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7|回复: 0

[转帖]哪吒(3)

[复制链接]

29

主题

30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威望
334 点
金币
100
注册时间
2006-4-5
最后登录
2015-2-28
在线时间
34 小时
听众
5
收听
0
发表于 2006-8-2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吒(3)

吴有梧

三、哪吒形象塑造的哲学思想

  远古,生活在边戎之地的先民,生存条件必然十分险恶。为了生存下去,要与自然界的恶劣条件抗争,与洪水斗、与野兽搏……。为了征服自然,打败猛兽毒虫,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产生了对天、地的崇拜,渴望老天爷派一位能降妖除魔,伏虎降龙的神仙、英雄出现。

  少年英雄哪吒的塑造,就是在远古洪荒时,人们生活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出现的能代表人们意愿的结晶。而多民族杂居的宜宾,文化底蕴也是多元的,既有汉民族带来的先进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又有各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对物质的崇拜,最少的恰恰是那些封建礼教的束缚。这样,就具有塑造少年英雄,无拘无束形象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塑造出来的哪吒形象,也是中华文化中精粹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体现。

  中华远古文明,历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数千年的积累,已经使她的内涵变得异常深刻、丰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率先异军凸起,形成了千古称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宜宾这块土地上居住的人,曾随周武王伐商灭纣,得封候而建国的史实,恰恰是哪吒形象塑造的铺垫和契机。哪吒形象塑造得最成功,最活灵活现的阶段,是在投奔师叔姜尚助周伐商之前。也就是说,从他出生到闹海,死而复生这一阶段,演绎了道家哲学思想的某些成分;反过来说,哪吒的形象基础就是道家的哲学思想。

  太史令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动多。”(动:行动。合:契符。无形:道之别名。瞻足:齐备。阴阳:天地。儒墨:儒家、墨家。名法:名家、法家。指:通“旨”宗旨,要点。)这段话高度概述了道家哲学的特点,为后世高道们追求的目标。

  哪吒的形象塑造,正是在“阴阳之大顺”而“应物变化”然后“立俗施事”达到“无所不宜”作为哲学基础的。所以说他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演绎了道家哲学中的某些成分。其中,最为大胆的是,表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民主思想成分,“对君主权的否定和对人民愿望的肯定。”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思想为基础的。闹海一段,先斩杀东海龙王的三儿子不说,还要抽筋来为父亲束甲;怕龙王告状,先守在南天门,连龙王鳞甲也要揭几片。这一切,对于一个童稚的娃娃来说,显得合情合理,也无法无天,难道不是对君主权威的嘲弄和否定么?哪吒形象的塑造,非常注重现实人生,挚爱生活这一道家思想。他死后,在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莲花化身,死而复活,就是道家历来注重的一大课题。《列子》认为:“天生万物,为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天地之间“人命最重”、“寿为最善”。提出的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六十以下算夭折。现代生物学也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

  道家以术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就各类“术”而言,主要是治平之术,同时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方术。故而人称其为“无所不窥”之学。道家首推其宗是黄帝。轩辕黄帝是历代方士依托的对象。《老子》、《庄子》中暗藏许多修炼方式,成为后世道教仙术的教义。《老子五千言》就被定为成仙之道的最高经典。故而,哪吒在翠屏山上也有自己的洞府,好在那里进行修炼,否则不会达到凡身入圣的境界。

  其实,道教追求的坐地成仙,长生不老只是一种追求。正如哪吒死而复生一样,是一种追求和向往。《抱朴子》阐述:“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说明了道教所谓的长生不死,并不是强调现世的肉身不朽,而是通过实施系统的保养工程,向死亡的极限提出挑战。即凝炼精气、神来提高生命的质与量。

  道家哲学中民主思想能在哪吒身上得到充分展现,也只有在宜宾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在封建礼教最为盛行的时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后,父亲李靖仍怕连累自己,相迫太甚,哪吒生还后,竟提枪与父亲厮杀。这一情节,在中原大地,汉人聚居的通都大邑,恐怕没有人能创造得出象哪吒这个饱含民主思想,反抗性如此鲜明的形象来。而在宜宾就不同了,不但多民族杂居,而且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大站,各种思想并存,原始的独立意识,反抗精神始终存在。就在明代末年,居住在这里的一支族,由于不满明王朝的暴政,举旗反抗而被灭族。这个民族消亡的史实,足以证明,也只有在这片具有民主思想、独立意识、反抗精神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哪吒这样独特的、有别于诸神的少年英雄形象来。

  明末人钟伯敬批《封神演义》,把哪吒比拟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李逵,可谓颇具眼力。今人,黄秋耘先生对《封神演义》一书研究的结果认为:“人物和故事情节,并非由作者一个人所创造,而是集合了许多民间神话、传说、轶闻,以至佛道经典故事的大成。早在《封神演义》一书产生前二、三百年间,就已经有《武王伐纣平话》一书出现。”因而,最古的版本,不署名许仲琳“著”,而署“编”。说明他采用了别人的许多材料,汇编而成的,表示不敢掠美之意。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在古本的首页上,也写着“晋平阳候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同一体例和意思。(见略谈《封神演义》(代序)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在宜宾的哪吒神话传说中,有的包含了道家思想,是道教对政治的最高憧憬的理念。如《老子》第八十章所描述的“古小国民主之治”;也有《老子》所谓“啬”的精神展现,即教人如何作为,才不会让财富居为伐性之斧、催命之符。当然,更多的是人与大自然作斗争,敢与老天抗衡的神话传说。例如:《哪吒帮盘老大盗天火》,吴章容教授评价为:“是一曲为人类幸福而自我牺牲的壮丽赞歌;是中国式的普罗米修斯。直到今天,这个故事仍然给人以哲学的,道德的有益启示和美的享受。”(见《苗族民间故事》前言)

  从以上三个层面来看,我认为哪吒的传说源于宜宾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一身边戎打扮的纯真可爱的英雄少年,有川人一样爱吃辣椒的火红性格,天不怕、地不怕,一往无前,嫉恶如仇。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炎黄子孙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哪吒,是中华民族幼年为了生存,与自然作不屈不挠斗争的民族化身。在宜宾这块沃土上,认真发掘有关哪吒的传说,歌谣、民间说唱;认真研究哪吒民俗文化,实际上是对一种民族精神的开发与利用

d:\\My Documents\\My Pictur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