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会员
威望1342 点
金币0
注册时间2012-12-29
最后登录2016-10-18
在线时间146 小时
听众7
收听1
金牌会员
- 威望
- 1342 点
- 金币
- 0
- 注册时间
- 2012-12-29
- 最后登录
- 2016-10-18
- 在线时间
- 146 小时
- 听众
- 7
- 收听
- 1
|
食品安全美国第1加拿大第8 中国优于欧洲多国
| | 腾讯 2013-09-16 13:09:33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7月发布了最新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该指数由经济学人智库在美国杜邦公司的资助下开发。中国在纳入统计的10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2位,比2011年度下降3位,处于中上等。美国、挪威、奥地利、法国、瑞士分列前五名。倒数第一到第五名均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这些排名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
中国优于欧洲多国
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排名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排名第70)、巴基斯坦(排名第75)和泰国(排名第45)、越南(排名第60)、菲律宾(排名第64)等。中国甚至超过了位于欧洲中部或东部的白俄罗斯(排名第46)、乌克兰(排名第47)、塞尔维亚(排名第49)、保加利亚(排名第51),而接近俄罗斯(排名第40)。据新华网提供的数据,中国在这个指数中的食品安全排名,甚至领先于中国的人均GDP排名(第52位)。
这与中国很多媒体报道的和消费者感觉的中国人吃什么都不安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印象,似乎很不符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关键在于这个指数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与中国媒体使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英文的“Food security”和“Food safety”两个词,在中文里都被译为“食品安全”。其实二者有含义上的差别,前者是包含后者的。前者范围涉及食品供应、营养(如蛋白质摄入量)、消费者是否有能力支付等,后者才是中国媒体常常谈到的有毒、有害食品,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镉大米、地沟油等。
跨学科的指数研究创新
其实,关于食品安全类的全球排名有好几种,影响较大的还有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英国风险分析公司梅波克洛夫联合发布的“粮食安全风险指数”。2010年,在该指数中,中国在全球16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6位,排名越靠后风险越小。
《经济学人》的这套指数,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经济学人》信息部对该研究的推介视频中,出场的专家有《经济学人》信息部全球预测项目主任利奥·阿布鲁泽斯、世界银行自然资源管理高级专家阿德莫拉·布兰默、美国塔夫斯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教授艾琳·肯尼迪、国际水稻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所长萨玛兰度·穆罕迪、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卫·斯皮尔曼和美国芝加哥全球问题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汤普森等经济学、农学、营养学、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专家。
《经济学人》信息部称,尽管世界范围内很多组织机构都从事食品安全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仍具其独特性。这是“第一个包括了国际上确定的三重角度的研究”,它超越了对饥饿的研究,而去探究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原因。为了增强研究的现实意义,该研究报告在一年中的每个季度,都把食品价格波动纳入考量,以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国家的情况。他们创设了一些定性指数,以研究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其中不少与政府政策相关,这些都没有被任何一种国家数据库纳入计算。
在该研究中,“食品安全”采取了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定义,即“人们随时能够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的渠道,获得足量、有营养的食品,满足健康活跃生活需要的能力”。《经济学人》采用27个指数,分为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与安全3个大类,评估107个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从2012年10月开始,这一指数系统每一季度根据各国粮食价格的变化调整一次,如果食品价格上涨,该国的“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部分的分数就会下降。
全方位的三大指标体系
上述三大类指标体系都包含哪些因素呢?
“食品价格承受能力”测量的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能力、消费者对于食品价格震荡的脆弱程度,以及政府在食品价格震荡时对消费者支持的项目和计划。包括家庭消费中食品开支的比例、在全球贫困线之下生活的人口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进口关税、农民获得金融支持的渠道、食品安全网络的存在等。
“食品供应能力”测量的是一国食品供应的效率、供应中断的风险、国家分配食品的能力,以及为了提升农业产量而做出研究的努力。其中包括供应的充足性、公共财政中的研发开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波动、政治稳定性、腐败程度、吸纳城市化压力的能力等因素。
“质量与安全”则测量平均饮食的种类与营养及食品的安全性,包括膳食多样性、营养标准、微量元素摄入、蛋白质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指标。其中的“食品安全”是狭义的,基本对应于中国媒体讨论的有毒有害食品问题。
收入增长驱动食品安全进步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总体的食品安全状况与之前一年相比,变化不大。没有哪个地区有非常显着的进步。整体比较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进步最大。
发展中国家去年食品安全取得长足进步,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美洲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进步最为显着,平均提升了8个位次。食品供应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主要驱动力。全世界2012年每人白天消费的蛋白质比2011年的数据高1.7克,纳入统计的国家中,62%的国家人均蛋白质消费量有所增长。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提升最多的是缅甸,2012年缅甸人平均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比2011年高31%。
报告认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出能够应对城市化对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报告特别表扬了非洲西部的小国塞拉利昂,该国在报告中的“新城市化”指数部分居于第一位。“新城市化”测量政府对于增长的城市人口供应食品的能力。过去3年中,塞拉利昂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化速度的4倍,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有能力养活新的城市人口。在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90%的蔬菜由城市中的农业提供。
腐败拉低食品安全得分
报告认为,国内政治局势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在最近几年中,经历了政治稳定与民主权利增长的国家,如缅甸和斯里兰卡,其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也提升了。缅甸提升了5位,斯里兰卡提升了4位。相反,政治稳定性削弱最大的国家,食品安全也下降很多,处于内战状态的索马里就是这样。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民主指数”的研究,民主改革与食品安全相关性也很大。腐败水平较高的国家,很可能导致其食品安全水平较低。
马里、也门和叙利亚的国内冲突,也降低了食品安全指数排名,分别下降了14位、7位和7位。报告认为,暴力冲突不仅降低了政治稳定性,还损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破坏道路基础设施和饮用水供应,以及食品供应。
报告指出,2012年经济总量下降,也损害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希腊是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因为经济不景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的GDP下跌了20%,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离不开经济基础。2012年,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下降,但还不至于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数据多来自国际组织
《经济学人》这份报告依据的主要资料,来自各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有一些是各国政府的信息。《经济学人》信息部自身的调研能力有限,所做的基本上是建立模型、加工整合这些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然后得出新的结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式,或许值得一些研究机构借鉴。
| - See more at: http://www.bcbay.com/life/cuisine/newsViewer.php?nid=101866&id=164541#sthash.Qgiv8CMA.dpu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