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诚信
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强,家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富!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在保守机密、坚持原则、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为人待人、处事接物,以及在学习中和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确思想、端正态度和良好行为。具体表现为:真实无虚假、稳重不轻率,内外相通、言行相应,应约准时、承诺算数,有始有终、中规中矩,效率高速、结果圆满。
诚信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是真善美、正直方、忠孝廉、智勇谋、仁义礼的化身;是修身之根、富家之本、强国之源;是神圣,是君子,是天地之经!诚信对教育人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都有着非常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推崇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五德”。其间,诚信功用最大、地位最高、应用最广、传播最远、徒众最多!举凡帝王将相、公侯卿士、富商贫民、诸子百家、各门各派、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诚信,无一不以诚信立德、修身、持家、报国、平天下、治天下,无一不把诚信奉作至宝、敬若神灵!并世代相传不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十分丰富的精辟言论。
“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黄帝四经·第一经 经法·君正 第三》);“唯执道者能虚静公正,乃见正道,乃得名理之诚”。(《黄帝四经·第一经 经法·名理 第九》)。“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帝喾(kù)《政语》];“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舜《政语》)。
“民之适败,上察下遂信”。(姬昌《庚辰诏太子发》)。
“谏者得进,忠信乃畜”。(姬诵《伯禽告》)。
“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姜子牙《六韬·卷第一·文韬·赏罚 第十一》)。
“有令,信而不食言”。(尹逸《对成王问》)。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仲《管子·枢言 第十二》);“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奸伪也”。(管仲《管子·九守 第五十五·右主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丘《孔子家语·卷第一·儒行解 第五》);“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丘明《左传·僖公 二十五年》)。
“渐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屈原《惜往日》);“诚信如神,夸诞逐魂”。(荀况《荀子·致士 第十四》)。
“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黄石公著 张商英 程天荣 王氏等注《素书·原始章 第一》)。
“使者必矜文辞,喻诚信,明气志,解结申屈,然后可使也”。(韩婴《韩诗外传·卷第十》);“诚信以必,坚悫(què;义:诚实)以固”。(刘安《淮南子·卷第五·时则训 制度》);“忠廉诚信,以先士史。将相诚信,邻人之助”。(严遵《老子指归·卷之四·大国篇》)。
“世间诚信,因以为然”。(王充《论衡·卷第三·奇怪篇 第十五》);“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张道陵《老子想尔注》)。
“正人君子,诚信相孚”。(诸葛亮《诸葛神签·第022签 乾震·解签 二》)。
“诚信不欺,言无华饰”。(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第八(九十一)梵摩皇经》)。
“慈孝仁义,礼敬诚信”。(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以是诚信故,雨清净意花”。(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
“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段灼《上疏追理邓艾》)。
“身净不造恶,口净言诚信”。(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第十四·十方法界品 第三十九》);“慈心谏诤,诚信不欺”。(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高幢品 第二十四之三》)。
“愚谓祝史致辞,以昭诚信”。(苏玮生《平贼告二郊议》);“出尊祗(zhī;义:敬),展诚信”。[沈约《諴(xián)雅(二)》];“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魏收《魏书·卷第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卢玄》);“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之无以立。故信之行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刘昼《刘子·履信 第八》)。
“仁义礼智,以信为主”。(房玄龄等《晋书·卷第十二·志第二·天文中)。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中说·卷第四·周公篇》)。
“夫信者,天地之经,人心之本也。月晕而风,日晕而雨,热极则雷,冷极则雪,四时节候之寒暑温凉,未尝或爽,苟不如然,则灾眚(shěng)生焉,此天之信也;土湿则风,础润则雨,朝而有潮,暮而有汐,四时草木之敷荣零落,未尝或失,苟不如然,则怪异见焉,此地之信也。天不信于地,地不信于天,则阴阳失调而万物殃,旱涝疫疠、山崩水决之变毕出矣,是天地不可无信。故曰信者,天地之经也”。(吕岩《训世文·勤信文 第三》)。“布诚信以归人心,明赏罚以尽士力”。(陆贽《普王荆襄江西等道兵马都元帅制》);“竭诚信以戴君,宏识度而体国”。(白居易《与季安诏》);“信者,美德也”。(刘禹锡《论书》);“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柳宗元《非国语下·狐偃》);“事亲爱以顺,交朋友以信”。[承瑰《张孝子旌表碑赞(并序)》];“安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骆宏义《请急攻金岭城疏》)。
“至今旷隙之地,荒莱不开,繇于诚信前失,民无固志者也”。(窦俨《上治道事宜疏》)。
“诚者万善之本,伪者万恶之基”。(延寿《药言·第一编 立身·诚实》)。
“至于推诚则不欺,守信则不疑,非但六合之内可行,动天地感鬼神,非诚信不可”。(林逋《省心录·品茗 之五》);“勤求正法无休息,遍事如来尽信诚”。(赵祯《圆宗文类·卷第二十二·坚固解脱长者赞》);“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周敦颐《太极图说》)。
“诚者天地之心也,人生而皆有之”。[沈作喆(zhé)《寓简·卷第一)》];“一心之谓诚,见于事之谓信”。(朱熹《朱子语类·卷第六·理性 三·仁义礼智等名义》);“欲得人心,莫若示之以诚信”。(李攸《宋朝事实·卷第三·诏书》)。
“矧(shěn)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李道纯述 蔡志颐编 王玠校正《中和集·卷之六·词 沁园春(六首)三》]。
“勿爽慎终之道,勿愆效顺之诚”。[耶律洪基《遣耶律宁等赐高丽国王册(咸雍元年)》]。
“诚信生神而神全者,圣人之道,抱神以游”。(高守元纂集《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五 黄帝》)。
“信者,人之根本”。(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张君瑞梦莺莺杂剧·第二折》);“于人诚信,于官清正,居于乡里宜和顺”。(张养浩《中吕·山坡羊》);“命师讨罪,信为上策,将帅能遵成算,必可平定”。(脱脱等《宋史·卷第二百五十六·列传第十五·赵普弟安易》);“诚信崇德,履践圣道”。(子成撰 师子注《折疑论·卷第二·拒毁 第八》);“诚者,圣人之性也”。(念常《佛祖通载·卷第十六》)。
“信者,行法之要”。(薛瑄《读书录》);“诚者,德之确也”。(湛若水撰 洪垣 周冲 沈珠等编刊《泉翁大全集·卷之六十二·明处士王公墓表》);“诚者、五常之本,当仁而仁,当义而义,当礼而礼,当智而智,当信而信,久则纯熟,自然中道”。(黄绾《明道编·卷第三》);“信者,人君之大宝,虽匹夫匹妇尚不可少失信义,况于天子之尊哉”!(杨继盛《请罢马市疏》)。
“仁义礼智,皆本于信也。信于仁,则能仁;信于义,则能义;信于礼,则能礼;信于智,则能智。一信而仁义礼智,无不随心变化矣”。[刘一明《周易阐真(一)卷首》]。“信之一字,其理最真,其力最大,能以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为圣为贤,作佛作仙,为修道者第一至宝”。[刘一明《通关文(凡50关)不信关(36)]。“五常无信,则仁义礼智无所自成矣”。[徐润第著 徐继畲(yú)较刊《敦艮斋遗书·卷之一·说易》];“万善之首必曰信”。(谭嗣同《遗墨三篇 第三篇》)。
“信者国之宝”。(赵尔巽等《清史稿·卷第四百二十二·列传二百零九》)。“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信。故立信必根于仁义礼智,乃能成为信。德是仁义礼智,为五常之体;信为五常之用。信在五行中属土,土能生万物。信能成万物,故人能立信,则仁义礼智,即在其中,五常之道完全无歉,何言不可行,何事不可成。”(段正元《道德学志·常道在信 民国六年丁巳三月十二日记》);“信者、人之道也”。(段正元《大成礼拜杂志 之四·第九十三·礼拜多闻阙疑新义 民国三年二月初五日记》)。“信为民宝”。(章太炎《革命之道德》)。
“诚者,法则也”。(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第一·上经乾·文言》)。
“信之于仁、义、礼、智者,犹如土之于金、木、水、火也。万物终须归土,而仁,义、礼、智信以成之。有仁而无信是假仁,有义而无信是假义,有礼而无信是虚礼,有智而无信是伪智”。[中国《经典〈佛说仁义礼智信--第五章·信篇 信·南极仙翁语:抱桥自昧岂如此 排水拯生须不荒〉》]。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中国谚语。
……………………………………………………………………………………
有无诚信,直接与一个国家、民族、家庭以及个人的成败得失、正反顺逆、荣辱兴衰、吉凶祸福、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紧紧相连;甚至,连天地、日月、阴阳和春夏秋冬、山川草木,也离不开诚信。
“外约不信,谓之怨媒。有国将亡,当反之昌”。(《黄帝四经·第一经 经法·忘论 第七》)。
“挢(jiǎo)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姬旦《周礼·秋官司寇 第五》)。
“君命无贰,失信不立”。(左丘明《左传·成公 八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左传·文公 四年》)。“信全则天下安,信失则天下危”。(庚桑楚《亢仓子·政道篇 第三》)。
“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荀子·不苟 第三》)。“信之为功大矣。天行不信,则不能成岁;地行不信,则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夏之德暑,暑不信则其物不长;秋之德雨,雨不信则其谷不坚;冬之德寒,寒不信则其地不刚。夫以天地之大,四时之化,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况于人乎?故君臣不信,则国政不安;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兄弟不信,则其情不亲;朋友不信,则其交易绝。夫可与为始,可与为忠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则可以畅于神明,通于天地矣”。(吕不韦《吕氏春秋·卷第十九·离俗览 贵信》);“观事君者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吕氏春秋·卷第二十四·不苟论 第四·贵当》)。
“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不至”。[刘向《烈女传·卷之七·孽嬖(niè bì)传·周幽褎姒(xiù sì;“褎”通“袖”)》]。
“祸莫大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不知所亲,则左右尽己之所疑,况天下乎!信者亦疑,不信亦疑,则忠诚者丧心而结舌,怀奸者饰邪以自纳。此无信之祸也”。(傅玄《傅子·义信》)。
“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武曌(zhào)《臣轨·卷下·诚信章》]。
“仰观乎天,清明穹窿,日月之运行,阴阳之变化,所以然者,诚而已;俯察乎地,广博持再,山川之融结,草木之蕃殖,所以然者,诚而已”。[程颢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伊川先生语 十一·附录 门人朋友述序》]。“苟有诚信,无所不通”。(苏辙《论语拾遗并引》)。
“体诚信以接物者,无入而不自得。商丘开可谓能体诚信矣,故闻范氏之誉则信以为实,受众人之侮则不以为愠(yùn),坠高台之上而无石为,泳河曲之珠而不溺,取火中之锦而弗焦”。(高守元纂集《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五 黄帝》)。
“结以诚信,激以忠义,必能有所建立也”。(张居正《与闽中巡抚刘凝斋》)。
“人多不能诚信于中,不能诚信,有始无终,不但不得吉,而且致其咎。若能诚信,则起念即真,信之于心,自能见之于行,不致吉而吉即在,不致咎而咎自无”。[刘一明《周易阐真·卷第二·上艮下兑(损卦 第四十一)》];“刚烈方可奔前程,诚信才能得真货”。(刘一明《会心集 内集·卷下·补疑 心传秘要》;“诚信得中,和冲得正,性命得了,大道得成,如空谷焉,呼之即应”。(刘一明《通关文·灵道》)。“反复无信者败”。(曾国藩《挺经·卷第三·家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冯氏族约》)。
“人若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英国约翰·黎里(1554-1606)《尤菲绮斯·尤菲绮斯和尤布鲁斯》]。
“君王有诚信、公正的统治,他的政权就能持续”。(基督教《圣经 新约·第20章 28节》)。
……………………………………………………………………………………
传承世界遗产,光大诚信美德,是炎黄子孙和全人类神圣的使命、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以诚信之言,用诚信之行,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地去鸣奏和睦兴盛、和谐奋进妙音,为促进家国两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26 12:22: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