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2|回复: 0

[百姓话题] 【家乡历史】高州与高县

[复制链接]

622

主题

1568

帖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威望
8596 点
金币
2120
注册时间
2005-1-25
最后登录
2024-6-17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听众
14
收听
1
发表于 2024-5-2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州与高县
高州是今天高县的前身,在历史上曾经三次设置过高州。高州和高县为什么会改去改来,这三次高州存在时间又在哪些朝代,今天星哥就借用宜宾史志温涛先生的文章跟大家讲述这一段历史,其中还有一段高县历史中的错误,听星哥讲完,大家就会明白了。
第一个是唐朝高州,设置于唐武后初年(690年前后),其治所在今筠连县镇舟镇,下辖徙西(在今筠连县镇舟镇)、移甫(在今高县蕉村镇龙潭)、柯巴(在今高县可久镇)3个县,属羁縻州建置。“羁”之意是马笼头,“縻”之意是牛缰绳,引申为笼络控制。“羁”即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当时唐王朝在西南的统治实行羁縻州制度,对归顺了的少数民族首领,大一点的封州官,小一点的封县官,羁縻州县实行松散的部落联盟形式。北宋历史学者乐yue史在其所著的《太平寰huán宇记》说:“羁縻诸州,除没落云南蛮界一十五州,其余虽多名额,亢无城邑,散在山洞,不常其居......其为刺史,父子相继,无子即以其党可者公举之”。此段文字记载了唐朝时期西南羁縻州的状况。
为什么名叫“高”?明朝郭子章在其《郡县释名》中谈到高县,也就是古夜郎、唐高州、宋羁縻州时写道:“唐武氏名州,我明改名,治南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旧志所谓崇峦峭险者,此也,县之名“高”以是。”
到了北宋神宗煕宁八年(1075年),少数民族首领有个叫做得个祥的献羁縻高州于淯井监(驻今长宁县双河镇),于是羁縻高州和所属三县就消失了。如果从唐武后初年(690年前后)算起,羁縻高州共存在了385年左右。
第二个是元朝高州,设置于元朝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治所在今高县罗场镇陈村。这个高州是流官统治。早在这个高州设置之前的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庆符县城(今高县县城庆符镇)设置“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在原高州境内设置46个囤驻军屯田。4年后,恢复设置高州,改设流官统治,推进驻军囤田。
但这个高州的治理并不太平。元朝在对高州地区进行了短期的驻军屯田后,便没有继续推进。这其中的原因有:一是高州境内山多平坝少,驻军囤田收效甚微,有的高山地区根本无法种田,与设置时的初衷大相径庭。二是驻军囤守与当地僚、彝、都掌各民族争利,时常引发小规模战争,驻守成本太高。所以后来不久,驻军囤田便停止了。到了元朝统治后期的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元朝统治已风雨飘摇,夷人经常袭击高州州治,知州张景良被迫将治所迁往高州最北面怀远寨(在今高县文江镇的南广河对岸)。​
明朝建立后,于洪武五年(1372年)降高州为高县,治所仍在怀远寨。第二个高州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起,共存在了208年,但有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有名无实的。
第三个是明朝高州,设置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在此之前,高县治所设在今高县文江镇的南广河对岸的怀远寨。但怀远寨那时地处高县最北端,河对岸的中坝,也就是今天文江镇的街区属庆符县,而高县到其管辖地域又必须经过中坝,极为不便。于是在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恢复高州,高州与庆符县将其所属的怀远寨和中坝相互交换,这就是历史上的“庆高换地”。交换后,中坝作为高州的州城,除管辖原高县地域外,还管辖筠连县和珙县。
但这个高州只存在了8个月的时间,《明实录·武宗实录》卷16记载,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丙戌,“改四川高县为州,移治中坝,领筠、珙二县, 以僰蛮初平,从镇巡请也”。也就是说,明朝巡抚都御史马昊(即“镇巡”)在初步镇压了“僰蛮”后,上奏将高县改为高州并管辖筠连县和珙县,得到了批准。
高县改为高州并管辖筠连、珙县,其目的是加强控制, 预防后患。但由于马昊采取了杀降、增粮、夺田等错误政策,结果事与愿违,战端再启,且愈演愈烈,川西自黎、雅以西天全、六番少数民族乘机反明。明王朝内部要求撤换马昊和纠正其错误政策以稳定四川局势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在《明实录·武宗实录》卷169中,记载了处理结果,其主要内容有:
正德十三年(1518年)十二月辛卯,四川都掌人攻破高县、庆符县,责任追究下来,应治巡抚都御史马昊的过错。究其原因,是马昊在上一年剿平了普法恶起事后,不留兵将驻守,而珙县知县步梁按照马昊的要求,诱杀都掌人首领阿尚,致都掌人不再接受招抚。马昊又任命指挥魏武等丈量田地,夺取百姓土地,使部分百姓流离失所,又将高县、珙县、筠连3县额粮增加了一千八百余石。弄得民怨四起。都掌人再次作乱,都是马昊乱行政引起的。兵部得到皇帝的旨意后宣布:马昊撤职,令其带罪立功,其所作的行政,包括高县升为高州并管辖筠连、珙县全部废除。这样,明朝高州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设立,到十二月就被撤销,只存在了短短的8个月。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现在百度词条里高县的历史沿革写的是顺治初,复降高州为高县。而兴文县地方志办公室陈介刚老师写的一篇《明代正德年间四川叙州府高州立废始末》考证文章借用大量史料证明了明代高州仅存了8个月,文章末尾写道“3 县新编志书记载正德所立高州一直存在到明末清初, 是不正确的, 应予更正”,这三县分别指的就是高县、筠连县和珙县。
自唐武后时设立羁縻高州起,到1953年止,除1945-1949年之间沐爱从高县分立建县后又并入这5年的时间,辖区变化不大。1953年8月,高县南部沐爱等地划入筠连,高县面积少了一半多。1960年1月,庆符县被撤销并入了高县,高县的面积又增加一半多,基本上与1953年前的高县面积相等,但整个县境北移。2001年12月,高县人民政府从文江镇迁往庆符镇。如果从唐武后时建羁縻高州算起,这已是高州(高县)治所的第4次迁移了。
宜宾市内有一句戏语:“高县不高、屏山不平”,现在的高县县城位于南广河边,全县大多处在浅丘地带,地势的确不高。但原来高州的治所——今筠连县镇舟镇的地势是比较高的,随着历史上政区的变化和治所的迁移,现在的高县就不高了。


承接歌曲写作,配器。专业录音,音乐编辑等业务。手机:15983101231,QQ:28664098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