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威望6 点
金币0
注册时间2008-5-29
最后登录2011-11-23
在线时间0 小时
听众0
收听0
版主
- 威望
- 6 点
- 金币
- 0
- 注册时间
- 2008-5-29
- 最后登录
- 2011-11-23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听众
- 0
- 收听
- 0
|
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人们要去一个稍远的地方总是困难重重,而现在,人们可以凭借种种便利的交通工具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正因为交通的便达,获得信息的便利,使得人们在选择人生之路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自脚下延伸出去的道路有千条万条,纵横交错,但大多数人都对这些路视而不见,在他们眼中路只有一条。 所以,他们认为要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是有着一个标准的。因为这个标准,他们制订出这样的人生之路:孩提时代,要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种种的技能;在学校里要考试考第一,看各种各样堆积如山的参考书;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之后,还要努力拿到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实践;毕业以后要进入一家大企业,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为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努力工作,所以要参加各种令人生厌的酒会、应酬;然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按照这个标准走下去。 可是,这样的人生真的就是所谓的成功吗?不见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说:“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说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成功之道要适合自己。 我们看当今社会上那些功成名就者,那些寻找到适合自己人生之路的人,他们所走的路往往并不是人们说认为的正确的、正常的、标准的路。 在网上有一个笑话,说:“辍学,一定要辍学!要从小学辍学,不然没前途!爱迪生,上学时间才3个月;富兰克林,上学时间才3年;要是上到大学才辍学,顶多就只能是个比尔盖兹了。”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就像老子所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为什么小学毕业的爱迪生成了发明大王,在学校成绩很差的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退学的比尔盖茨和埃里森成了大富翁,自学成才的李嘉诚创立了商业神话。。。。。。这些现象是偶然的吗?是违背了社会规律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传统不同,他们不是去适应一个环境,而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新世界的创造当然不是稳定的,也不是可以预测的,而这种不能预测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使人们不敢去实践。但是敢于实践的人,却可以制定出新的规则,其他人只能去适应和遵守他们制定的新规则。事实上,这个世界总是会把最高的荣誉给予那些敢于开拓、敢于不走寻常路的人们。 在明代吕楠所著的《泾野子》一书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翁有5个儿子,老大木头木脑,老二聪明机灵,老三双目失明,老四弯腰曲背,老五一腿残瘸。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家里恐怕只有老二能有点出息,老大能过个平常人的小日子,至于有残疾的老三、老四和老五基本上是注定了不幸的人生了。可是知子莫若父,当父亲的对儿子们的生计作了妥善安排;让木头木脑的大儿子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不着花心计与人打交道,也就不会吃亏上当;让聪明的二儿子经商,精打细算不吃亏;让双目失明的三儿子算命,占卜起卦行走江湖;让弯腰曲背的四儿子搓绳,这活儿即使是驼背也一样干得像样;让一腿残瘸的五儿子织布,坐在织机前面用不着费腿力。等老翁去世后,5个儿子都能安身立命,一生不愁衣食。 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扬长避短,把儿子们的优势发挥出来,甚至是将缺陷化为长处。如果他让呆板木讷的大儿子去经商,让聪明机灵的二儿子去搓绳,让双目失明的三儿子去织布,让驼背的四儿子去种田,让瘸腿的五儿子去算命,那他们只怕都会一事无成,个人抱憾终身。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是在扬短避长,让有着音乐天赋的人去经商,让擅长体育运动的人去做文员。。。。。。这样的“恍恍惚惚”又怎能照彻到理想的境界呢?跟随别人制定的规则去追寻名与利,就真的是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