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2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底谁在地震预测问题上撒谎?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3157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920 点
金币
920
注册时间
2005-12-21
最后登录
2011-5-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4 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wenwu.gov.cn/bbs/dispbbs.asp?boardid=9&ID=34559

到底谁在地震预测问题上撒谎?

 

中国自5.12汶训大地震至今,国家地震局几乎在所有媒体上,为自己的“地震不可预测”的谬论,辩解开脱,同时还指定两个所谓的主流专家,跑到凤凰卫视信誓旦旦的,亮相在全球华人面前公开辩论,张口一个地震这是一门科学,闭口一个地震这是一门科学,主流专家在这门科学里,足足瞎摸科学了30年,在震前预测方面,非但无任何起点,实践证明则恰恰相反,却实实在在的倒退了30年,似乎在主流专家的嘴里,这门科学的唯一结论就是“地震不可预测”这就是主流专家不可动摇的谬论科学,这就是主流专家在特大灾难后,唯一能够推卸责任,保住自已名利的护身符。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8.0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  5月12日 14时28分 ,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有过之。除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几乎全国都有震感。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也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并不比中国有任何先进之处。他们在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地震发生后,可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但这属震后预报。  

中国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 倪四道 教授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中,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在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关于汶川大地震烈度,早在几年前地震专家李有才、曹树恒在关于“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烈度复核报告”几个问题讨论,“四川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危险性探讨”论文中,曾作过详尽的论述。  

论文中指出,在都江堰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正处于三组的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即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北向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裂带、东西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带交汇处。  

龙门山断裂带,该带主体断裂构造形迹是呈北东45°展布,主要由青川—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及江油—都江堰断裂所组成。经研究发现:地表上的三条断裂,在地下深处 十公里 左右合并,呈一由断裂倾向北西,逐渐转为水平分布的铲式构造;龙门山断裂,并非是坝区所通过唯一的一条断裂;龙门山断裂,不管从深度上,还是从走向空间的展布上,其规模还是属于有限的浅层断裂构造;而且这个浅层的龙门山断裂构造,又是迭加在区域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之上。  

南北向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断裂带,该断裂带北起松潘北,往南经汶川、都江堰、邛崃、峨眉、雷波以南进入云南,走向为近南北向,长度达 600公里 以上。该断裂南段雷波—峨眉段与雅龙江断裂、安宁河断裂,及甘洛—布拖断裂等,统称为川滇南北向断裂带。其中紫坪铺坝区南侧的青城山、代家沟、石板滩等,背向斜构造轴部展部方向均为近南北向。  

经研究发现,区域重力异常图上出现了近南北向重力异常梯级带的最密集的地带,与松潘—都江堰—邛崃—雷波大断裂相重合,该断裂似与浅层的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呈—斜交重叠立体展布之势,其夹角达20-30度。  

东西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带,该断裂东起南充东,经广汉至都江堰以西,地区全长达 300公里 以上,走向为近东西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仅局限于南充至中江一段,中江段西被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干扰影响。  

经研究该断裂分布的规模远不止 300公里 ,而是 800公里 ,甚至上千公里,可见其规模是异常宏大。而且,浅层的断裂构造有受深部断裂所控制的特点。紫坪铺坝区正好位于这一东西方向上。  

由于四川、云南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东北角上,是地震多发地带。为此,地震专家李有才向有关部门提出:  

如果茂汶的几个“地震湖”的堰坝垮塌,造成巨大的洪灾,你们怎么办?你们作好准备了吗?  

如果都江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现已开始蓄水,不知那一天,因水库内的水而诱发大地震,而使大坝破裂,水库内12亿多立方米的水溢出,使成都平原发生大洪灾难或大地震灾难,你们怎么办?你们准备好了吗?  

由洪灾或地震带来其它次生灾害,如:瘟疫、火灾、山体垮塌、泥石流等等,你们怎么办?你们准备好了吗?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都江堰紫坪铺坝区,及其附近地区,正处于三组的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这样的部位,断裂构造十分复杂,应是大地震发生的必备条件。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在“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中也分析指出:  

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 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 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发生≥6.17 级地震的部分年份关系图可知, 除1913、1923、1950 这三个年份有正负一年以内的误差外, 其余年份皆严格符合19年公差的规律, 由此我们可以依据上述计算得出的统计规律, 对今后可能发生地震的年份进行推测;  

1988+19=2008, 因此可以看出, 2008年有强烈的地震灾害信号。[分折计算略]。  

从上述的文献中得知,有关专家对汶川大地震的中长期地震,早有研究与预测,据专家估计,汶川大地震的震中烈度为11度,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 10公里 ,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256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可惜,上述这些非主流专家的金玉良言或忠言逆耳,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否则,绝不会有今天如此惨烈的灾难发生。  

截至目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4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为何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的南北地震带上。  

为了向世人证明“地震不可预测”的可信度,主流精英们居然跑到华盛顿,把美国的洋导师拉来作挡箭牌: 5月19日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说:“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在地震预测问题上,到底至今谁在撒谎,看看以下对话与采访,是否能有助百姓明辨是非,更有助分折,到底谁在地震预测问题上,仍然一直在撒谎?  

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整体科学有待认识。这是非主流地震学家的一致观点。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耿庆国,在 2008年4月25日 至27日,在北京工业大学抗震所,举行的天灾预测会上坚持预测, 5月8日前 后,正负十天,在阿坝附近正负 150公里 将出现7.5级以上地震。其他会员有不同意见,最后天灾预测委员会统一上报:从兰州到成都,将出现强震。此预测 4月30日 上报。但是,中国国家地震局轻蔑地不予采纳。  

之所以加州地震专家认为地震不可预测,有一个根本原因,他们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引导下,原子论思维,还原论思维,要求精确的数据,精确的模型。但是,数据和模型越精确,其范围必然越小,时限必然越短,从而忽视地震的长程性和全局性起因。  

中国地震局和加州地震专家,都是运用西医的思路预测问题,必然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结果。但如果运用中医的整体科学原理,则预测地震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耿庆国是一个退休专家,凭着多年积累的地震预测思想和非常有限的当前数据,就可以作出相当准确的预报,就是因为他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整体论思想,矛盾论思想。他是在毛泽东时代倡导读两论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他影响很深。他还是预测到唐山大地震的专家之一。但是,由于西方原子科学,原子论思想的统治,这样的人一直被当成伪科学来看待,遭到国家地震局加州派当局的长期打压。  

地震不可准确预测不是学界共识,如南加大学USC就有几个教授认为地震是可预测的,尽管他们也没有准确预测过哪怕一次四五级的小地震,但是他们强调理论上是可能的。  

在中国,一批1970年代的年轻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了遥遥领先的国际科研成果。  

例如,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的大地震。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正是这些科研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庆国被调出预报队伍,去了地震报社。  

今天,听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早在2006年他就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  

 4月26日 和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上,他们以委员会的名义,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国地震局等, 4月30日 又密件发出,而且,根据强磁暴组合,明确提出“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  5月8日 前 后10天以内”,地震预报三要素均已非常明确。  

明明是中国的国宝,却受到当权的主流地震专家的压制与排斥,象这些非主流专家国宝,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单位,都同样遭到当权主流的压制、排斥,他们只能靠微薄的退休费坚持搞科研。可惜退休专家的话,没有起到作用。  

再听听 2006年7月31日 主持人与耿庆国的访谈:  

今天是 7月28日 ,是唐山抗震30周年的纪念日,最后一场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审 耿庆国 先生。  

耿庆国:大家好。  

主持人:当时我们的技术,包括预防是不是我们国内自主创新?  

耿庆国:对。在周总理的号召下,各个部门都有参加。有中国科学院,还有地质部、石油部、国家测绘总局,还有其它的天文台都来参加,多兵种的。  

主持人:但是当时我也知道一个背景,当时包括到现在很多国外专家还依然认为短期预震是没法预测的。  

耿庆国:地震能否预报国际上有很大的争论。可能是国外有一种说法,就是临震预报是很难预报的  

主持人:等于说,我们当时是完全用中国的技术?  

耿庆国:我们是这样的。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在不断的探索当中,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课题,但是到底地震能不能预测?根据我们中国的体验,我认为地震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预测的。在 1970年1月5日 通海地震之后,我去现场工作。  

主持人:云南的。  

耿庆国:云南通海7.8级地震发生当天,周总理指示我们地震是有前兆的,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地震要以预防为主。周总理下了这样一个指示,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我个人认为,周总理讲的这个话还是很符合客观实际的,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准确预测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一个招呼,震前如果各方面工作做得好一些,打一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我看您的一些资料,您大概用几个气象要素指标出现异常来判断临震。  

这个指标是怎么出来的,是你个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五项指标吧?  

耿庆国:我长期研究气象和地震的关系,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国内搞的方法很多。有测震方面的,有地电方面的,有地磁方面的,有地形变方面的,有地应力方面的,有地下水方面的。还考虑到一些天文因素都在里面,我这也是一方面。我个人是研究旱震关系来做大地震中期预测的,用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做地震对短临预测。  

主持人:您当时什么时候感觉到地震可能会出现?  

耿庆国:中期预测是依据1972年华北和渤海地区大旱,根据旱震关系研究,预示着1972年大旱之后,1到3年半时间内,在华北地区可能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  

主持人:有一个老农告诉你?  

耿庆国:对,他说1972年大旱,这个大旱是平谷的老农讲的。后来我就查了一下我们国家的史料,我们有 5000年文明史。我们从历史资料中将干旱的记载查了一遍。我又查了近100年的气象资料,我得出这么一个地震: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主持人:我国干旱记录的时间有多长?  

耿庆国:从西周末年第一个大地震—岐山大地震开始,有2700多年了。当时伯阳父曰:“川竭,山必崩。三川竭,岐山崩。”根据史料,公元前2700年我国西周的时候,就有大旱大震相继发生的记载,基本上验证了老农的说法,证实了震前干旱的气象。当 1972年大旱之后,华北大旱,有锦州、唐山、新县三个特旱区。1972年临汾会议上,我开始讲1972年大旱研究的成果,当时大家很欣喜,因为讲地震预报,也就是很大胆。当时很有争论。  

主持人:您一共跨越了2000多年,一共200多场地震。  

耿庆国:海城地震后,1976——1977年河北、山西、内蒙南部及宁夏东部地区六级以上大地震活动实况是:  

 1976年4月6日 ,在内蒙南部和林格尔发生了6.3级地震;  

 1976年6月28日 在河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  

 1976年9月23日 在内蒙、宁夏之交的磴口、巴音木仁发生了6.2级地震;  

 1976年11月15日 在天津宁河发生了6.9级地震;  

 1977年5月12日 又在天津宁河发生了6.5级地震。  

探索地震是很难的,这是要根据资料来说话。这当然是中国人的原始创新,但至今仍处于非主流派。  

主持人:现在我们说说短临预测情况,特别是1976年7月前后。  

耿庆国:短临预测的话,旱震关系是管中期预测的,管不了短期。实际上我从1973年起就潜心研究短期气象要素指标问题。1975年5月写了第一篇有关论文,在北京市地震队内外进行交流,正式提出地震前30天内的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概念、特征及其震例。  

 1976年6月29日 至 7月5日 ,五项指标中,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突破了历年同日的极值,只差一个平均气压没有突破了。根据震例总结,我认为可能要有地震。我非常着急。
   耿庆国:震后,胡克实同志对我说:“有震情告急,对震情告急置之不理是不对的;有震情告急,对中央知情不报也是不对的。有前震发生是非常好的,没有前震但是不等于没有前兆,因为我刚才所说的北京队提出的“七大异常”,地形变、水氡、地电、地磁、地下水位、地震活动性和气象异常。都是七个方面的前兆异常。这表明唐山大震前,虽然没有前震,但前兆异常是十分明显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微信

0

主题

0

帖子

3157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920 点
金币
920
注册时间
2005-12-21
最后登录
2011-5-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8:23 | 只看该作者

李四光搞的地质力学和地应力,他有自己的一套主张和搞法,翁文波院士搞的是信息预测,是和传统的统计预测不一样的。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这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成果,但是现在仍得不到重视,这很奇怪,成为非主流派。党中央胡总书记号召我们自主创新,但我们在地震预测方面的一些自主创新方法,唐山地震后至今仍得不到支持。应当把力量集中在临震预报的突破上。能够在震前、临震应急上多做工作,不是地震后,而是在地震前争取打招呼。我们觉得,人民的安危重于泰山,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很好的把临震预报搞好。特别希望能够在临震预测方法的自主创新方面得到有关方面的认真支持和落实。
   耿庆国,师承著名地震学家 傅承义 教授。曾成功参与预报出辽宁海城地震,震惊中外;唐山大地震主震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  

耿氏旱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地震和气象的关系,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包括震中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不过是孕震过程中造成的气象效应,是地震引起的气象变异。据此应能预报地震。  

为此,耿庆国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6级以上大地震的旱震实例229起,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如果是一年内震,那是小震,但倘若是两年、三年才震,那就极有可能是大震了!  

大灾来了,我们的人民大众与谦和清廉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万众一心,因为大家深深懂得责任重于泰山。但是,大灾之前把头顶上的责任泰山当棉花糖、欺上瞒下、官本位的无能之辈,为什么如今又能推诿得如此圆满呢?看着百姓的凄惨无比和胡温二位日理万机,渎职者他们就不痛心么?  

学术争鸣,百花齐放。而地震预报争鸣只有两个字“震否”。从世界惟一有预报的中国海城大地震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大地震的主流为什么总是“否”的一家之言呢?  

一代地震预测专家,已经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熬成了百病缠身的清贫“非主流”,可他们依旧以自己的赤诚和孜孜不倦地学习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近年这代各行各业的专家,成了退休后的“非主流”,一代志士英才的学识、职业素养、年龄和官本位观念究竟构成什么关系?结论悚然:这种推诿,贻误的是以众多人命为高昂代价的“学术”,4月下旬这批“非主流”召开的那个重要预警会?收到预警会寄发相关材料的国家各个职能部门,眼下把这些材料都扔到哪里去了?那份材料上清晰地写着:四川大震将在 5月8日 正负10天内?  

非主流专家曾3次明确预报汶川地震但遭压制,朱健国“汶川5、12大地震”到底事前有没有人预报?中国地震局负责人近日对媒体的说法是,既不可能,也从来没有收到任何预报。  

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则怒斥中国地震局此言为谎言,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明确说:“中国地震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8年5月18日 15时许,陈一文在通过电话说明有关背景后,又传来了一段简明的备忘录。  

 5月14日 ,中央电视台CCTV9频道英语节目有一个讨论“汶川5、12大地震”的嘉宾访谈节目,在有关专家涉及到汶川地震造成如此巨大伤亡是否有个责任问题时,主持人杨瑞说,我们现在联线一位权威人物就此发表意见,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先生。  

于是陈一文通过电话用英语回答说:  

中国地震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2006年三年来,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就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曾经向中国地震局提出过三次中期预测,特别是  2008年5月3日 ,陈一文亲手又向中国地震局发了一份,“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的预报”。  

据陈一文所知,还有其他人也向中国地震局提出过,“汶川地区可能发生强震预测”。  

但是,这些严肃科学的预报,一再泥牛入海无回音,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与中国地震预测研究所的所长们,从来没有就预报访问过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地震预测的工作。因此,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们,现在称从来没有收到任何预报,完全是胡说八道的谎言。  

谁说这次地震没有人预报?  

新华网甘肃频道 5月20日 消息,据甘肃地震信息网信息,在 5月20日上午 召开的全省抗震救灾工作情况视频通报会议上,甘肃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陆浩同志,通报了甘肃省地震灾害的基本情况和省委省政府震后应对情况,对下一阶段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作了部署。  

会上,陆书记对甘肃省地震局准确地分析判断震情趋势提出了表扬,他说:  

省地震局是国家的一支重要队伍,具有很强的地震科技能力和地震预报能力,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震前、震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震前就对这次地震的趋势做过预测,并向省委、省政府做过报告,震后迅速地提出了准确的震情判断意见,并在应急期及时提供了较准确的震情信息和震灾风险评估信息。为省委、省政府组织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专访中国地震局前研究员耿庆国:  

越是大地震越容易预测,地震预报争论来源:亚洲周刊江迅原载:耿庆国在四川震灾后痛哭,因为他早在四月底就预测今年五月至明年四月,兰州以南,四川、甘肃、青海交界附近,可能发生六至七级地震。   他的密件曾送给国家地震局,但却无人重视。耿庆国等人的密件目前在哪?是怎麽处置的?处置的理由何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五月一日 实施。这标志着各级政府要迈向信息公开时代。  

根据《条例》规定,及时公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是官方的责任和义务。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十九小时后,六十七岁的耿庆国在北京接受亚洲周刊访问。他说,刚过去的几十小时内,他痛哭好几回,为汶川灾民忧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没能拯救人命而悲痛。这是毕生的遗憾。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抽泣而中断谈话,他说:“国内外的地震专家长期来都有一个说法,强地震、大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他们异口同声说,目前地震是不能预测,谁预测就是骗子,不能预测才是科学家”。  

他说:“每年全球大小地震五百万次,其中小地震四百九十五万次,三级以上有感地震五万次。这有感地震中,有破坏性的五级以上地震八百次,其中,六级以上一百二十次,七级至七点九级十八次,达到八级的是一、二次。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强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预测、容易预报”。  

耿庆国说:“地震局的工作人员没有执行贯彻当年周恩来总理的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准则,认真开展地震预测。他们放弃了,觉得地震不能预测,工作重点放在震后评估,这样还能拿到专项经费。中国现在的地震预测水平比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地震那年代,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下滑了”。  

 五月十五日上午 ,亚洲周刊电话拨往中国地震局,要求陈建民局长办公室回答关於耿庆国这次大地震预测有关问题,接电话者回答说,局长和其他负责人都不在,有关问题无法作答,香港传媒要采访总得有个程序。  

 五月二十日上午 ,亚洲周刊再次电话给地震局,地震局总机始终无法拨通,后转拨地震局值班室,值班室礼貌地请记者转拨地震局新闻处。新 闻处阎 先生听了采访要求,平和地回答说:局领导人目前公务繁忙,拖后一些时间会安排记者采访,请你将采访要求和联系方法传真告诉我们,到时我们一定通知你。至於关於耿庆国的事情,不久我们会有相关信息发布。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世辉,於汶川大地震当晚,即十一点五十二分在新浪博客上贴出文章称,在中国,一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一九七二年,地震工作者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他预报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特别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被调出地震预报队伍。  

耿庆国的研究领域是从旱震关系开展大地震中期研究的,旱震关系尚无法针对短期临震预测。七三年起,他潜心研究短期气象要素指标问题,七五年撰写了第一篇有关论文,正式提出地震前三十天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概念、特徵及其震例,对地震作出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  

日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说:每次地震后都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社会上有一些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专家、科学家,他自己用某种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个意见应该报给有关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有一套工作程式,会研究他的意见、分析他的意见,根据综合的判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有些个人最后认为他是有道理的,很坚持,只是根据他自己一些单向提法,专家集体很难作出这种判断。比如有的意见可以说的尺度很大,时间很长,这种意见可能对长期的判断有参考价值,但真正有减灾效果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是无法参考这种意见的,因为政府作出这种决策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意见,而且预报有工作的程式和发布规定。  

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认为,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主要难在三方面: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目前,还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预报的可能。这次没有成功预报,非常愧疚。但要成功预报地震,还需要不断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也认为,对於有人说这次地震事先有预报,这事情已经注意到了,情况正在调查和进一步核实中。地震预报有一套地震预报发布规定,地震预报意见要经过评审之后进行发布,有一道程序,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专家研究的意见,不是预测的意见。专家研究的意见有很多,包括国内外都有很多专家研究,它不是一种地震预报的意见。  

 五月二十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透过中国地震资讯网说:“这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没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至於网上发布曾经有人提出过关於这次地震的预报意见的资讯,是不符合实际的。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科学难题,中国地震局收到短临预报总体水平很低,准确的短临预报意见非常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今年共收到二十六份,目前尚没有正确预报的短临预报意见”。  

 胡星斗 教授说,震前的预测信息应当完全公开。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想隐瞒巨大灾难真相的人最终肯定会弄巧成拙;即使若干年后也会有人披露、追问、调查,甚至会问责。胡认为,应追查地震预测预警是否存在失职的问题。失职本来是一错,如今还要隐瞒、甚至对准确预测者进行诋毁,这是错上加错;不对失职进行反省,连承认失误的勇气都没有。  

众网民质问地震局,在网上表示意见:不明白国家为什麽不重视耿庆国这样的地震科学家?害苦了无辜的老百姓!如果地震局的官员都像耿庆国这样一心为人民、不处处为自己的官帽着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话,温总理就不会整天这样劳累!  

耿庆国小档案  

一九四一年生,北京人,满族。六五年八月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毕业,分配到地质部物探研究所,六八年任地质部物探所地震预报室技术负责人、北京管庄地震前兆预测台站首任台长。七零年起在北京地震队工作,八零年起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从事预报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  

 五月二十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透过中国地震资讯网说:“这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没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  

那么从上述列举的大量中、短临预报文献中,中国地震局是没收到,还是没有看到?就算是没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但身为中国地震局的专业专家,是否应跟踪国内的地震中、短临预报科研前沿,随时认真吸取非主流专家的中、短临科研预报文献成果,做好地震短临预报的预警工作,很显然无非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根本就没看或根本不值得一看,二是看了怕伤了自尊,干脆就死不认帐,继续撒谎下去。  

从以上文献及对话访谈中,主流专家与非主流专家对地震预报南辕北辙的结论,中国的老百姓是否从中已清晰地看出,在地震可否预测问题上,到底是谁在继续撒谎?。老百姓自有分辩撒谎者的判断能力。

0

主题

0

帖子

3157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920 点
金币
920
注册时间
2005-12-21
最后登录
2011-5-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8:25 | 只看该作者

我摘录整理的十四次中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资料  

   

杜车别  

   

这是我整理摘录的中国地振预报的一些成功案例(或者说比较成功),应该说还并不完全,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依据的材料是研究地震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还有书籍和百度搜索到的一些文章(这主要是70年代的几次地震)。  

   

㈠、1975年海城地震的预报  

   

第一个例子自然是最著名的海城地震的预报。海城地震发生在  1975年2月4日 19点36分 ,这次地震预报的成功,实质上是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环环相扣紧密配合下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前近一年, 1974年5月31日 ,耿庆国就根据旱震理论,给出了中期预报意见,认为在包括辽宁在内的华北一些地区存在大震危险,并且如果是一年以后发生地震,震级会在7.5以上。  

张庆洲《糖山警示录——七·二八大地振漏报始末》收录了当年的相关文件资料,   

 “ 1974年5月31日 ,北京市西颐宾馆北馆五单元诞生了一份中国地震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极其重要的报告:《关于对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特大干旱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的基础依据和分析结论》。报告明确提出:
 ‘ 1972年大旱后的一至三年或稍长时间内(即1973至1976年),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
  若在1975年以后发生地震,则震级可达7.5—8级左右。
  1972年华北及渤海大旱区的特旱带为:辽南的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以及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
  对上述特旱带及其附近地区(1973—1976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必须认真重视。
  ……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周恩来总理指示的“地震工作要以预报为主”的方针。在对未来震情判断(尤其是对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预报方面)有争议的地区,为了正确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郑重建议:不妨以最坏的情况,即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考虑部署地震预防工作,这样做于人民的事业是有利的。
  鉴于大面积旱区一般都是旱后可能发生强烈地震的波及区和有感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对人民负责,我们有责任大声疾呼:
  请有关方面切实加强京津唐张地区和华北及渤海北部地区的防震抗震和群测群防、专群结合的测报工作,特别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波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沈阳的震级在7级以上,甚至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几百天之内强震就有到来的可能!!!

                          耿庆国
                          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报告还附了表二表三,表中分别列出了自1954年和1957年大量的数据及历年的平均值。
  表二(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特旱带之一)
  辽宁南部的锦州—岫岩一带
  表三(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特旱带之二)
  河北北部的唐山地区
  北京市地震办公室主任傅瑞峰掂出了这份报告的分量,全力支持耿庆国。
    1974年6月4日 上午 ,白介夫(时任北京科技局党委书记)专门听取耿庆国的汇报。
  白介夫指示:马上向胡克实(时任国家地震局局长)汇报。
  周荣鑫(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在百忙之中召见了耿庆国。
   1974年6月7日 至9日,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会商会议。会议形成了以中科院名义呈报国务院的《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摘要如下:
  “会上对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多数人认为:京津一带,渤海北部,晋冀豫交界的邯郸、安阳一带,山西临汾盆地,山东临沂一带和黄海中部等地区,今明年内有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内蒙古的包头、五原一带可能发生五级左右地震。
  其主要依据是:
  ……
  还有一些同志根据强震活动规律的历史情况及大区域地震活动的综合研究,并考虑到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四五百公里深源地震对华北的影响,认为华北已积累7至8级地震的能量,加之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去年又出现建国以来少有的暖冬冷春,干湿失调的气象异常,提出华北有发生7级左右强震的危险。但也有人根据地球转速去年开始变快,和以往在此情况下华北很少发生强震,以及华北强震依次发生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的情况,认为华北近年不会发生大于5.5级地震。
  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接受江苏溧阳和云南昭通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教训,虽然会议对北方一些地区发生强震的分析不尽准确,但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6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切实加强几个危险地区的工作。
  ……
  加强有关地区的协作。成立京津唐张和渤海地区两个协作组:京津唐张协作组由北京、河北、天津的地震部门,地球物理所,地震地质大队,地震测量队组成,暂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渤海地区协作组由辽宁、天津、山东的地震部门组成,会议推定由辽宁负责。协作组应及时交流情况,大力协同,密切配合。”
   1974年6月29日 ,国务院下达了国发(1974年)69号文件,向有关七省市批转了中国科学院的报告,并提出了对地震工作的指导方针。
 “ 做好地震工作是关系到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望你们在搞好批林批孔运动的同时,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方针,把地震管理部门建立和健全起来,切实抓好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运动,加强防震抗震工作。
  由于目前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因此,在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地方今明年内可能发生强震,只是一种估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要立足于有震,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因此而引起群众恐慌和思想波动,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更要警惕阶级敌人借此造谣惑众,进行破坏活动。”  

   

   

正是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当时政府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上升到相当重视的程度。 1974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达国发(1974)69号文件,“在海城地震前8个月”,把地震的危险告知各相关地方政府,要求各地方加强对地震的群测群防工作,“组织好宏观异常观测网,加强地震知识宣传,层层办学习班”  

钱钢、耿庆国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对海城地振成功预报有这样的记述  

 “1974年11月,辽宁省发现大量宏观异常,冬眠蛇出洞,老鼠成群出现,井水升降等”。“ 1974年12月20日 ,省地震办公室,召开丹东、金县、盘锦、沈阳等紧急震情会商会”。  

“1975年, 2月4日 ,10:30省政府向全省发电话通报,向全省发布临震预报,明确指出:海城营口交界处可能发生较大地震,工厂停产,成千上万人被动员甚至强令撤到滴水成冰的屋外,广场上停满装着药品和食物的救援车辆”  

“中国灾害史上奇特的一幕揭开了,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  

“19:36分,7.3级地震发生”  

 “海城大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在地震烈度7度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共有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并包括19个城镇,37个国营农场、林场、畜牧场,203个公社,有人口667万,烈度七度震害区总计人口834.8万,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地处震区的辽宁省是我国工业基地之一。地震使城镇房屋共损坏5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共毁165万平方米,农村房屋1740万平方米”  

最后因为地震而死亡的只有1300多人,而如果没有地震预报,这个死亡数字估计至少也是十几万。  

许多人把海城地震预报成功归为运气好,但从地震预报成功的前后经过来看,恐怕很难这么说。仅凭借运气好,是不可能在将近一年前,政府就下发文件要求相关地区提高地震警惕;仅凭借运气好,也不可能在相关地区建立严密的地震监测网络;而且地震发生的时候,是2月份,东北的2月份,天气相当寒冷,组织成千上万的居民在寒冷的冬天搬迁到室外去,这恐怕更是凭运气所无法做到的。  

还有人说,海城之所以能够预报成功,是因为大震前发生了连续的小震前震。这种说法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海城之前并没有海城,因为海城预报成功了,现在可以说连续的小震是大震的前兆,那如果没有海城的成功,这些人又会怎么说呢?实际上,发生小震的地方多得是,如果小震就是大震的前兆,那是不是发生小震就意味着要大震了?这是说不通的。这种说法连事后诸葛亮都算不上。  

海城的短临预报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了中期预报的估计为基础,也包括了小震,也包括动物异常的观测,更重要的还是当时政府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果断决策。客观的说,当时的预报也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从理论上说也是做不到完全准确的预测,如果象方舟子之流宣扬的那样,只有完全准确,只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才能进行预报,否则就是伪科学,就应该被批判打倒,那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们现在所知道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性命早就荡然无存了。有些人的思维方式的谬误除了对科学知识本身理解的肤浅之外,还有一点归根结底是把人命看得太轻。

0

主题

0

帖子

3157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920 点
金币
920
注册时间
2005-12-21
最后登录
2011-5-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8:25 | 只看该作者

㈡、1976年龙陵地震的成功预报  

关于这次地震在“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网”中有简单介绍:  

 “  1976年5月29日 深夜22时 ,在龙陵县的镇达,平达,向达等乡镇(北纬24.4度/东经98.6度)连续发生两次7.3/7.4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达九度。此次地震造成龙陵的镇安,向达,平达等地和龙陵茶厂严重破坏。由于震前有预报,这次地震死亡人数为98人,伤2442人,地震使42000间房屋倒塌,毁坏公路 620公里 ,交通中断7天,破坏水库127座,毁坏农田4万余亩,经济损失达24.4亿元。”  

更详细的介绍可见《国际地震动态》, 1985年 第10期 ,张朝发著的《第三篇 中国大地震和重要影响地震对策实例 第四章 龙陵地震》一文。这里把关于这次地震震前预报的一些内容摘录一下:  

“龙陵地震的预报,经历了中期预报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1975年1月,国家地震局主持召开的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指出,云南省西部地区近一、二年内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列为全国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云南省政府等为此决定于19753月初成立了滇西地震工作会战指挥部,组织专群力量进行现场监视,作好临震预报。对一些危险房屋和重要设施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重大异常及时落实,自有关单位通报和向群众宣传解释。在监视区内普遍开展了广泛的地震知识宣传传普及工作  

“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云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较大的前兆异常。经过滇东七个地、州、市地震办公室充分协商,在省地震局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于1976年3月成立了滇东地震工作协作区。根据云南省专群观测仪器出现的前兆异常,省地震局分别于 4月13日 、 5月7日 、 5月8日 三次书面向省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了震情。 5月13日 又明确提出“5月中下旬有可能发生5^-5.5级地震。今明年内仍存在发生大震的背景”的意见。 5月15日 省政府向有关地区发出了防震电话通知。 5月20日 再次会商后, 5月21日 第四次报告了省委主要负责人。省委办公厅再次电话通知进行防震。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于 5月18日 、25日两次来电话预报5月下旬至 6月3日 云南省将发生6级以上大震,并决定国家地震局 5月31日 在昆明市召开紧急会商会。 527日晚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地震问题,决定再次发布防震通知,会后当晚连夜召开了防震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各有关单位作好防震工作准备。28日第三次向全省十个地、州、市发出紧急防震通知。”  

“龙陵县地震办公室 5月26日 提出‘5月底至 6月10日 ,在龙陵县 100公里 范围内,可能发生5.5-6级地震’的意见,27日向县委和保山地区地震办公室作了汇报。  5月29日19时 58分 发生5.2级地震后,认为中期预报的滇西大震将在龙陵发生,立即报告给县委,县委当机立断决定写广播稿,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县发布地震预报,由县委负责人到电影院立即通知。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马上停止,疏散人员,拉响人防警报。当电影院人员基本疏散完毕,警报拉响后不久,第一次大震发生。由于广播线路不通,向全县各公社广播未能实施。在第二次大震前,再次拉响了警报。”  

17

主题

262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516 点
金币
180
注册时间
2008-2-26
最后登录
2017-12-31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听众
9
收听
0
5
发表于 2009-2-14 22:27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
办个讲座嘛
低调低调再低调·····多拿点带宽下电影

206

主题

492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5695 点
金币
4020
注册时间
2005-11-5
最后登录
2018-9-10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听众
7
收听
0
6
发表于 2009-2-15 12:49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

新诚摄影 :数码照相(信誉第一/质量第一) 数码冲印:全县价格最底(爱普生原装墨水/立等可取/色彩更持久) 婚纱出租(意想不到的惊喜价格) 婚纱摄影(经典时尚系列) 金线岭会员更优惠 地址:高县中学运动场边上 qq:1450066903 手机:18990910072 联系人:严为强

0

主题

0

帖子

308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100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8-11-14
最后登录
2009-3-18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7
发表于 2009-2-16 23:53 | 只看该作者
官僚的作风,吃着百姓的俸禄,草荐着衣食父母的性命。悲哀

0

主题

0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108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7-2-4
最后登录
2011-10-18
在线时间
1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8
发表于 2009-2-17 18:44 | 只看该作者

他们不是地震专家,是地震"砖家"

☆★☆★ ☆ 当一切都已成风, ●╭○╮ ★ 我依然在此等候,当世 /█∨█\\ 界都已改变,我依然坚 ∏ ∏oοО 持最初!
9
匿名  发表于 2009-6-11 20:09

dElVsiFFDVB

GloLY4 ibmggbbqmwpq, svnhildprtwu, [link=http://zahiduodskba.com/]zahiduodskba[/link], http://felojqzojafz.com/
10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1 00:27

EugdEwuTRdk

9alK74 uqzpcxpausej, gluyvgsikgse, [link=http://vqwsfmgpnuzw.com/]vqwsfmgpnuzw[/link], http://vlgzpbdndgpv.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