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3|回复: 0

新加坡给饮料分级了!果然爱喝的都是 C 和 D ……

[复制链接]

907

主题

907

帖子

2840

积分

版主

威望
2840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22-3-2
最后登录
2024-12-20
在线时间
102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发表于 2023-8-2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开始,新加坡的包装饮料多了一个等级标签,就是图中这样的。

       A级的饮品最健康,B级的饮品较为健康,厂家可自愿标注;C级饮料不健康,D级饮料最不健康,厂家必须标注,这就相当于厂家告诉消费者“我们的这款饮料不健康,你最好别买”。另外D级饮料太不健康了,以至于严禁在各平台做广告。该标注不标注或者不该做广告的做广告了,最高罚款1000新币,再犯者罚款最高2000新币。

       这是新加坡对包装饮料执行的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法规——《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不仅是包装饮料,到今年年底,各种手工现制的饮料比如鲜榨果汁、奶茶,也要开始贴这个标签。

       这个ABCD的分级依据是什么?法规针对的饮料都有哪些,常见的饮料又属于哪个等级?为什么新加坡要对饮料执行这样的分级?咱们国家有没有借鉴的意义?这篇文章就详细说说。

       分级依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

       这个含糖量不仅包含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这些升血糖快的单双糖,升血糖慢但能量和蔗糖相当的异麦芽酮糖(isomaltulose)也包含在内,连能量只有蔗糖1/10,还不引起血糖上升的阿洛酮糖(allulose)都包含在内,法规规定得还真是严格。

       如果饮料含糖量≤1克/100毫升,饱和脂肪酸含量≤0.7克/100毫升,同时饮料里没有添加任何甜味剂比如木糖醇、赤藓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就属于A级饮料,是最健康的饮料。

       反之,如果饮料含糖量>10克/100毫升,饱和脂肪酸含量>2.8克/100毫升,就属于D级饮料,最不健康的饮料。

       如果饮料属于C和D这两个等级,那包装上就必须标注,而且属于D级的饮料还不能做广告,像电视、报纸、电影院、地铁,还有抖音、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媒体上都不能做D级饮料的广告。

       比如某款著名碳酸饮料,它的糖含量高达10.6克/100毫升,按照这个标注,那就是D级饮料,不仅包装上得标注D,还严禁在电视、广告、地铁、电影院等渠道做广告,也不能冠名赞助各大赛事。

       法规针对的饮料范围很广

       果汁、汽水、乳饮料、乳酸菌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肯定是包含在内的。

       就连水、牛奶、植物奶(豆浆、杏仁奶、燕麦奶等),还有菊花茶、薏米水、液体燕窝、部分代餐类的营养奶昔、黑芝麻糊之类的速溶谷物,冲泡着喝的奶粉也都包含在内。

       总之,不管是直接喝的饮料,还是用水冲泡的速溶饮料,要减少糖的摄入,法规就鼓励大家尽量选A级和B级的,少选C级的,最好别选D级的。

       有意思的是,像下面这一款鲜牛奶的糖含量都0%了,按说应该是A级,怎么评级竟然是C级呢,就是因为评级不仅看糖含量,还看饱和脂肪酸含量,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恰好落在C级的范围内,取评级低的作为最终评级,自然就是C级的。

       新加坡饮料分级的背景

       甜饮料喝得多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2021新加坡针对当地人的研究发现,跟甜饮料喝得少的人群比,甜饮料喝得多的人群糖尿病风险增加51%。[1]

       而新加坡人糖吃得真的很多,平均每人每天吃60克糖,其中一半又来自甜饮料。[2]

       他们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很高,大概在8%左右,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预计将有约100 万新加坡人患有糖尿病。[3]

       正因如此,新加坡政府早几年就在深度调查和研究,努力降低国人的糖摄入量,终于在2021年年底就推出了《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然后给企业留了一年的缓冲期,2022年12月30日正式执行了这个饮料分级标注的法案。

       中国有必要借鉴吗?

       咱们国家各年龄组居民添加糖摄入量低于50克/天的比例均在90%以上,低于25克/天的比例均在70%以上,这么一对比才知道,跟新加坡人相比,咱们糖吃得真不多。

       不过,咱们国家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如果不加以控制,2030年将会有1.4亿人患上糖尿病[4],另外2020年的报告显示国人超过一半超重或肥胖。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而且13~29岁的人群,饮料对糖摄入的贡献最多,3~12岁的孩子含糖乳制品对糖的贡献最大。如果咱们国家在实行分级时把含糖乳制品比如含糖调制乳、含糖酸奶也考虑进去,再大力宣传和推广,那肯定利于孩子们和年轻一代更好地控糖。

       2021年9月卫健委对外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已经把糖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列为强制性标识项目,如果这个调整能通过,标准执行后包装上增加一个分级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即使不做这样的分级,只要多向大众科普购买食物时一定要看营养成分表,并且少选高糖的食物,也能实现控糖的目的,只不过标识后消费者看起来更直观。

       作者丨谷传玲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 注册营养师 公安边防部队饮食营养专家

       责编丨杨雅萍





平台科普内容仅限用于科普公益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下架处理。

来源:[url=]科普中国[/ur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