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孤儿需要温暖的家 这是悲情2008,南方雪灾,山东火车相撞,四川8.0级地震。这不是哪个人、哪个地区的灾难,而是人类共同的灾难。灾难面前,倍感生命的脆弱、渺小、宝贵,倍感权力和名利的卑微,倍感人性温暖的无价,倍感亲情友情的珍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惟所幸今日之中国,“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国家悄悄站立起来的样子: 信息开放,网络、电视、报纸的报道连绵集束;国家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动情地说:“我只有十万百姓的性命”,“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举世瞩目的举国之盛事――奥运圣火的国内传递活动,已然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赈灾动员中国行”;海内海内捐助的渠道全面放开,在灾难造成的孤岛之外,终有不远万里的人性之光在艰难而顽强地向灾区掘进、掘进…… 与灾区相隔千里的我们,心系灾区,然而束手无策。此时此刻的我们,关注就是力量。用我们众人的眼睛,关注善款的运行,充分相信并且寄望于政府,关注并且监督政府用举国之力,不惜代价,在救灾最重要的三天之内,用空运、步行等一切手段,突破交通、通信阻隔的障碍,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多抢救一个人,多传递给灾区人们一份信心。三天后,我们依然关注,关注灾区的全面重建与恢复。 历尽劫波,国家和政府在成长,人的爱心也在成长。今天走在街上,想去为灾区献血,发现献血车前已经排满了长队。原来我们的爱,也可以这样小而实在:伸出你温暖的手,为灾民献400毫升滚烫的热血;省下你的一顿饭、一条烟钱,给灾区人民献上一份重建家园的希望……爱国,就是爱其中的每一个人。它如此具体,如此生动。全国各地的爱心,也在这样一点一滴地凝聚。一滴血,可能就是一个生命重生;一元钱,可能就是一份家园重振的希望。这才重又发现,平时自己都觉得非常渺小的我们,原来也可以这样伟大,不在豪言壮语中,而在点滴行动里。 地震对于家园的破坏力,空前巨大;家破人亡的现实对于幸存者心灵的破坏力,空前巨大。很多人将面临老无所托幼无所养的悲惨现实,我从央视视屏上看到温总理在四川绵阳安慰看望地震孤儿的场面,总理一直握着一个悲哭不止的女孩的手,一直安慰她说:“你别哭,你放心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你们一定会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活下来,就要好好活下去,有什么困难,将来政府会帮你们。”总理回头就对随行的官员说:“先把他们的生活照顾好,决不让孩子失学,也不让孩子生活比过去差。”我在想:经历过灾难的人们,心灵的创伤需要人性的温暖去抚慰;孩子们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的爱。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短期内政府应该维持也有能力维持,但是长期却未必有这个能力;同时,老也好小也好,他们也更需要一个健全的家庭,那才是生命和心灵的最佳港湾!等灾情稳定,灾区的幸存者们需要整装待发,重新上路。我们这些远方的手,也可以继续和他们彼此相牵,直到生命的永远。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中国最发达地区的人们,敞开家庭的怀抱,拥地震孤儿入怀,让他们,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或者,以适当的方式,迎接或者认养一个孤独的老人,让他们的晚年,充满笑声。 这方面,我相信民间的爱心,绵延如山高水长。我们更应该督促大城市的政府机构,抛开一切成见、一切隔阂,为地震孤儿的成长和重新融入家庭开辟“成长绿色通道”。孩子被哪里常住的家庭收养,不管其养父母有没有当地户口,都应该首先给孩子个人在当地优先落户,不要让其养父母,因为爱而收养还要承担额外的“借读费”“赞助费”;也不要让孩子陷于无处高考的境地。地震孤儿的收养问题和落户问题,事实上给了现行备受垢病的户籍制度一个体面的台阶,希望各级政府充分珍惜这个机会。只要制度释放出足够的爱心与活力,民间的爱心与活力,就会比地震的岩浆更炽热、更有力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1 12:31: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