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上泉 于 2011-11-3 20:05 编辑
沙 家 滨 情 恩 (外一篇) 源上泉 在那片神奇的沃土上,至今播种着我久渴的向往。 沿着婆娑的芦林,穿行在绿色的诗意里。 记忆中的烽火舞台迁徒了。抗日硝烟散尽。 水,绿了。芦林,绿了。荡,绿了。那腔“新四军就在沙家滨······”也绿了。 天,早也放晴。心思,随水鸟飞翔,遨游在湖上,摇起一声声很有韵味的矣乃,听历史的潮声,听春天的诗韵,听岁月的回声。 倏然之间,远方,芦 花在秋天的天幕上张挂。想象,白花花地飘逸在湖荡里,弹奏一曲白花花的旋律。于是,我看见,白帆远去,鹭鸟远去,一支部队也远去。而雪絮精灵,在心灵的天地拂飞古今。 时光是一枚永恒的梭子,穿透历史,穿透时空,穿透人生的厚壁。我就站在湖边,放眼望去,心,无法静寂。有无数声音传来,芦花在呼唤,湖水在低婉,水鸟在呤诗。美丽的芦林依然挺立,一只翠鸟依然棲息在芦枝上,犹如春天亮丽的音符,正被英雄弹响。 身边,赞歌不绝于耳,飞越从前,飞越来来往往的人生。芦花荡里的鲜活故事,曲曲婉婉,峥峥嵘嵘,已是山花烂漫。新四军乘坐的船只,逶逶迤迤,金戈铁马,早也出奇制胜,旌旗高扬。 站在湖边,感叹红色的旅程无比辉煌。回首,沧桑靠岸。远眺,一支队伍已行远方,在呼唤。“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南宋词人刘过凄怆评论者也去,对国事的叩问澎湃于胸。 伫立船头,恍如昨日。芦荡深处一粒火种,风乘火势,早已燎原。郭建光远去,《沙家滨》也远去。那一声高似一声的京腔依然响彻在耳。那一声沉似一声的历史号子荡漾着我倾慕的情思。翘首回顾时,芦荡里,一只橙色的渔船一闪不见了。 那是一团火 ! 一团催人奋发,给人力量的火。 一团昭示民族威风,弘扬民族精神的火,不可侮的火。 在每一个中国人胸中燃烧,永远燃烧······ 走 进 春 来 茶 馆 记忆深处,那面散发着茶香的旗幡仍在人生峰顶上飘扬。 因为,我发现,七星灶在。 只是,那位机智干练的阿庆嫂不在了,去哪里? 站在年轻的芦荡边,遐思飞扬。感叹万千。 这是这丬茶馆,让铜壶煮三江,茗品历史的老茶; 就是这丬茶馆,摆起八仙桌,恳招天下八方客; 就是这丬茶馆,桇起人生大舞台,上演人生喜剧,丑剧,正剧。 茶馆里,来来去去的角色,写尽来来去去的人生。男人和女人们,主演了一幕正义与邪恶,智慧与奸诈,逆行与真理决战的活生生的话剧。茶馆里,出出进进的灵魂,诉说出出进进的结局。子弟兵和老百姓,清唱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颂歌。 站在茶馆门前,令人肃然起敬。 那个集民族之魂,民心之智的东方女子,如此美丽又如此魅人。在人间舞台上,她——演绝了斗魔之绝技。无论是肥油的“草包”,还是坏水满肚的参谋长,都跳不出那双慧眼,辩不过那张巧嘴,更难迷惑那颗炽热真诚的心。 人间啊,原来就是一丬硕大无比的茶馆。人来人往,角色各异。有精算的商家,有算计人生密谋的市侩,有传递新闻朝野的角子,有角色落迫、烦恼缠身的无奈者,更有“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的闲家。聚集一堂,唱人情冷暧,啜日子坎坷,尝生活酸辣,茗世俗苦茶。人生彻悟,也许就这小憩刹那与永恒之间。一开二开三开下肚,饮尽人间沉浮的杯底······ 走进春来茶馆,就走进一句人生箴言:人走茶就凉。是耶非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