但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不合比例,瞎子给人算命,10元一次,瞎子,文盲,我看一次门诊,1.2元,我,硕士,我每做一次诊断,动用了我8年的学习投入及4年临床投入,而这12毛还不全归我,吐血!红包?不敢要,回扣?我还年轻,我有良知,我爱惜羽毛,我只按我认为的病人的需要用药(注意:需要不等于便宜)。 六、 社会评价低。 不用进一步说明了吧,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我只是奇怪,为何我们医生如此道德败坏,为何人们找对象还是喜欢找医护人员,一群贱民。 七、 高压抑。 你每天见到的都是病态的人、你每天都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你能不郁闷?能不失眠?能不胃溃疡? 八、 高度孤立无援。 医院总帮医生?错!有人投诉,不问青红皂白先打50大板,病房满意率不达95%,扣病房奖金,病历有疏忽,扣奖金,扣!扣!扣! 九、 高无助感。 你以为我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病人无钱,我不想给他们用药?可如果病人跑单或付不起,就扣我的钱,一次可以,两次可以,那么五次十次可以吗?我爱生命,可我也要生存,你以为我不想医好病人?可他就那么多钱,我就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用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医疗保障的缺陷,为何要医生来担骂? 三次求医”引发的换位思考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是一名心内科医生,三次求医让她有些心酸、有些无奈。她下定决心,只要她还是一名医生,她就要微笑面对所有患者。 第一次是她以普通患者的身份,脱下白服来到同一家医院的眼科就诊,医生生硬的态度以及对语言的吝啬,让她有些心寒。拿着两瓶价格不菲的药水,她开始思考自己平常如何对待患者。 第二次她仍以患者的身份来复诊,但是穿上了白服,就诊经历有了变化,接待她的医生非常热情,开药的时候也格外关照价格,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如何对待前来就诊的同院医生。 第三次她学乖了,以医生的身份带着自己的亲属来医院看病,满意而来,满意而归。她开始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我们是一名医生,但有时候我们也是一名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所处的位置不同必然导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自己真正处在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位置时才会开始换位思考,才会深切感受到这种思考方式的不同。自己得病或者自己亲人得病时,我们便开始关注到有些医生态度真的不够好、医疗费真的很贵,开始想方设法节省钱,开始想方设法找个技术高,态度好的医生。 医药费很贵不是医生的责任,中间渠道的疯狂加价根本不是医生的错;态度不够好也能理解,一个门诊医生每天看几十号病人,面对各种性格的病人,面对大环境下的不信任,甚至面对个别病人对你的谩骂、侮辱和殴打,每个医生都尽可能保护自己,少说为妙,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确实需要在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患者的感受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从而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对于种种不公,我们大可抱怨,但仅仅抱怨有时还不够,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我们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会更加成熟。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