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莱坞占领市场的首要秘诀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8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4-4
最后登录
2013-4-14
在线时间
1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4 1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衡量一种文化能否成为文化产业,有两个标淮:一是文化的生存活力,二是文化的生命张力。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不仅有着顽强鲜活的生存能力,而且有着广阔持久的市场空间。建立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矛盾统一基础上的、具有非凡的生存活力与生命张力的社会文化,其文化产业有可能焕发出增大而久远的生机与活力、并生产出深深格有其文化风骨及其特质的品牌产品。
    好莱坞的影视产品,正是将其生产与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品。由于生产上的商业性,由于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由于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更由于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自然地走向了品牌生产的道路,拓开了一片因文化理解而商业娱乐而电影品牌的广阔市场视野。好菜坞对电影是文化及其产业的充分认识,是好莱坞不仅生产电影更是生产品脾的必然依存,也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势的市场营销理论文点少。
    好莱坞对商业电影最伟大的理解和贡献,是好菜坞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好莱坞展冀飞翔的两只强有力的不可分割的翅膀:电影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需要像商品一样生产和销售的艺术产品。
    1、电影的策划、生产与品牌营销
    众所周知,木来的市场竞争、文化碰撞,就是品牌竞争、品牌碰撞。而电影品牌并个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电影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就需精心“策划”和“制造”的,在第二个环节上需要着力宣传和营销出来的。
    如何形成电影品牌,是好莱坞对电影市场和电影营销的重要策划与投入。一部影片要形成品牌效应,除在选题策划上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先声夺人外,还要求在制作手法上能精益求精,技高一筹。
    在选题策划上,好莱坞总是在全世界努力寻找拍片素材,研究市场动态就是一个尽力为“制造”品牌,抢夺文化先机,以期在市场上独领风骚的具体表现。
    在制作技术上,就是及时将高科技手段引进电影制作中,使得好莱坞的制作手法总是技高一筹,领先一步,令人耳目一新,也是其争先抢夺市场的又一表现。
    2000年暑期全世界的观众得以在影院看到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是因由迪斯尼公司的电脑特技师耗费320万小时的工时,制作影像资料4500万兆,相当于70000张只读光盘的容量,文件总数多达1亿。利用电脑生成影像这一高新技术使恐龙这一已灭绝的生物在新世纪的观众面前重新复活,电脑生成恐龙与实地外景完美融合,其逼真的动作和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将高新技术引入电影制作中,不仅仅是吸引观众,提高电影票房的又一招术,且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进展也始终伴随并重构着电影产业。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影片能够出声就已经是特技效果了。而到了70年代,电影人已能开始采用先进的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和电子编辑与合成装置来创造更为复杂与逼真的特技效果。如果没有此类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设备和制作方法等的提高,像《终结者2》、《壮志凌云》、《独立日》、《龙卷风》、《山崩地裂》、《天地大冲撞》、《恐龙》等影片则断然是个可能呈现在人们眼前的。
    在市场营销上,好莱坞的策略总是以其新、奇、特,尽快地推出;尽好地传播;尽力地营销来抢占市场,树立品牌效应,从而赢得观众。
    1996年的《ID4》就是—部“行销大于影片”的典型例子。该片制作成本为7000万美金,在好莱坞只是中等,内容是外星人攻击地球,目标对准美国白官,美国总统遭遇危机后又解救危机的英雄科幻片。这一内容并不算太有新意,又和《不可能任务》、《龙卷风》等大片在市场上正面厮杀,条件极其不利。但该片的发行公司在影片丘映半年前就开始在电影院打预告,而且以轰炸白宫的场面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7月份,当奥运会在美国开赛时,电影公司不惜重金购买了足球场上电子看板广告,让白宫在几万人的头顶上爆炸,随即,马上造成了轰功效应。
    《ID4》在美国的宣传招术和票房记录,传到世界各地,又成为各地分公司的宣传素材。果然影片也荣登1996年中国台湾外片票房冠军,卖了1.8亿台币。
    又如,华纳兄弟公司中国台湾分公司行销经理熊家珍以他们发行的《骇客任务》为例,即使像《骇客任务》这样视觉效果惊人的“强片”,“行销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媒体曝光、广告刊登、到公关活动“行销三部曲”,他们投下约800万台币的成本。结果在中国台湾上映两周后,大台北地区票房已经累积到6000万台币,估计在全中国台湾省内可以破亿。
    好莱坞“行销大于影片”的理念和以天文预算、大发行网络回收投资的生产方式,在好莱坞电影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制作。使得它们的电影制作纷纷开始以企划市场为主,形成了以媒体曝光、广告创意和公关活动为重要内容的“营销三部曲”,立体而动感地使银幕营销与非银幕营销有条不紊地直取票房收入和后电影产品开发收入。
    好莱坞是一个非同凡响的电影帝国,富于创意的营销思路,绝密而科学的组织体系,宽松“肥沃”的生存土壤……使其根植期间,“技繁叶茂”。它不仅变着法儿在嫌世界上的钱,而且还挖空心思地挖掘各种能赚取利润的创意和方法,开拓每一块能接受其梦幻统治的市场。
    正如UIP公司总裁迈克尔·威廉姆斯·琼斯所说的;“好莱坞大公司对于哪类影片在海外市场会畅销,哪些明星有市场号召力,以及日本人喜欢看什么影片等等,都有极大的兴趣。我们要确保好莱坞的决策人把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这些现象上。”就能看出,其在行销上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良苦用心。
    好莱均一般的电影操作模式,是大资金投入大网络回收并充分利用社会高科技,以获取最大市场利润。这其中“营销大于影片”的理念,不容忽视。这种大制作、大投入、营销大于影片方式的目的何在?就是为了品牌营销,也就是说,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一切手段和模式,其最终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品牌营销,是为了生产出能赢得市场的电影品牌。有了品牌,自然有了票房,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滚需球般的市场利润。因为,惟有有市场效应的品牌及其延伸,才有可能以一定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尽可能多的利润,使得躲在品脾后面的票房价值及其相关商品开发价值,得以实现。
    好莱坞对品牌的流水化生产有三种:一是明星品牌,二是电影和导演品牌,三是相关商品开发品牌。三者各有区别,但紧密地联系着,形成好莱均品牌生产、营销及经营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电影终极生产销售方式。
    而明星品牌,自然是以金钱来衡量,以片酬之多寡来取舍,因为这些巨星的出场,使影片的成功有了一半的保障。
    电影和导演品牌其实是一致的,影片的艺术质量与导演手法紧密相关。
    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自1977年,《星球大战》前3部曲赢得辉煌成功后,其作为经典科幻片的品牌效应及卢卡斯娴熟精良的导演技巧已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来,到1999年5月,《星球大战》的首部曲《幽灵的威胁》于美国公演,上映10天后,票房就超过2亿美元,人们为—睹其风采,等待了16年。片头的主题音乐和片中似曾相识的人物,使人们将此片与《星球大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本来不是十分成功的《幽灵的威胁》,借助《星球大战》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创造了极佳的票房收入和相关商品开发收入。这就是品牌的效应,也是好莱坞苦心追求的目标和有意经营品牌获得的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微信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http://www.xh500.com/

0

主题

0

帖子

-13

积分

乞丐

威望
-13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6-17
最后登录
2013-6-1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2
发表于 2013-4-14 17:3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个凑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