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宾石海洞乡旅游游记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30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1-6
最后登录
2013-5-21
在线时间
1 小时
听众
4
收听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0 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15%] 蜀南竹海[size=115%]吃过早饭、游过墨溪、参观完竹海博物馆后,便转道兴文[size=115%]石海洞乡[size=115%]景区。原本想顺道游览必经之地的僰王镇僰王山,以增强我们对神密的古僰人王朝的认知,可景区还在建设之中,只好取消这一计划,直奔以喀斯特[size=115%]岩溶地貌[size=115%]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size=115%]石海洞乡[size=115%]。
     到达[size=115%]石海洞乡[size=115%]景区己是下午三点过。也许是旅游淡季,加之不是周末的原因,游客并不很多。不少旅店老板用非常文明的方式前来询问揽客。经过比较,我们选择了景区内的一个苗族旅店。购买门票后,进入景区约一公里左右便到了这家旅店。店不大且简陋,不过到还干净。但和它的价格比——四十五元一天(包吃住),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最让我兴奋的是:它不仅在景区内,居然就在悬挂着不少[size=115%]僰人悬棺[size=115%]的钻子崖的背后,距僰寨、悬棺仅二、三十米。原以为一定要到麻塘坝或苏麻湾才能见到的[size=115%]僰人悬棺[size=115%]近在咫尺。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安顿完毕,尽管浓雾己开始笼罩景区,浓雾中并伴有漓漓细雨,我们仍然兴致勃勃地聚集到僰寨广场。

               石海僰寨

      僰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上的“僰人”,是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约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长达250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size=115%]宜宾[size=115%]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珙县志》(旧志)上说: “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兴文—曾经是一个在川南边陲开疆拓土几千年、又突然间销声匿迹达500年之久的族群——古僰人王国的中心区域。也是僰人最后消亡之地。兴文石海及周边地区作为川南古僰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生息之地和最后消亡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僰人的遗物遗迹,演绎了古僰民族兴衰成亡的历史变迁,承载了古代僰人古老神秘的文化。天泉洞内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岩画、七星灶、滤硝池、石城堡等遗迹,兴文石海钻子崖的悬崖峭壁上,至今还留存了僰人的悬棺。景区还曾有僰人石寨,明万历8年毁于战火。如今在原址重建的“僰寨”复制了僰人的[size=115%]石头城[size=115%]寨和生活场景,让游客白天感受[size=115%]僰人悬棺[size=115%]的神秘,亲身感受川南古僰人的民风民俗,体验僰人的古老风情。
                           
    来到僰寨广场,依山而建的僰寨古朴雄伟,气势磅礴。抬头向上望,驰名中外的[size=115%]僰人悬棺[size=115%]悬挂在半山腰。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着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棺木、幅幅岩画,使我不能不努力地去想象史称“僰人”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的历史赋予高岩,突然沉于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故纸堆中,只把这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让人们去沉思,去感悟,去遐想。(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至于为什么僰人有悬棺葬俗,《珙县志》记述:“相传有罗因者,因僰人尝其灭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 但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置于众说纷纭。)
    踏上僰寨石梯进入吴僰王寨,仅菅这是一个复制的寨子,其中石砌的房屋按生活、生产、议事、祭祀等功能布局,寨子里展示的是僰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如供提、族号、滑布架、榨油槽、铁齿耙等。却依然刁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景。据说僰人妇女着通裙,成年男女有凿齿的习俗。景区每年农历9月初9前后9天将在僰寨举办盛大的“僰人晒神节”活动,以祀祭奠。

  地表石海

     游罢僰寨,我们又来到了地表石海。[size=115%]石海洞乡[size=115%]的神奇与美丽向我们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二亿三千多万年前,兴文石海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25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构造运动,大面积石灰岩相继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size=115%]石林[size=115%],这片岩石的海洋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地表岩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的不断冲刷、融蚀,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长日久,地下河空间扩大,超过承受极限后开始出现垮塌,出现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现了边石坝,地面则留下石幔及各种形态的沟、漕、[size=115%]石林[size=115%]、石牙、石孔与残岩断壁。生命之柱、夫妻峰、[size=115%]一线天[size=115%]、群羊下山、七女峰、八戒求亲、乌龟戏狗熊……一个个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谐趣园、七女峰、石海迷踪、豹子山、毛狗山、化石迷宫,各景片景观各异、形态万千。登高远眺,只见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从高处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象是一片翻腾的大海。置身其中,所有的想象力都会被调动起来,仿佛身边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某种生灵的化身。
                                     
                        
    看着这美妙无比的景致,令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穿林海,过迷宫,夫妻峰、
                  

七女峰、迎宾石、天涯望归人、[size=115%]石林[size=115%]翠竹、翠屏古塔、斜塔、[size=115%]石林[size=115%]叠翠、龙牙观瀑等景观,徜徉于这些奇峰异石构成的童话世界里,陶醉在美丽而富有诗意和灵性的石峰石海之中。......
    意犹未尽、天色己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还未细读的[size=115%]石林[size=115%]游览区。回到旅店又是一个惊喜:攴桌上摆满了苗家风味菜——苗家腊肉、石磨豆花、鲜竹笋、野山菜等等,让人眼馋咀馋,原以为那么便宜的收费不可能吃得多好,所以对吃并无奢望,没想到苗家老板真实在。

               大漏斗    

   第二天上午,首先去参观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走近大漏斗,就看见悬崖上胡耀邦题写的“天下奇观”四个大字,还有“天下第一大漏斗”的崖刻。漏斗亦称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奇特地质现象,位于天泉洞后洞出口处的小岩湾大漏斗尤为壮观。这个大漏斗像一口无比巨大的“天锅”,置于[size=115%]石林[size=115%]峰丛之中。长径650米,短径480米,深208米,是我国最早发现和研究天坑的地方。巨大的天坑,近于正圆,四壁合围,周围岩壁如刀砍斧劈。天坑绝壁环绕绝壁大都呈竖线条,色泽青灰,银光闪烁,宛如飞瀑悬垂。斗底竹木森森,天坑四周有回应寺、红军岩、滴水成仙,僰人石屋遗址等大小景点十余个。站在坑边,凭栏环视,气势雄伟。向上,群峰参差罗列,气象森严;向下,植被葱郁翠绿,如烟似雾。绝壁中段有2000多米自然栈道与天泉洞后洞出口处相连。与之相隔400米的大岩湾漏斗,东西直径700余米,南北直径450米,最深处230米,呈葫芦状,与天梁洞相通。它们都大大超过被称为世界第一的[size=115%]美国[size=115%]阿里[size=115%]西波大漏斗(直径330米,深70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天坑。乘电梯下到天坑底部,便是被称为  中国天然游览长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

              天泉洞      

    天泉洞是兴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个溶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三百万年。其空间规模和系统游览长度均居世界洞穴之首。目前已探测长度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层。石花、石乳、[size=115%]石笋[size=115%]、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内沉积物种类繁多,或卷或翘、或立或吊。重镶迭嵌,千态万状;似仙阙楼台,若瑶池胜景,如[size=115%]海市蜃楼[size=115%],使人目不暇接,疑入梦景。天泉洞为多层长廊和厅状地下岩溶洞穴,共5层。有12个大厅,体积达270万立方米,居全国各大洞之首。主洞长1300多米,高约50米~100米。 开放游览主洞第三层、第四层,面积8.l万平方米,,洞体恢弘高大,气势磅礴;主洞内有宽敞的大厅,也有迂回的长廊;有对峙的"[size=115%]高山[size=115%]",也有卧波的"长桥";各种钟乳石岩溶于奇异状,瑰丽万端,主洞两旁又有耳洞、吊洞等10余个大溶洞,上下交错,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奇观,并有阴河穿流其间。有“穹庐大厦”、“天泉明宫”、“泻玉流光”、“云步通幽”、“石花奇观”、“长廊石秀”、“[size=115%]石林[size=115%]仙姿”等七大美景。因洞体高大,且前后洞相通,故而空气流畅,冬暖夏凉。  在“泻玉流光”洞顶部有个奇特的“天窗”, 一缕白光从70米高的天心眼上投射下来,如石破天开,划破黑暗。同时一道天泉也从天心眼喷薄而出,宛如银帘高挂,飞珠溅玉,与光交融,忽而生出五彩霓虹,忽而让你感到幻影重重。天泉洞因此而得名。有诗赞曰:“泉来天外,天要地底,千奇百怪,岂有此理”。[size=115%]石林[size=115%]仙姿是天泉洞内钟乳造形的奇特集景。壁上的钟乳珊瑚花,象银丝,象金丝高挂;中间的钟乳[size=115%]石笋[size=115%]、石树、石住、石屏,有的顶天立地,有的密集阻行,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硕果满枝;更吸引人的是一壁几十米长的奇形钟乳,胀鼓鼓的,象母乳一样呈现在眼前,从内渗出的乳白色水滴,犹如乳汁一样使人垂涎。此外,洞中暗河,流水涟涟,美不胜收,泛舟溶洞,其乐无穷。……

           石海苗寨   
                           
    穿过绵延起伏,如万顷波涛的地表石芽,来到石海苗寨,苗寨是清初“川南苗王”之誉的兴文苗族老旧寨,属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素有“中国第一苗寨”之称。 现于旧址复建的苗寨占地一万七千多平方米,按原有的功能、布局及造型设计,一坝、一潭、一廊楼,分寨门、排楼、太子殿、女儿楼、苗王宫、风雨廊、[size=115%]镇海楼[size=115%]以及龙吟潭。风格按廊庭式组合型园林总体布局,所有建筑全木结构,青石铺地,树皮盖顶,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充分体现出苗族人亲近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和智慧。石海古苗寨是兴文苗族节日、祭祀和重大活动的重要场所,踩山节、吃新节以及一些重大的聚集活动都在此举行,古朴浓郁,独具魅力的苗族婚嫁、歌舞、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等文化在这里得以溶合体现,是游人了解和探究苗文化的绝佳之地。
                           
苗王宫”其实很简朴。不大的宫殿,两旁分列着几只鼓。据说这是苗王权利的象征,谁拥有的鼓越多,就说明谁的权力越大。可现在这几面鼓似乎不是为了增加王宫的威严,而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氛围。宫殿的中间有一木台。顺木楼梯上去,便是苗王的宝座。苗王就是在这样的王位上主持政事、接受朝拜的。宫殿旁边的风雨长廊迤逦成最具浪漫古韵的所在,是苗族人丰收祭天的地方。[size=115%]石林[size=115%]中巍然屹立的[size=115%]镇海楼[size=115%]才有了些王者的风范。楼分三层,象征“天、地、人”,各有八角,则象征苗人祖先在天在地从八方保佑后世兴旺发达。
    “川南苗王古寨”和已消亡了的“民族”,僰族遗迹——石海“僰寨”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兴文[size=115%]石海洞乡[size=115%]独具魅力的风景、风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微信
崂牧旅游网http://www.laomoo.com
四川旅游同行网http://www.laomoo.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