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高县金线岭网友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个减肥方法改善酸性体质 更易瘦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威望
20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8-22
最后登录
2013-9-24
在线时间
1 小时
听众
0
收听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4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减肥不仅仅是少吃这么简单,还要学会排酸,清理身体垃圾,有个健康的体质,减肥会事半功倍。下面深圳保健休闲养生医师ysj.study911.com教大家7个减肥方法改善酸性体质,让你更易瘦
  人体体质可以用“酸碱”来区分。酸性体质不但导致各种慢性病,还会导致痴肥、肌肉皮肤松弛等,影响减肥塑身的效果。所以,需要减肥者,首先就要排酸。
  排酸五大法
  一、饮水
  排除人体过量酸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肾脏排酸,每天饮足够的水,约6-8杯(2.5升)水,就能促进净化过程。建议多饮用含碱丰富的饮料,如含钙和含镁的矿泉水和草药煎汁。
  二、放松运动和瑜伽
  心理平衡,对保持酸碱平衡起决定性作用。体液酸化时,理想的补偿方法是进行自体放松运动和瑜伽锻炼。
  三、呼吸新鲜空气
  通过肺,准确地说是通过咳嗽也能排除掉废物,经常从事户外运动有助于这一过程。如果运动出一点汗,效果更佳,因为皮肤能通过汗液排除掉人体的酸性物质。
  四、限制某些药物
  特别是止痛药,也包括避孕药,无一不对代谢作用产生干扰,酸碱平衡也因此受到干扰。服用上述药物,就应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以此抵消酸性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身体的疼痛也能通过强碱性食物得以减缓。
  五、松弛浴
  浴缸水温37℃,添入100克可溶解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浴后尽量休息。
  “排酸”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酸性体质具有体重起伏不定的特性,并有疲劳感。为自己的健康着想,最好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应时常注意你的饮食是否合理,一不合理,就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吃一份“酸性”披萨饼,应加喝一大杯碱性西红柿汁,其对身体的害处就减少一半。吃一块蛋糕,则可喝一碗浓菜汤或吃一碟生菜来予以平衡。
  1、不吃夜宵。通常晚上8点过后进食就称之为夜宵。因晚上人体活动力低,且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因此食物留在肠子里会变酸、发酵、产生毒素,使体质变酸。
  2、调整饮食结构。酸碱食物的比例建议为2∶8 。多喝碱性离子水,少喝酸性水,如纯净水、可乐等。如果体质偏酸性,可多食用碱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海藻类食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3、细嚼慢咽。任何时候绝不应匆匆忙忙地进食,而应细细地咀嚼食物、津津有味地吃,因为细嚼慢咽等于消化了一半,未经咀嚼而吞咽下去的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会产生发酵酸。
  4、晚餐不应太晚。吃得太晚,食物没有消化就上了床,会使体内产生大量发酵酸。
  5、要吃早餐。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使得体质变酸。
  排酸食谱 自然又健康
  酸性体质者新陈代谢时会生成一些有毒的酸性废物,不能马上排除,这些废物堆积在体内,四肢重!排泄浊!口舌黏!浑身腻!这就是中医认为的“痰”。代谢过程不畅通而产生的废物,使得身体就像个废旧的垃圾场,形成了难减的易胖不易瘦的体质,而且酸性体质的人一般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暴饮暴食的状况。所以,减肥不光是少吃就可以了,清理好身体垃圾、学会排酸也很重要。
  推荐给大家一份自然、健康的三日排酸食谱:
  第一天食谱:
  早:全麦吐司一片+苹果一个
  午:米饭小碗+炒土豆青椒丝+黄瓜拌豆腐+紫菜汤
  加餐:橘子一个
  晚:米饭小碗+煮虾(15只)+胡萝卜炒木耳
  第二天食谱:
  早:麦片粥(一小碗)+葡萄干+酸奶一杯
  午:银耳薏苡粥一碗+白灼甘蓝+蒜泥空心菜
  加餐:香蕉一个
  晚:红豆粥+拌海带+蒸鸡蛋
  第三天食谱:
  早:小馒头一个+猕猴桃两个
  午:杂粮饭+清炒西兰花+小白菜豆腐汤
  加餐:低脂牛奶一杯
  晚:红薯粥+蒸茄子+西红柿炒卷心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微信

相关帖子

sun.pengyou100.com

0

主题

4394

帖子

4419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4419 点
金币
0
注册时间
2013-3-21
最后登录
2025-11-20
在线时间
0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2
发表于 2013-9-24 12:19 | 只看该作者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