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宜宾日报讯: □本报记者 兰锋 实习记者 李先成
近日,记者到高县一村小采访,发现学校近一半的学生中午都是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饭菜,因为天气热,很多学生的饭菜已经馊了……
多方打听后,记者了解到,很多村小的学生,他们的家离学校很远,往返要一两个小时,中午无法回家,午饭只得从家里带来吃。因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们长期吃冷饭。随着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情况变得更严重,还没到中午,大部分学生的饭菜就已经开始变味了!
学生:不吃馊饭就得挨饿
小明是该村小三年级的学生,从他家到学校最快也要走一个小时,所以每天早上7点过一点,他就要提着饭盒往学校赶。“饭菜是头天晚上吃剩的,今天没有时间做,一大早家里人就下田去了。”小明告诉记者,学校没有食堂,他一直都是从家里带饭去吃,这段时间农忙,家里的大人一大早就忙着下地去了,没有来得及做饭,他只好将就吃昨晚的剩饭。征得小明的同意,记者打开了他装饭的口袋。里面只装了一个大碗,半碗白饭,饭上面全是泡菜和凉菜。小明说:“天气热了,不敢带油腻的菜,不然饭很容易馊。有好几次我带了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吃的时候都馊了。”记者问他:“为什么中午不回家吃啊?”小明回答:“中午学校只休息一个小时,根本就搞不赢。”“饭菜要是变味了怎么办?”“还不是只有吃啊,不然就要饿肚子。”说着,他还宽慰记者:“我都吃了好几次馊饭了,习惯了。好多同学们都是这样!”
中午12时,记者走进了该村小。学生们有的坐在操场上,有的坐在教室里,各自吃着带来的冷饭,就当作是午饭了。有的碗里就是一点白饭和泡菜。记者拿起一个小男生的碗,凑过去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馊臭味。小男生告诉记者,这是昨天晚上的剩饭,今天早上把它熬成了稀饭,当时都没有变味,可能是放在口袋里捂久了就馊了。
记者挨个拿起学生们的饭菜闻了闻,多数碗里都有一股馊味。
家长:吃剩饭是常事
下午4时许,记者和一名叫小凌的学生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到了他的家。说起孩子在学校吃剩饭的事,小凌的父亲觉得很正常。“以前,我们都是在早上做好饭让娃儿带到学校去吃,但这段时间太忙了,地里的活多得不得了。又要给玉米施肥,又要种红苕……早上凉快点,要抓紧时间干活,所以我们都是吃剩饭。娃儿都10岁了,可以自己做饭了,很多时候都是他起床做饭,要是没饭就去隔壁的邻居家借点带到学校去吃。”
小凌的父亲告诉记者,在农村,吃冷饭是常事,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家都是随便吃点。听记者说起天气太热,饭菜很容易变馊时,他也很重视,一个劲地说,尽量每天早上起来做新鲜饭让孩子带到学校去吃。
老师:看着就心酸
说起学生们吃冷饭、馊饭,老师也很心酸。“经常都看见有的学生带来的饭菜已经馊了,但为了填饱肚子还得吃,我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曾多次叫家长尽量第二天早上给孩子做当天的午饭,不要让孩子把头天剩的饭菜带到学校来吃,不然饭菜很容易变馊,吃出问题。前段时间,家长们都做得不错,但现在正值农忙,很多家里根本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给孩子做早饭。天气越来越热了,真怕饭菜变质,孩子们吃了出问题。“大一点的孩子还好点,可以早点起来自己做饭,小一点的孩子就可怜了。”一位姓李的老师担心地说。
记者采访部分老师了解到,他们也希望学校能够早日修一个食堂,但苦于经费紧张。他们的午饭同样也是一个问题,很多老师都是在附近的村民家里搭火,每个月给村民一点钱。这段时间农忙,他们也时常吃冷饭、剩饭。
校长:学校很无奈
在办公室里,记者就学生吃馊饭一事采访了学校校长。“学校的经费很少,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都没有得到解决,我们有的课桌凳子都不能用了,但就是没有钱来换。”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学生吃馊饭,学校比谁都担心。孩子们那么小,抵抗力又弱,万一吃出问题,这个责任谁负得起。但学校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不停给学生家长做工作,尽量不要让学生带隔夜饭到学校来吃。
校长说,他们曾经和学校附近的村民联系过,希望他们能帮学生做饭,适当地收一点钱。但现在农村的年青人好多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平时地里的农活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给学生做饭。“我们也给家长说过,请学校附近的村民给孩子做饭,但有的家长听说做饭要收钱,就不愿意,还是坚持让学生自己带来吃。”校长苦笑着说。
校长的话,在记者采访学校附近的几户村民时得到了证实。他们告诉记者,学校曾经说过叫他们给学生做饭,但从他们那里到镇上去买菜,来回要走两个小时,学生们给的饭钱也很低,根本赚不了钱。而且,现在正是农忙,地里的活都忙不完,哪有时间给学生们做饭。
针对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