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因为历史原因,在川南地区的高山深谷中有许多古代的交通要道,在高县城北3公里处,位于绿水蜿蜒、翠竹葱茏的南广河西岸的石门山就是这样一个关口。此处巨石嵯峨,重叠垒砌,直抵河心,宛如陡峭石墙,横阻南北。临河处,曾由人工凿成门穴,此为该地又名“石门子”的来由。清嘉庆《庆符县·关隘志》(高县在清朝时期庆符县)载:“石门山,山石峨丛,有石穴可仪通人行,不能容车舆。清康熙间,高县知县石如金炸开石穴,始长外坦途。”如今,该处成为宜宾入云南的川云公路中的一段。在石门山的石崖上,题刻甚多,今可辨者,皆为明清题刻。近日,记者在高县当地朋友的带领下,走访了此处,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处的一些题刻竟然与清朝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从辉煌走向衰败有关。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石门山的传说
石门山的山势奇特,正如《庆符县·关隘志》为庆所记载的一样,“山石峨丛”。用当地人的说法来讲,这些山石就像一头头小猪,排着队,准备依次到南广河去喝水一样。一位姓郑的朋友告诉记者,在传说中,石门山的来历确实与猪有关,据说是一名叫洪毛子(音)的神仙,赶着一群神猪,想要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当路过此地时,被当地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便驻足歇脚,顺便让这群神猪排着队依次去南广河里喝喝水,谁知,这群神猪喝了这里的水后,觉得水质清冽,入口甘甜,竟然怎么赶也赶不走了,洪毛子一气之下就将这群神猪化成了石头,变成了石门山。
郑先生告诉记者,在修川云公路的时候,涉及到公路施工的这一截石头是被炸掉了,从远处看起来就不是这么连贯,但仍然称得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勒愧燕然”
石门北壁距地面约四米,凿壁上赫然题刻着“勒愧燕然”四个大字,字径约0.68米,笔力雄浑,赫然入目,题刻下并刻有跋云:“蜀乱纷纭石逆来而益剧予统军自楚赴援先后攻克长宁高县及沙河驿双龙场等 巢转战于叙南为多留戍亦于叙南为久今幸边患稍息部将数请记其事予免从之非示功也亦以寄鸿不云尔同治二年岁癸亥孟夏月总翼长统领楚蜀水陆兵勇布政使司鼓勇巴图鲁刘岳昭书并跋。”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随行朋友告诉记者,“勒愧燕然”引用的是《后汉书·窦融传》附《窦宪传》中的故事: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率八千汉家骑兵、归附汉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出征。再加上南匈奴的二万骑兵,三路分袭,当年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次年,窦宪又率军夺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溃,单于远逃,汉军直追击至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匈奴军一万三千多人,获牲畜百余万头,周围部落归降汉室共八十一部计二十余万人。此时汉军已然出塞三千余里,国土更广,遂命班固作颂,刻铭燕然山(蒙古杭爱山),纪汉威德,是为燕然勒功。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显然,这名“总翼长统领楚蜀水陆兵勇布政使司鼓勇巴图鲁”刘岳昭在刻此四个大字的同时,认为自己刚刚取得的战绩能和窦宪相提并论,那么,“蜀乱纷纭”指的是什么?“石逆”指的是谁?他的战功是打败了何人取得的呢?在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在这片巴山秀水之间,到底发生了一场怎样的故事?
经过多方查阅资料记者发现,“勒愧燕然”四个大字背后隐藏的故事,竟是那么的惊心动魄:1862年11月15日,石达开率领本军由镇雄出发,分兵数路入川,使清军首尾不能相顾,其中一路在东川附近与赖裕新部会合。石达开这次迂回行军,绕了一个大圈子,于11月下旬出其不意地击败了驻守川南的湘军,进占筠连,高县,前锋直指横江镇。不久就占领了横江镇以及附近的双龙场,玉皇楼等地,夹横江两岸为营,纵横数十里,旌旗相望,金鼓相闻。这就是刘岳昭在跋文开头所提的“蜀乱纷纭”了,“石逆”自然指的是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而刘岳昭的战功,则是来自于那场赫赫有名的“横江大战”。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据国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太平天国史专家史式所著的《太平军在四川》记载:横江是金沙江南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经云南大关流出川境,至安边汇入金沙江。横江全江虽然只有五六百里,沿途支流颇多,水量不小,可以行船。横江注入金沙江时,水流甚急。涨水期间,如果从横江驾船而下,可以利用流水的冲力一直冲到北岸,瞬息可达,敌人虽有炮船,也无法阻拦。石达开进驻横江后,亲自到降口视察,认为这个计划可以实现,就决定长期驻扎,固守阵地,征集船只,作好抢渡准备。
而当时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屯聚横江,“誓必渡此金河”时,大为恐慌。他知道石达开大军一旦渡过金沙江,势必席卷川西,拿下成都。为了在这一场生死搏斗中取胜,他不惜孤注一掷,调集了四川境内一切可以调动的队伍来和太平军决战,一定要抢在春水涨发之前,拔除横江阵这个据点,以消灭心腹之患。他先后调来川军唐友耕部,熊浣章部,滇军杨发贵部扼守金沙江北岸,湘军臬司刘岳昭部,提督胡中和部,总部萧庆高,萧庆泗,刘景春,唐应聘,何胜必部集中于横江附近,四面围攻太平军的大营。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石达开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场大战,他立即回收兵力,将在高县,筠连和川黔边境活动的队伍调回大营,并把李福猷部也从云南副官村召回横江,集中了优势兵力,严阵以待,准备同前来争夺横江的敌人进行决战。
1862年12月上旬,各路清军先后抵达横江附近。横江上空,乌云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大战,清军方面势在必攻,不夺取横江这一块渡江基地,他们就不能安枕,太平军方面势在必守,如果失掉了横江这一渡江基地,抢渡金沙江的计划就会落空。
1863年1月8日,横江大战的序幕正式拉开。大战不是由清军进攻开始的,是由石达开派出部队分兵三路主动出击逼近双龙场大营的清军开始的。当时,太平军大队驻守横江两岸,石达开本人则驻守距江岸二十余里的双龙场。湘军提督胡中和,总兵萧庆高,何必胜等都逼近太平军营垒而扎营。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当天一早,石达开亲自指挥双龙常德太平军猛扑胡中和的营盘,其他各路太平军也纷纷出动。清军处处应战,大战全面展开。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石达开知道敌人已经全面进攻,就下令各部坚守营垒,以逸待劳,大量杀伤敌人。清军被遏制在太平军阵地以北,寸步难进,双方连日激战,相持不下。当时的情况,清军火器上占了很大优势,石达开部则占据了有利地形,太平军在横江阵,双龙场两处营垒森立,卡坚路险,清军仰面进攻,不断被炮,石击中,伤亡惨重。石达开又命部队在双龙场大营外增筑20多座营垒,下令各部坚守阵地,以逸待劳,彻底挫败敌人的进攻。
此役石达开部准备充分,作战异常英勇,清游击胡万浦,涂振南,胡得元,都司胡东山,卜修明,秦龙麟,守备李正才,罗辉四,匡惟喜等众多将领均被击毙。激战连续进行了二十多天,太平军营垒巍然不动,清军大量伤亡,如果不是发生了意外情况,清军将无功而返。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但是偏偏,意外情况却发生了,这意外情况是:一、清军打听到了可通往太平军大营的小道;第二,太平军内部出现了叛徒。
在此战中,太平军将领郭集益、冯百年暗中向清将刘岳昭献书请降,约期举火焚寨。清军亦探得横江后山有小路可通太平军营寨。于是清军各部约定于1月30日进攻太平军。是日,太平军正与肖庆高、何胜必相持苦战,横江镇后山忽然鼓声大震,胡中和由后山小路破卡而入。太平军腹背受敌,三四万太平军凭借卵石筑起的城堡、战壕奋起抵抗。最后他们与10倍之敌激战两个时辰,“铅丸将尽,继以锅铁、碎石”,使清军“死伤不少”。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败退至今石城山脚下的横江镇西黄鳝沟、白果坪一带,与此同时,双龙场也遭到了清军的猛攻,郭集益、冯百年与刘岳昭里应外合,举火焚寨,太平军大本营最终陷落。
茶马古道上的高县石门关
横江大战,太平军英勇战斗,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牺牲将领近50名、战士近4万人。1863年1月31日,横江两岸太平军的所有据点都失守了,石城山也被迫放弃,太平军遭受了巨大损失,石达开被迫率残部由燕子坡渡横江,退入云南。
经过这场战斗,石达开实力大损,虽此后也曾突破长江防线,但因实力和运气等多方面缘故,最终在大渡河边被骆秉章劝降,后从容就义。
经历了这样的大胜,也难怪刘岳昭将自己与窦宪相提并论了。只是这一将功成的身后,免不了万家悲哭的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