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威望100 点
金币100
注册时间2009-2-8
最后登录2011-7-3
在线时间0 小时
听众0
收听0
新手上路
- 威望
- 100 点
- 金币
- 100
- 注册时间
- 2009-2-8
- 最后登录
- 2011-7-3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听众
- 0
- 收听
- 0
|
牛灯闹新春
炎黄子孙历年看重过春节,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吃团圆饭,开年正月闹新春,游龙舞狮赏花灯。在川南山区,大概是民众处于对牛的图腾崇拜吧,乡村山野多了一道喜庆的风景——牛灯摇摆走村串户,锣鼓唱腔相尽闹,天地人和喜迎春,红红火火过大年。 牛灯又叫“牛牛灯”,牛头牛身牛尾,两人操作,形似舞狮。但牛狮秉性相异,动作亦有猛缓之分,牛灯突出的是有一老农背着牛草相伴,锣鼓敲打有板有眼,老农唱腔抑扬顿挫。正月农闲,牛灯拜年,翻山过沟,大户小院,农家晒坝是舞牛的平台,锣鼓鞭炮是牛灯的配乐,山应人往,激昂回荡。只见壮牛摇头摆尾,张口瞪眼,憨态可掬,老农唱腔浑厚响亮,原汁原味,长短高低恰到火候。牛灯的曲调历代相传,唱词多为贺新年庆丰收,祈盼风调雨顺人丁新旺之意。牛灯所到之处,爆竹声声,张灯结彩,男女老少,一齐与牛共舞,其乐融融…… 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牛灯是八岁那年春节。正月初八,我随母亲回娘家。西出县城走二十多里山路,便到了依山傍水的外婆家,这是一座马蹄形、土墙青石的农家小院,门前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合土夯成的晒坝。大概因为过年吧,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利索。傍晚十分,舅舅笑着对我说:“今晚上要来牛灯罗!”果然,天刚擦黑,远方田埂上,灯笼火把闪闪烁烁,锣鼓声响时强时弱……舅舅急忙搬出桌子,摆上包谷酒、老鹰茶、苕丝糖、巴果子、炒花生灯,召集孩儿们一齐点燃晒坝中央的干柴堆,熊熊的火苗伸出热情的臂膀,迎接牛灯的到来。 舞牛灯开始了,鼓敲锣响,人扭牛动,扮牛倌的杨幺爷边唱边跳,声音高亢圆润,表情生动自然,曲调虽不复杂,内容却很丰富:唱天唱地、唱农人唱庄稼唱牲畜……他早知道外婆家习惯喂猪,孙子当年要考学,便即兴编词唱道:“牛儿吃草不用糠,王家养猪如牛壮。牛气冲天好运来,王家公子状元郎!”家人大喜,儿时的我也随着牛灯,跟着人们随着锣鼓的节奏蹦跳欢腾,边闹边笑边想,这乡下的牛牛灯可比我城里牵的兔儿灯新鲜好玩多了! 后来,乡下的牛灯也随着进城的农村人“农转非”了,还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之一。可好景不长,城里的人追求时尚,慢慢的不怎么青睐这土里土气的牛灯了。杨幺爷也老了,把舞弄了几十年的牛倌背篓和烟杆儿传给了二儿子。这杨二娃也很聪明得很,动了很多脑筋,又是用小灯泡装饰牛灯,又是用扩音器帮助演唱的,也确实新鲜了两年,但还是被城里人冷落了。我好几次回老家过年,在县城再也没有见到牛灯的踪影,这舞牛灯的艺人们是迷茫失落,还是“入乡随俗”了? 近年来,提倡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朴素的原始态唱腔登上了大雅之堂。听说家乡文化馆重视民间流传下来的通俗文艺,有关人员在收集整理改编牛灯曲调唱词和表演形式,牛灯在文艺苑中也有了一席之地。这是应该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所好,这雅俗共赏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今年是牛年,牛灯的本命年,川南山区的牛灯又红火了。遗憾的是我到儿子工作的广州过年,不能亲近牛灯了。正月闹新春,我开始思念故乡的牛灯,真诚的祝愿牛灯在牛年更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