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6|回复: 7

国庆前夕读“国家”——先说“国”字

  [复制链接]

19

主题

45

帖子

1026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76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1-28
最后登录
2014-10-2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1-10-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雨 于 2011-10-3 00:18 编辑

  明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一曲荡气回肠之《我的中国心》,重又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仰望5000年华夏之过往文明,凝视身边炎黄子孙之繁衍热土,再回到被沧桑所染之“国家”那两个字身上,一种发自心底的情感便油然生出,且迅即在我的思维中翻滚,在我的血流中涌动。翻滚和涌动中的情感,有对民族的景仰,也有对先祖的追思,更有对中国的爱戴。
  
  “国家”那词儿,“中国”那概念,都是如何的神圣!这刻,我真的是很想很想弄懂“国家”那两个堂堂正正的汉字,惟也不知可以否?因为实在没有法儿和当初造这两个字的老祖先们核实。大凡此时,也只好用“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也罢,错也罢,你说我也说的老话,总归还是可以写几句罢。哪怕新浪博客上关于“国家”的标签,已经有了将近5千万条之多。
  
  也算不负远古造字先生的那片殷殷苦心,从古人形象思维的原始创造中孕出的两个字“国”和“家”,都在清光绪24年前发现的甲骨文中,牢牢地各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国”和“家”两字的文化意蕴如何之深厚!今人所见这两个字之简体(家的繁体只多一个单人旁,如今限用于傢俱、傢伙、傢什三种情形),除了系由繁体演变而来,惟其决无本质内涵的延伸和变化。当然,其原始涵义中的某些地方,今人甚至辞家们也许还是没法儿彻底弄懂。比如说那“國”或“国”字中,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儿,而最初的“傢”字倒是看得到一个“人”影儿,但现在“家”的构造上又几乎没有一点“人”的味儿了,这些似可以谓之“永远不懂”!
  
  今日所见之“国”字,系其古代繁体“國”字简化而来,现“国”字中之“玉”,则由原“或”字置换,注意“或”在古汉语中通“域”,而“域”之基本含义为邦国、封邑,故而,那“或”字被四围起来之后,即可理解成具固若金汤之国土和边防,也或被理解成有主权归属的疆土与边境。总之,一象形之繁体“國”字,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国”之最原始的意喻:有主权归属的地儿。当然还有一层天经地义的含意:我的地儿我作主,不容侵犯!这儿的“我”是谁?当然是一国之君,“国”总是要有君主的,或曰国君,因而所谓的古代意义上的“国”便是“邦国”。
  
  看来,“邦国”之本源意义,即可理解成“具有明确疆界与统治者的一块土地”。其强调的是地域范围和对地域边界的控制。所以,“国”的意义首先表现在主权上。观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后的“国”字,简化者也是煞费苦心,其中之一个“玉”字,也颇耐人寻味。注意“域”和“玉”同音不说,好一个“玉”字也当可作为物质财富的象征,因而简化后的“国”字便更接近于今天“国”字之含义,其不光是一个有主权的地域概念,更强调了地域内的物质和文明的追求。有意思,本意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或(域)”和“玉”,在构造“国”字中所产生的方块汉字特有的文字共鸣,竟能呼应上下两千年之久,实在不易!
  
  “国”字给人十分醒目之提示,在于它十分强调这块“地域”轮郭分明的周界,那封闭状的四围既寓意国土之完整归属,也有点“画地为牢”、辖踞一方,甚或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在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那时的“國”,是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奴役百姓的机器。那会儿的百姓,在统治者眼中也就是草民。国家之封闭,生产力之低下,如何给以国民素质?又如何能没有国民思想的闭塞?就算望文生义,那“国”字也有一目了然之两点特征:其一是国界之完整性,进而引申到国土的尊严而不可进犯;其二是国土之封闭性,进而引申到国民思想的闭塞和文化的落后性。这两点总能让人过目不忘,又让人若有所思。
  
  你可以看到,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一方面,那日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和君主多如牛毛,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重重,纷争不尽。各国都有自己的主权尊严,以维护本国领土的完整;各国也都有自己治国的方略和律条,以保卫各自赖以生存之完整的国土江山,进而不负列祖列宗所创之春秋大业。于是,在不断唤起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精神的使然下,战争也就难以避免。战乱连连,战事纷纷,百姓黎民如何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注意西方的神是抽象的,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终极价值观的体现。而华夏历史之本质上又是没有名副其实的宗教的,道家儒学充其量都是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学术思想而已,诸子百家传达的也都是人的思想和意志,谁的话也不算数,谁也莫指望真还能够“半本论语治天下”!方术横流,思想禁锢,老百姓又无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精神来寄托,那样的结果只会使封建社会愈演愈烈。天下列强丛生,各领风骚一方,国民思想的闭塞导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甚一日的激化。社会动荡和低生产力水平,注定无法平衡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老百姓苦不堪言也就成为了必然之结果。
  
  在一块长期封闭的国土上,在一种单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渗透中,在一种密不透风的思想环境,以及一种一厢情愿的文化思想的禁锢状态下,即使这种民族文化和精神有些是显著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但封建的闭关自守者,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老黄历,全然不管不顾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总是害怕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失去其拥有的物质,当然还有“天子”的至尊!最要命的是封建统治阶层疯狂的敛财,并总想得到更多一些。老百姓只能任统治者宰割,世世代代也都难得逃离那块封闭贫瘠的土地,祖祖辈辈也都只能年复一年地接受封建意识的连续影响。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全国,确立了唯我独尊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谓之”神“的皇帝,但是坐在龙椅上的秦始皇还是活脱脱一具披着皇袍的大活人,那神的意义就难得成立。但是人又会老,老了又不想死的秦始皇,到处寻方术、炼仙丹,而那八卦炉里又始终不见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元素冒出来,50个年头不到,也算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最终还是死在了寻寻觅觅的路上。于是有了秦二世,于是有了陈胜、吴广,于是有了项羽和刘邦,于是就有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王朝更替。
  
  是的,在甲骨文中首先出现的“国”字,是商代或以前的文字,你当然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打量如此古老的一个“国”字,也无法去类推奴隶制下的“国”之含义,但那一个“国”字在国人眼中,总会引出一种回到远古的沧桑感念。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说其本源,总能与疆域、战场以及领土完整、国家尊严还有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既会想起“化干戈为玉帛”,始终不渝追求美好与和平,创造和建设文明而富有的国土;也会想起“宁可玉碎,不可瓦全”,于腥风血雨的战争中,拼死保卫自己神圣的国土,哪怕酿成血流成河的国难和尸横遍野的牺牲。
  
  “中国”一词的渊源,基本上来自“国”字的出身。由古“國”字之封闭意义便知,无论是当时的统治者还是国民,如何还识得天外有天?如何还识得有一个巨大的球儿转动而成的世界?辽阔浩渺之华夏,已然成了天地之中心!谓“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为“中国”,在那日子也不谓不顺理成章。对于统治者而言,古时的“中国”更具另一层意义,我是天子,国所辖者便是四围之天下,于是,“中国”之“中”字的含义便出来了。这当然是一种骨子里的意识:君临天下,天子者就是中心,就是王道。
  
  周代文献载有“中国”一词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这五种说法,都或多或少可以读出,封建政权下的中国,王朝割据,霸权当道,政治分歧极大。比如,隋朝之前之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都自称为“中国”,且互称对方为“魏虏”和“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也彼此都自称为“中国”,且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自汉代始,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多习惯自称为“中国”,甚至有些汉民族以外者建立的中原王朝,也仍声称自己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许多情形下可理解为一个形容词。事实上,我国古时各个王朝都不曾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依次有宋、辽、金、元、明等,即使是清政府,在国事往来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也是“大清”。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简称“中华民国”为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把“中国”作为国号的简称。显然,当初历史上的“中国”,不光概念上,而且版图上也不和今天的“中国”等价。


作为这篇字的末尾,附上历朝历代关于“中国”的若干别称:

1、赤县神州

在中国古籍《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中,提到过一个叫驺衍的战国时代齐国人,并援引驺衍所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居然人们就把“赤县神州”一路叫了下来。不过,如今的场合更多的是分开来用作赤县或神州。

2、华、中华

华,古代该字的意思同“花”,引申为美丽而现光彩。对“华”有以下常见的三种解释:
说法一:古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居住在文化经济较发达的文明地区,衣冠整齐而华丽,故自称为“华”。
说法二:“华”含有红色的意思。据说的周朝许多人都喜欢红颜色,便把红颜色看作日子吉祥的象征,久之
,也自称为“华”。
说法三:“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省略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比较悠久。
    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意指中国,“华”谓华夏民族。中华民族则成了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3、夏、华夏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华夏为夏一说的延伸。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当时的商朝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华夏民族的诸侯国也成为诸夏,日久也意指中国。也有极少见的中夏、方夏、函夏之说。

4、禹城、禹迹、禹甸

相传古代洪水滔天,一个叫大禹的人去组织大家治理水灾。据说,禹治水后,按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来世代相传下来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5、九州

相传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古书《淮南子.地形》又记: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就泛指中国。以九州的意思还派生演化出九域、九牧、九区等关于中国的说法。

6、海内

古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周围都是海洋,故而把中国称为海内,而把外国叫做海外。

    一般,目前在各类媒体文化中,神州和华夏作为中国的别称,用得比较普遍。在百度上搜索“神州”和“华夏”,分别有约38,400,000处和45,700,000处链接。再次之为“九州”,在百度上搜索结果有12,200,000处链接。其它的别称就比较生僻,很少用到了。“中华”在百度搜索上虽出现了97,400,000处,但习惯上一般不用“中华”单独表达中国,“中华”多只作为形容词和它用了。



21

主题

402

帖子

5102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545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6-14
最后登录
2016-8-31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11-10-1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第一篇关于国家的文章,顶!祖国万岁!

19

主题

45

帖子

1026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76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1-28
最后登录
2014-10-2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上艰难地贴上去,今天看见的却是不完整的帖子,只好又编辑了一次,总觉得上帖子很吃力~~问好论坛的朋友节日愉快!

83

主题

1350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814 点
金币
1300
注册时间
2006-11-25
最后登录
2018-3-5
在线时间
371 小时
听众
9
收听
1
发表于 2011-10-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雨 于 2011-10-3 00:33 编辑

老师精辟的解析真让我们长了知识!
感谢你来支持我们论坛。能读到你这样的文章是我们的荣幸!
论坛正在升级调试过程中,这些天发帖是有点慢。辛苦你了,和和老师!

去百度搜索,把你文章复制粘贴完整了。看见你这片文章被新浪博论坛《文化漫谈》推荐阅读 呢

83

主题

1350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814 点
金币
1300
注册时间
2006-11-25
最后登录
2018-3-5
在线时间
371 小时
听众
9
收听
1
发表于 2011-10-3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论坛朋友们国庆快乐!遥祝和和老师节日快乐!

19

主题

45

帖子

1026

积分

金牌会员

威望
376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1-1-28
最后登录
2014-10-2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帖子确实费力,前天晚上贴《国庆前夕读“国家”——再说“家”字》时,让我狼狈极了,贴上去了数篇都不完整,只好央你们删除。估计连那篇完整者也都删除了,因为我看不见这篇子了。

值国庆佳节,贴两篇字为论坛应景。问好论坛!问好心雨!

331

主题

289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5292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3-31
最后登录
2023-5-27
在线时间
679 小时
听众
10
收听
1
发表于 2011-10-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赞一个

1

主题

25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44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9-2-27
最后登录
2012-8-9
在线时间
8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发表于 2011-10-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读国家,是一份献给国庆的大礼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