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友在《金线岭》上关于诗歌写作的文章和讨论,于是把自己2005年在《金线岭》“心宁时空”中发表的就文章,找了出来供大家参考。) 之前,得叙述一下我的写作目的。 nj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诗歌,从有诗歌历史记载的周朝开始历经3000余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诗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创造了现代自由诗歌新天地,涌现了一大批功名卓绝的诗坛作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现代自由诗陷入尴尬,一直门庭冷落无明显复苏之象。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中国的小说患上了性病,诗歌感染了绝症”,不知道这样说法是否恰当,但是给人的感觉诗坛的确沉默了。 ,J 二十一世纪之初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社会带来了信息网络化的流行,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惊喜与快乐,可喜的是中国冷落多年的诗坛,通过网络的途径活跃起来了。纵观众多的网络诗作,虽然笔者对诗歌毫无造诣,也不懂什么是诗歌,写出的东西原本也是“狗不咬猪不闻”的残渣余孽,但是作为一个偏爱诗歌的读者,难免忧虑多余惊喜,于是乎想到中国诗歌生命力的问题,就算“杞人忧天”吧,尽一点鄙人微薄之力,呐喊呐喊,并非它意。 |4 2xs 前段时间,曾有朋友谈及诗歌问题,其实大家均概念含糊,道不清何为诗歌?更不知诗歌怎样生存与发展,为了中国诗歌多桀的命运,笔者查阅许多相关资料与史实,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偏执感受,于此“抛砖引玉”切莫笑话。既然谈的“中国诗歌的尴尬”,那不外乎从中国诗歌本身和她发展历史中,去探讨诗歌面临的尴尬的原因,除此别无他法。 k/XY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上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何其芳前辈,实际上是根据中国传统诗歌特征与西洋自由诗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给诗歌下了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并阐明了诗歌的四大基本特征。 ePd6 5 笔者斗胆谬论: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与饱含丰富想象情感这两个特征,是诗歌的灵魂;语言与节奏是诗歌的外表;意境为诗歌的气质。这样比喻虽不当,不外乎有助于朋友们的理解。 K m 中国传统诗歌历史经历了三个巅峰时期。 |Z) jk 首先,当属《诗经》、《楚辞》为标志的先秦时期。《诗经》是华夏第一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500余年间305篇优秀作品,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指民歌,“雅”、“颂”均为王公贵族特定场合所使用的“乐歌”。“风”因其贴近生活、现实主义精神浓厚、出类拔萃的艺术特色,具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诗经》最精华部分,其“赋”、“比”、“兴”艺术手法,一直为历代诗坛采用。《楚辞》系《诗经》后一种新诗体,最具代表性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曲《离骚》成为不同凡响之千古绝唱,创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奠定了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先秦时期的诗歌以其“紧扣社会现实和纯朴的民歌风味”盛传于世。 _ q&X 其次,为诗歌体裁演变的“汉乐府”时期,即西汉至两晋南北朝。西汉诗歌原本“楚辞”的继承,经过衍变产生了“汉赋”,“汉赋”系一种散文体作品,因其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又称“辞赋”,“辞赋”对后来“汉乐府”的产生,起了至关重大的作用。“乐府”为汉代官置机构,负责“彩诗夜诵”,“采诗”即收集民歌。“汉乐府”以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艺术性著称,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流畅上口,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建安七子”的“建安风骨”,对后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良好影响,《木兰诗》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杰作,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大延续至今天。 wA}V5 “唐诗宋词”标志我国传统诗歌的黄金鼎盛时代。诗坛群星荟萃光芒万丈,诗歌无论在体裁还是内容上,全面成熟诸形具备。诗坛两巨星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诗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最负盛名的属李白,“现实主义”中最负盛名的属杜甫、白居易,对社会发展进步及诗坛最具深远影响意义的当属杜甫、白居易二人。其次,“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田园山水派”的王维、孟浩然,也具独特代表性。“唐诗宋词”特点,除具灵活多样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外,对诗坛影响渊源流长,流传甚广的作品,不外乎紧扣时事、贴近社会生活、浅显易懂、婉转流畅、琅琅上口的作品,比如李贺的诗歌作品并不算少,因遣词造句词藻堆积较为晦涩,流传至今的作品相对少一些。 Lp==:
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历史,始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q
i`2 由于旧体诗歌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后已趋于僵化,且被认为晦涩寓于拘怩,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开始了中国诗坛历史上,一场最深刻的从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运动。早期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始祖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刘半农,作品以白话形式表达了率真质朴浅显易懂为风格,深得读者喜爱;“新诗社”朱自清、冰心,作品真情实感朴实简练;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系中国新诗创始期间成就最高的“创造社”成员,其作品成为白话诗真正取代文言旧体诗的标志;“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针对自由诗过于散漫的状况,极力主张“诗歌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使新诗技巧得到丰富和提高,其作品形成了“真情灼热、形象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精练、流动飘逸”的风格;受法国“象征派”影响过的戴望舒,因《雨巷》被世人传唱近一个世纪,称之为“雨巷诗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改变写作朦胧诗风格,成为一个现实主义流派诗人;三十年代“左联”开展了新诗歌运动,强调诗歌为革命斗争服务,涌现了一批如臧克家、田间、艾青等名家,作品紧扣时代,洋溢充沛的激情和昂扬的战斗精神,语言精练形象;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中国诗坛涌现“没有欧化倾向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诗歌,以胡风、田间、艾青等为主的“七月诗派”几乎覆盖了全国;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几个历史变化时期,中国诗坛的诗歌阵营,同样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主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批“西方象征派”和“现代派”,当代自由诗的最后一个峰顶标志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以后,中国诗坛逐步走向了沉寂。 10 t Fk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历史,说一千道一万,不外乎围绕诗歌的四大基本特征而变化和发展。通过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大家反复思索后,可否想到中国当代诗歌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 是否意识到了中国诗歌沉寂的根源? 0 我仅仅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或许会失之偏颇,即可作为正面观点的镜子,愿做一面黑旗标兵,引来众多纷纭甚至斥责,于此无任何愧疚与负罪,或许认为大言不惭,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仅在乎于诗歌尴尬问题的解决。 n
YC 以我之口味,当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举。嗜好西欧浪漫主义派的拜伦、雨果等名家作品,同样喜欢中国舒婷的《致橡树》;喜欢现实主义的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德国歌德的诗集,更爱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喜爱的诗歌作品,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无论是《诗经》还是“唐诗宋词”;无论是西方“象征派”的叶赛宁还是中国的“九叶派”诗人;无论海涅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还是歌德的《十四行诗》;无论是贺敬之的《回延安》,还是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句话“把握时代精神、贴近社会、浅显易懂、婉转流畅、琅琅上口”的诗歌作品,总能够吸引我的兴趣。 }h^ 当代自由诗歌的价值取向问题。我理解即诗歌的灵魂问题,“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把握时代精神、贴近社会。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而写出来的诗歌作品,很难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韵味,现代诗作体现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色彩占据绝大多数,我理解这或许也较脱离社会现实吧?并且充满对现实的疑虑以及困惑,找不到具体的方向不知所云,疑虑困惑倒还不算什么,如果一件诗作不知所云,就好比清明时节插上坟头的“坟飙”,有什么价值而言呢?权且当作一件虚无缥缈的标志物——这是我的“诗歌”(“坟飙”仅仅标志坟主人“到此参拜”的意义),现在的写诗人中不乏这样的写手。难怪?没有灵魂的诗歌只能够是苍白无力的呻吟,只能够算是即兴玩弄的文字游戏,所以长此以往怎么不尴尬? Q4
当代自由诗歌的体裁、节律、格式,已经穿上五花八门的外衣,已经足够灿烂纷纭了,那也仅仅是一件外衣,就不用细说。 n
说诗歌的意境问题。诗歌的意境问题就好比人的气质,一首好的诗歌当然得有好的意境作烘托,比方一个人即使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未具备相应的气质,怎么也无法施展外衣的魅力。诗歌的意境,当然允许各式各样和花样翻新,但前提是要简洁明了,避免晦涩难懂。如果诗歌的意境过于晦涩,好比一个人突然做了一个“怪动作”和一副不知所云的“鬼脸”,无法让人理喻,这样的作品谁还喜欢去看?有许多朋友会认为,意境简洁明了会丧失诗歌魅力,我们来看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我/屋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纸!”。这首诗的意境可谓简洁明了,作者以直白或者称之为“近乎口语”的语言,运用多重对比的手法,虽然也运用了类似“蒙太奇”的手法,但刘半农在诗歌结构上采用了胡适的“诗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的理论,直接将两个人物进行了对比描写,给读者留下了一幅真实得近乎残酷的社会生活画面,从而让《相隔一层纸》魅力倍添。
e)h5 笔者最近与一个人力车夫谈话中得知:学校都搞封闭式教育,美其名曰“创造环境、培养人才”,家长不堪承受经济负荷,为了孩子学业梦,不惜租用两部三轮车(三轮车必须按照牌照号码分单双轮流,否则被罚),不分天晴刮风下雨与昼夜,辛苦挣来的钱刚好够孩子每月在学校的生活费及家庭简单的开支。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构思:高昂的门槛/金闪闪的招牌/进去“人财!”/出来“人才?”/人力三轮 大街跑过/车夫热汗 门前滑落/。这个意境极为简洁明了,虽然似乎过于通俗,我想总比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易于被人接受吧? ,9 !3/ 回头我们再看中国新诗运动的初衷。 ]6EzE 有关书籍中关于自由诗的概念:是近代从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不像中国传统诗歌那样受到严格的平仄规律和韵律限制,无固定的格式,注重内在的节奏,语言比较通俗。我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和诗歌革命,主张“继承中国诗歌历史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吸取前人从事诗歌变革的经验,接受外国诗歌的有益营养,打破旧体诗的格律束缚,用白话文灵活自由地抒写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讲究:一是说话要明白清楚,第二取材要剪裁,第三意境要平实。 n/uN
下面我们再看中国当代自由诗的现象。 P3
y& 现代自由诗“紧扣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这个诗歌“灵魂”的问题,我浏览了网络中两大知名网站,以及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另外两个一般性网站,随机看了上面登载的一定数量的作品,几乎均为个人情感的描写和想象,偶尔仅仅个别作品中有社会现实的缩影。如果要说真正的把握时代精神的作品就没有,就连专门反映当代老百姓新时代生活的作品也很稀少。 ;w VB7 现代自由诗钻入了一个怪圈:“浪漫主义”加上“象征主义”以及“现代派”色彩兼容,唯独“现实主义”描写稀少;诗作中以追求离奇、浪漫、“蒙太奇”、“意识流”手法描写为时髦;节律上也存在混乱不严谨的问题,随意性太强;越是特别生涩让人难于理解的作品,越是“优秀、推荐”之列,或许因为其意境的“高深莫测”?有少部分作品连华丽的辞藻堆积都没有,仅仅一些空洞乏味词语的组合和文字游戏,让人不知所云;还有多重意境重叠穿插,大有混淆视听的感受。 \T:\^b 当然,当代中国诗坛,还是有极少数较具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感强烈、意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诗作;同时也有部分意境深沉含蓄、内容深刻的作品。但中国当代自由诗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专为搞创作研究的人写的。
Lz>N 最后说一个中国当代自由诗的一个致命的弱点问题,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诗歌起源于民间,来源于百姓群众,发展于民间,发展于社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后再返回民间和百姓群众的生活,优秀的作品才得以渊源流传。现代诗歌的写手们,是否明白:诗歌为谁而写? $ - 当然作为一般的作者,最朴素的回答可能就是:为愿意看和理解的人而写。如果再高一点层次的作者,可能回答“为读者而写”。我想现代的大多数写手的回答,仅此而已。这个问题其实是和诗歌的灵魂问题密切相关,也即诗歌的生命线问题。 6*/w 我想这样完善大家的回答看是否正确?古话说“文以言志”,其前提就是要有能够理解的读者,诗歌也是一种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载体,不具备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仅仅为诗歌而写诗歌,仅仅为研究(姑且笼统概括)诗歌而写诗歌给少数群体看和读,没有广大的读者群体市场,就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诗歌当然就是:“为广大的读者、为广大百姓群体、为社会而写!” I|P
E 写到这里,仅我者水平已过于啰嗦,似乎已说明“中国现代自由诗尴尬咎里”,本应在这文章中列举更多例子加以说明,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不符,有妄自尊大和干扰他人言论自由权利的嫌疑,所以不敢妄加诽谤他人作品,请大家谅解。 4[d"3 至于这篇东西能否起到预期的效应,很难预测。由于学生资历浅薄,在此班门弄斧,敬请老前辈和高人鞭鞑加呵斥,学生于心安理得。 ]^
©聊天堂论坛 -- 聊天堂论坛,原创文学天地 r 二OO五年十一月二日于蜀中17[S C ©聊天堂论坛 -- 聊天堂论坛,原创文学天地 P4S/ 责任编辑:笑笑眉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3 22:50: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