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威望590 点
金币100
注册时间2011-11-3
最后登录2017-8-20
在线时间57 小时
听众8
收听0
高级会员
威望590 点
金币100
注册时间2011-11-3
最后登录2017-8-20
在线时间57 小时
听众8
收听0
|
南都讯 特派记者黄怡发自北京 “Ms. Li,wemissyou”,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每天都收到好几条学生的短信。作为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一名英语教师,她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离开早读、教学、备课的日子,来到全国两会的宏大政治场合。
李杏玲已经有20年教龄。赴京之前,她准备撰写一份要求在农村学校配备安全校车的建议,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当前农村“并校”后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她举了一些例子———几个村在一所小学,路途遥远,孩子们只好乘坐“黑校车”上学,更多家长只能每天骑着“三无”摩托车接送,甚至有60多岁的爷爷奶奶骑摩托车送小孩,农村校车事故多发。
有人给她打招呼,劝道,你这样讲问题,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抹黑广东?李杏玲有些犹豫,斟酌再三,还是写上了这一段话———“我觉得这个问题全国都存在,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
到北京后,她和广东团的代表们在饭前会后讨论起来,信心更足。“我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来自农村的代表,都会关注到。农村的学校迫切需要校车”。也有代表给她建议,有家长经济宽裕,有自家车辆接送的,可以由学校与其签订合同,顺路接送同村的学生,解决安全问题。
而这几天参加广东团的讨论,让李杏玲更感觉到,代表应该说真话,讲问题。李杏玲说,来参会之前,对提建议还是有点“前怕狼,后怕虎”,怕招来非议。如今觉得,为了孩子,为了山区教育讲一点真话、实话,不怕别人非议。
“我感到,当一名代表,不能只是安于本职工作,履职需要付出心血。”李杏玲说,在北京的这几天,切身感受到“代表不是混饭吃的”,需要做很多的调研,讲话才有依据。采写/摄影:南都特派记者黄怡发自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