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看电视节目时无意中调到央视第10套节目,看到了“百家讲坛”正在播放一位教授作“礼仪交往”讲座。其中讲到了国际礼仪交往的问候语五忌:一忌问收入,二忌问职业,三忌问健康(有病没病),四忌问婚姻,五忌问职业及学历。看后感受颇深。
我认为,这个国际礼仪交往五忌,不仅适用于国际友人,也同样适用于国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上面所列举的五个“问候忌语”完全属于个人隐私,旁人过份关心纯属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先说别人的收入问题,人家收入多少关你屁事,你问别人收入多少有何意义?如果被问者收入高,你是想向他借钱还是想向税务机关举报?如果反之,人家收入低,你是想救济他(她)?
至于别人的年龄问题,你去问人家更是无聊了。你又不是准备与他(她)拍拖,如果你想要娶她或嫁给他,那问一下他(她)的年龄是应该的或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你完全不应该问也不应该打听他或她的年龄。我们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别人的年龄很关心,不仅要打听(别人的)年龄,而且还要有意无意向旁人“宣传”自己所知道的同事、朋友的年龄,可谓吃饱了没事干,撑得慌。真不知道这种人是什么心态?
关心别人健康问题本是件好事,但关心过头了就让人受不了了。尤其在公共场合,你见到一个已康复的病人,就大声向他(她)嚷嚷,“你病好了吗?”“你气色比以前好多了。”等等,岂不是等于在告诉周围的人,“这个人是病人。”你是否想让周围的人对他(她)要保持距离?
至于问别人的婚姻,更是令人讨厌。“你结婚了吗?”如果此人已是结婚了,那倒没啥,如果对方是个“老姑娘”呢?你岂不是让人难堪?自己婚姻幸福,并不等于别人婚姻幸福,不是有句名言吗:“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的人是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有的人是婚姻失败,离婚了。你何必在别人的伤疤里撒盐呢?
最后是问别人的职业,或问别人的学历,问别人在哪个学校毕业,哪个专业等等。就算你自己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供职单位再好,那你也没有必要象派出所民警那样问别人的职业啊。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就是这个意思。
总而言之,我认为,除非别人是主动介绍自己,否则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没有必要去问别人太多个人的“隐私”,尤其是那些爱去外面到处把同事、朋友的“个人隐私”(如:某某人离婚了,某某人几岁了,等等)向外宣扬的人更应提高一下个人素质,不要太关心别人的隐私了,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说,争取做个文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