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色的记忆
五月五日,立夏!
可能是经常醉酒心情活得太过粗糙的缘故吧,总觉得“谷雨”都没感觉到,怎么就“立夏”了呢?
桃花、梨花、李花是开过的,我清楚的感受过,很美!
立夏了,我就吃四十岁的饭了。“四十而不惑”这句圣言多少令我有些许发虚的感觉 ,一转眼,生命至少已走完了二分之一的历程!四十年,我何曾有过曾经的年少?我的魂灵好像永远游弋在故乡的那条温柔的小河、月光下的青石板路、顶古的漫漫情结里,别无选择!行走在每个日子的刀尖之上----是歌、是舞、是欢笑、是痛苦、是一颗应该长大但又无法长大的心,所以我喝酒,醉了的时候,我就长大了。有时夜半醒来,感觉很空明孤独。多了次数竟滋生了对已逝岁月的深情眷顾。这不,偶尔还能想起一些童年的故事和青春的追忆以及一些想忘记却又无法忘记的情感。曾经有几个朋友问过我同样的话题:“喂,奔四了,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后悔过?”我笑而不答,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更不愿自欺欺人的作答。我想,得到的、失去的都是人生路上的一段经历,人生原本难以计较得与失,更何况是岁月的雕刀铭刻下这笔“老帐”,从古至今何人能明明白白的“算清”!
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一种绿色------橄榄绿。哲人说,这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智慧和生命的调和色。很多年了,曾经热爱过的与鄙视过的都成了痛楚,最终长成橄榄色的记忆,它总是有意无意的跑来,把我带回昨天!
在想象的极端,驰而不返的时间长河便可以回溯。我将携带今天的记忆,犹如携带了一件轻便的行李,回到昨天、回到往年,随意抵达记忆里随风而逝的年华的任何一个小站!
一
人在一个环境呆久了,而且是极易冲动又不计后果的年龄,就想出去走走,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但脚还是把人带出了家门。二十四岁,我暂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稚嫩儿子,踏上了南行云南瑞丽的路,赶上当时流行的步调:下海,淘金去!
“外面的世界很大,要记住,年轻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你要当心哈!”。出门的时候,老师对我说。
“出去要天天写信,感觉不好就回来,好好的教你的书!”妻子边打点行李边教导着我。
“找到钱发达了,别忘了朋友”……朋友们举杯豪饮!
今天想来,那场景,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一个人走在一个陌生城市,走在黄昏里,看见陌生的人群用一种陌生的神态走在陌生的路上,我自己则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找不到可以安心栖息的枝头,那种迷茫的感觉很像一滴水落在了沙漠里,顿失了自己的踪影。
自己的踪影是什么,我一直很想想清楚。想来,如果落在水里,应该像月亮泊在水面,是可以看得见的,你回绝得你还是活着;如果飞到天空,那应该是摩挲脸颊的湿漉漉的清新;如果落在地上,就是自己的影子,会踩着自己的脚后跟,一起和你走日子;如果和妻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温度,相濡以沫、甜蜜温馨;如果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可以呼应的声音,书生意气、豪情满怀;如果落在自己的心里,灵魂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走在外面的世界,不论多好,但我首先产生的就是灵魂无着落的感觉。出了家门,突然发现,我的身体虽然走了很远,灵魂却没有走。人的身躯在偌大陌生的世界里晃悠着,许多豪情壮志,远大宏图都不在重要了,倒是孤寂悄然而至,潮水般地席卷而来。
走在异乡陌生的街上,心,却在故乡,灵魂,还是停留在亲人的身旁!
在故乡的时候,人就会盼着走出故乡的机会,出了家门,人又会多了许多牵挂,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
漂了一年的时间,什么收获也没有,甚至忘记了离开故乡的初衷!
当时我在一个朋友开的娱乐厅做大堂(那时有没有“大堂”这个职称,想不起来了,只知道其间打发了不短时间的空虚和无聊),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招呼一下客人,陪一些四川老乡喝喝酒(当时到瑞丽的四川老乡很多),聊些思乡的话题。过了不久,生意竟好了许多。朋友到昆明去发展,我就把店子顶了下来,重新取了一个名字“梦回故乡”,而且放开手脚,凡是四川老家的人,都可以来喝上两杯,叙叙心情,收不收费都不重要了,反正自己也在喝。现在想来,我那时酒量奇大,有“梦回故乡”的功劳!
“瑞丽的钱不好找,还是家里安逸,我要回家……”一个眉县的朋友醉了,我没醉,听他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就离开“梦回故乡”,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最怕一个人出门,多半是承受不了那分孤寂,因为灵魂总是跟不上趟。98年我又神经兮兮的跑了一盘,站在广州20楼的窗口,我喜欢静静地看左来右往的人群,喜欢看人像蚂蚁一样地把自己搬来搬去的,我知道那也是我,只不过当我如蚁般忙忙碌碌的时候,我看不见自己。在窗口站久了,我好像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灵魂原来和物质是无关的,心在哪里,灵魂就在哪里”。他还说:“灵魂是形式的所在地”“灵魂中被称为心灵的那个部分,在尚未思维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东西的”“人类所思维的东西,也必须在心灵中,正如文字可以说是在一块还没有写任何东西的蜡板上一样”
在某个意义上说,他是唯物主义的!
二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墙上有许多铭文。它们是泰勒斯、梭伦、契罗等“七贤”到神庙向神奉献他们的智慧时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两条就是“认识你自己”和“不要过分”。“认识你自己”本来是古代圣贤的道德格言,苏格拉底则把他变成了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划时代影响的哲学名言。
据说,苏格拉底经常处于一种冥思苦想、忘记周围的一切出神的思维状态,追忆和思考经历过的岁月。
年华随风而逝,其实,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会在自己的心里都安排了一个地方,用来储藏生命中最最刻骨铭心的东西。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做了一个梦,亦或喝了点小酒等等,就会悄悄地来到这个地方,怀恋或者感慨!
这样的怀恋或感慨是无可名状的,但它又的确不同于对明天的想象,因为明天要发生的尚未确切,一切都未成定数,而逝去的岁月却在你心灵里烙下无法磨灭的印痕。无论是美好的,亦或不堪回首的,它都不由自主的占据在心灵一角,偶尔有心去走一走,就有了诗歌和散文!
在怀恋的美好和感慨的无奈之中,也许会感到些许的温馨,也许也会从心头涌出了许多的惆怅。同时,岁月之舟潮起潮落,思绪万千,唯有自己去怀想,去抚慰自己的心灵。
其实怀恋或感慨已逝的时光,我们都不约而同怀着同样的奢望:假如一切从头再来--------一切自然是不能再来了,然而记忆却在提醒我们,一切可以从现在开始。 我们颤颤巍巍的来到这个世间,就不能回避曾经有过的迷失。 昨天的迷失兴许让人更懂得珍惜现在。
发思古之幽情自然是怀恋和感慨的一种,这种感怀需要文化根底来托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观苗而思故国,睹残砖败瓦而悼往事。春花秋月皆成叹惋之物,流水清风都是伤心之词。夕阳西下,茕茕独立;凄风苦雨,寒门静卧。双目睹之成泪,双耳闻之伤心。一种文化的底蕴往往会把浮想联翩的疆域无限扩大,感人肺腑。
能有这种情怀的人往往还有一种气质,就是要有一种智慧的忧郁。一些往事,淡淡若嗅暗香,人不知其意,但有这种情怀的人懂!一个人默默地掉着谁也看不见的心泪,述说着一时理会不了又拼命想让人懂残旧逸事,空想着即使是昨日的哲学似乎也完全可以昭示今天的人性,这是由心而起的感伤。其伤感,却是郁结于心,谁也不会知道的。
有人说这是需要灵气,或者需要性的空,才能有这种情怀。
我觉得说得很妥帖。
这种情怀比上一种少了文化的要求,但同样难得。
一阵风吹来,当然只吹在群人的发稍而独吹我心底之湖,层层涟漪泛滥开来,直可浇灭一切热情,叫人整夜展转。有这种感怀的人,他就是爱把一些平凡的故事拿来情感,拿来成诗成歌成哲学。他不是一时的兴起,往往缠绵很久,或者一生。当日苏格拉底经常赤脚站在雪原上呢喃:“我是谁,我是谁……”呼吁“首先要改善自己的灵魂,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朋友见之,不以为异,乃心性如此,俗人嘲笑,不是不理解,而是惠根和文化水平达不到。
苏格拉底死了,他的死,本来是一个历史问题,可是实际上它已成为哲学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塞涅卡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人看见苏格拉底有过特别高兴和特别沮丧的样子,他在不停地怀恋和感慨生命的真谛,在命运面前他始终是很坦然的” 塞涅卡的评价有让人心安理得的顺从命运的嫌疑。实际上,有没有命运都是哲学两大派别争议的问题。如果真有命运的话,我们要做命运的主人,不做命运的奴隶!特别是当命运把苦难和死亡强加给我们时,我们应该与它抗争拼个你死我活!
当然,有如此幡悟,就要不停的反思,就要有慧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
“半边寺寺半边梵音阵阵传三界
红岩山山红岩祥云朵朵慰佛陀”
听说要在红岩山绝壁凿一尊大佛,就约了一帮朋友、带上儿子和小侄女,趁着初五月还不张扬的阳光,急急忙忙上得山来。大佛还没有长好,倒是看见了这幅用粉笔来写在红岩上的佛联和一些情景生了一些个感慨!写了一小文《五月红岩》摘些句子下来,合适的时候用来下酒!
“儿子高一,无神论者,偶尔还有一些渎神的思想,但他上得山来,立即爬上佛台,和菩萨勾肩搭背,摆了个造型,迫不及待要和菩萨合影……(他的,大大的不够资格)”
“有朋友是少夫妻,浪漫亲昵拥在菩萨旁,来了一个靓照,那样子,洋溢着开心和幸福,我觉得比他们的婚纱照更安逸……(菩萨心肠-----芸芸众生皆幸福)”
“一个朋友很喜欢山景,不停摆弄相机,或蹲、或伏,“一只眼”机智地留下了很多绝妙的红岩山景致(性情高雅者,独爱山)”
“最喜小侄女儿,天真烂漫的笑问:“菩萨多少岁了?我叫他们爷爷还是奶奶……”我只好用她能懂得语言如此解说一番(童言无忌,佛没有年岁)”
“末了,那几位一直在佛前烧香祈福的老人开始虔诚的吟起佛歌,很清韵,他们也唱得很入定的样子,有几分仙气(心中有佛,自已成佛)”
……
“(人,总是想亲近自然,但在亲近的同时总要不自觉的卷进红尘)。”
“(在山顶,你会感受到了人生的云起潮落,花开花谢。在祖先僰人生活过的洞穴口,觅一粒柳芽,一朵野花,求得对先人哀思与怀念;在佛前,发现一星香火,一盞油灯,求得一点人迹。我们由衷地幸福并快乐了。)”
回到家,“爱山的朋友”别具匠心的把照片们组合分类,制成了DV,配上央金兰泽的《遇上你是我的缘》,乍一看来、听来,突生了该写点什么的欲望,于是喝了两口小酒,打开文档,半边寺就在屏幕上,苏格拉底在左,释迦牟尼佛在右。
感觉很久,没有这么安静过。
“文字是什么?文字让人心疼,让人无奈。记忆是什么?记忆很长,话语很短。人在文字里编织着一个梦。知梦的开始,知梦的过程,未知梦的结局。只因你这个写字的人已沦落为生活这盘棋的一颗子。长不大,梦不醒,你就永远是个俗人。你就只能在浑浑噩噩里,假装幸福。”一个朋友,一个曾经是最好的朋友看了我给她带去的DV和《五月红岩》,如是说。
话语犹在,心里惦量。或许,确实如此。
很多的事实已经明了,要写出震撼人心的真性情的文字,首先是要做好一个人,一个对自己灵魂负责的人,否则,写出来的就是糟粕,就会找不到北,最后还会伤人伤已。一个真正的文学人,他的思想应该在岁月的记忆里找寻和奔突。生命的方向就是永远追逐的方向。当然,跟着生命倘佯,传承生命的荣光,无疑是累的。
不知为何,写到此处,心境竟开朗起来。
橄榄色是一种最美的绿色。它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征。人们早就把橄榄与生命和幸福联在一起。因为《圣经》说,是一只鸽子嘴衔橄榄枝解救了给处于洪水围困的人类的祖先。在古希腊,橄榄和智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雅典娜神殿,智慧女神的形象有橄榄和猫头鹰伴随。
黑格尔说:“雅典娜的橄榄枝和猫头鹰”从希腊起飞,为人类带来了哲学!
柏拉图说:没有哲学意义的“文学”,不是文学,而是在模板上不具生命的文字!
美丽的象征离不开美丽的土壤。哲学和文学的土壤,就是个体生命中最有人文意义和昭示意义的记忆和想象!
储存一份橄榄色的记忆 ,你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求得片刻的灵境和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