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生活的祈祷仪式ffice ffice" />
排队,作为一种生活的祈祷仪式,年来我就有过两次大的体验。
一次是正月十五,我送弟弟到车站去买票。这天从小城赶车外出的人特别多,售票大厅人头攒动。一个售票窗口,要应对两列购票长龙,售票员同志惊人的镇定和坚韧的耐力,不得不让人钦佩。我和弟弟观察了形势,排在较短的一列,蜿蜒前移,以为可以快一点靠近窗口。谁知人们赶车心急,电子屏幕又反复广告班次、票数有限,于是队列骚动起来,形成二龙抢宝之势。眼看我们的龙就要窥头于牖了,不料却被其它的龙强挤出局,龙头变成了龙尾,前功尽弃。三个钟头期待下来,虽然一票在手,却是次日的车程。客观情势达成了我们的主观愿望:我和弟弟终于没有仓促分手,返回家中,围炉饮往事,长夜话明天。
一次是九月上旬参观世博会。世博会虽然面积宽、气魄大、场馆多,但一时半会儿还是接纳不了每天几十万人的跟进。排队,自然成了参观者必须履行的程仪。场馆一般只有一个入口,容一支队列进去。为防拥挤失序,便在馆外空地或馆内大厅架设若干栏杆,来回环绕成走廊。人流就被规范在九曲黄河里反复激荡,实现着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转移。好在这种战略策略自始至终都锁定在可知可控之数,浑然不像情场商场战场那样变数多多,因此无论经过多少迂回曲折,都能达到预期的顶点。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这条连狗都懂得的几何公理,却在似蚁的游人面前颠覆无遗,想来也颇有深趣。那天我们去沙特馆,很早就来到园区,等到九点一开馆,我们就飞跑去排队,以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就跑在了别人的前头。到了那里才知更有早行人,已经密麻麻黑压压地堵着了我们的去路。后面的人潮掩过来,彷佛要把我们淹没而后快。此时的我们,只好做一条孱弱的鱼儿,乖乖地听任河流的摆布了。还好,随波逐流了4个多小时,终于得道成龙入海。
作为一种生活的祈祷仪式,排队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因此,生活的五光十色,必然会折射到排队的仪式上来。参观世博会回来,有人问我:“排队这么费时难耐,有没有人翻栏杆走捷径?”我肯定地回答:“没有看见。”“国民素质提高了?”“不尽然。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排队。”在物资匮乏、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你叫人家拿出绅士风度来排队,不慌不忙不挤不插,恐怕只有伯夷叔齐才做得到。但是,如果在仓廪实了、衣食足了、车辆多了、窗口密了的情况下依然不知礼节、不知荣辱、不守秩序、不按规矩,那就应该提升到国民素质上来说事了。这些年来,我留意观察,在机场检票口、在公交车门旁、在斑马线前、在自助餐厅、在购物商场,排队现象仍在继续,但无论队伍多长,人们都尚能神情自若、次第前行,一副很君子、很人格、很国格的样子,在排队中祈祷生活、在祈祷中享受生活,这倒是一件十分令人感慨和深思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21 0:36: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