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威望2840 点
金币0
注册时间2022-3-2
最后登录2024-12-20
在线时间102 小时
听众0
收听0
版主
- 威望
- 2840 点
- 金币
- 0
- 注册时间
- 2022-3-2
- 最后登录
- 2024-12-20
- 在线时间
- 102 小时
- 听众
- 0
- 收听
- 0
|
在此介绍的葡萄“返老还童”技术,其特点是使种植多年的葡萄就像新栽的一样,结果母蔓年年均是一年生,且使葡萄品质优良、上市早、无公害、效益高。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四项返新技术应用具备的条件
一、首先是日光温室
即平常的高温大棚,目的是升温早、保温好,确保葡萄的生育期长,为返新和年度产量不间断提供了时间保障。
二、其次是采取密植
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1米,小行行距0.5米,株距0.35-0.4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300株左右,也可采用等行距栽植,一般行距1米,株距0.3—0.4米,每667平方米栽植1668—2223株。
三、管理措施
1.人工破眠
当葡萄秋未落叶后,夜间温度在7℃左右时(高于0℃而低于10℃也可),可及时进行扣棚,并盖上草帘。白天盖草帘、遮光,夜间打开放风口,让棚室温度降低;白天关闭所有风口保持低温。大多数葡萄品种经过30-40天的低温预冷,便可满足低温需求量。
石灰氮打破休眠: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经处理的提前20-25天发芽,使用时,每1千克石灰氮,混40-50℃的温热水5千克放入塑料桶或木盆中,不停地搅拌,大约经1-2小时,使其均匀成糊状,防止结块,使用前,溶液中添加少量粘着剂,用海绵、棉球等蘸药涂抹枝蔓芽体,涂抹后可将葡萄枝蔓顺行放在地面并盖塑料薄膜保湿。
2.温度调控
满足低温需求后应缓慢升温,不能提温太快,前3-5天应使气温控制在15-17℃。以后每天上午8时左右揭开草帘,使棚室见光升温,下午4时左右及时盖上草帘保温。萌芽前,夜间最低气温控制在5-7℃,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0℃;萌芽至花前,夜间低温在7-15℃,白天高温24-28℃,适温20-25℃。花期夜间最低温度10-15℃以上,白天最高温不能超过30℃,最适22-26℃,以利于授粉受精。
3.湿度调控
萌芽前后至花序伸出期,湿度可适当大些,棚室相对空气湿度可达80%-90%;花序伸出后控制在70%左右;花期适度干燥,有利于花药开裂和花粉散出,可维持湿度50%-60%,但过分干燥则影响坐果;其他时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四项返新技术的应用
一、品种返新。平时我们一般的更换品种所采取的方法是伐掉重栽或者是嫁接换头。第一种方法需要周期长,浪费时间,并存在土传病虫害的传播等问题;第二种方法也存在年度不结果现象,从而影响经济效益。而我们今天所采取的品种返新一是不影响第二年产量,二是不存在土传病虫害问题。重点是在基本条件具备情况下,利用密植和温室内生育期长的特点,当扣棚升温后,在葡萄基部生长出的预留新蔓上嫁接葡萄品种,这个新品种嫁接愈合之后的生育期远比露地葡萄的生育期时间长。因此说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生长出预备结果母蔓。但前期在6月份以前由于有其它结果蔓的生长占优势,并承载产量,这期间要控制成活葡萄新品种蔓的生长。当原葡萄品种采收之后的6月份将已结果老品种蔓重回缩,只留预备蔓让其快速生长,这样品种的返新环节就已实现。
二、预备母蔓返新。葡萄枝蔓的更新复壮是常用的技术措施,但年年的结果母蔓均是一年生蔓的并不多见,该技术措施的应用使葡萄一年生结果母蔓返新快且整齐,产量高、质量好。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日光温室葡萄扣膜升温之后,有意留葡萄基部生长出的小枝蔓作为预备蔓。6月份前适当控制预备蔓的生长,进入6月份后将已结果蔓重回缩至留预备蔓处,再加快预备蔓的生长,这样,到秋后原预备蔓就生长成第二年的结果母蔓,这样年复一年、年年返新、种植多年的葡萄看上去好似刚栽培的一样,也就好似在6月份平茬了一次一样,并且新蔓结果实现了葡萄的穗粒、穗型整齐,产量高、质量好、效益也就高。
三、环境返新。葡萄生长环境是产量和质量形成的关键,平时我们常说为防治病虫害而采取清理残枝落叶,但往往不会形成彻底的清理,总会有残留枝叶留在果园中,应重回缩让预备蔓或嫁接的品种快速生长,使其生长成健壮的结果母枝蔓。同时去除掉已结果的枝蔓,也就去除掉了寄存在老蔓上的病虫。这样以来就清理了日光温室中的环境,年年如此也就使环境年年得以返新,为生产绿色无公害葡萄奠定了基础。
四、根系返新。断根技术是果树生长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并不多,这里我们谈的根系返新就是对断根技术具体的应用,也是必须配套的技术措施,当然也可以结合葡萄采后的6月份地下施肥来进行,目的就是使地下、地上相对形成生长平衡,刺激地下新根生长,确保地上生长正常,获得健壮的葡萄结果母蔓。
平台科普内容仅限用于科普公益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下架处理。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