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饮石门 于 2015-5-7 07:58 编辑
阆中的恬淡时光
“阆中古巷锁千年,一地斜阳照古今”。那个夜晚,坐在古城一家卖小吃的店子里,墙上贴满食客们的心情文字,我也随手写下两句留在那里。 一直想去看看这座嘉陵江畔的千年古城,今年五一期间终于成行。到达古城时,人潮涌动的巷子里,各种喧哗声飘来,空气中弥漫浓浓的醋香味道和张飞牛肉的吆喝。在夕阳西下的巷子里,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觉得和几乎所有的古镇一样,老街老屋,几乎没有新意。走进巷子深处,三二老人,坐在屋檐下闲聊家常,或者独自坐在老树下发呆,任夕阳的余晖洒过喧嚣的人群,洒在小巷深处的这份闲适和恬淡里。 高大的中天楼矗立在古城的中心,苏轼、米芾等大家的手书让这座古楼多了一些文化的底蕴,燕子们纷纷的楼上筑巢,让暮色中的中天楼多一份神秘,这楼传说是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穴位之说让人突然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多的人总是在世事里把自己的穴位隐藏起来,而阆中却如此高调,应该源自那份自信。 夜幕降临,月华如水。一些年轻人走进小店,把一些心事写在卡片上,封存在365个格子的某个格子里,寄存一段时光,寄存一份心情。或者在某个咖啡屋里,一本老书或是一册新书,任时间一点点老去。 低矮的屋檐上,挂着一盏盏的灯笼,如一段段流年,向小巷更深处走去,月光流淌在古老的青石街面,映照着斑驳的古墙上,那些或秦汉,或明清的泥土或青砖。穿行其间,恍若时空穿越。几个捉迷藏的小孩嬉笑着从身边跑过,我突然会心一笑,儿时的夜晚,也常常做这样的游戏,在千里外的这座千年古城,我突然又捡拾起一些久远的记忆。 小巷很静,大街上的那些灯红酒绿似乎和它无关。我就这样悠闲地走在这些古老的巷子里,任时光如水,走在醋香和肉香之外。 我居住的客栈,是一座老旧的四合院,很小,但很雅致。天井里,放置了几张喝茶的木椅,斜依在木椅上,闭上眼睛,小院寂然无声,仿佛躺在山林里的吊床上,独享那份自然的宁静。 一觉醒来,晨曦从木格窗棂上照进来,想了很久,才记起身处这千年的古城。轻轻地打开房门,走进小巷,游客们尚在梦乡,街头只有早起的清洁工在清扫巷子,早点店在卸下门板准备营业,这情景和多年前那座位于南广河畔的小镇一样,只是没有了儿时的油炸粑味道,少了巷子里晨起挑水的身影和江边浆洗的妇女。 渐渐地,初夏的太阳从那些青黛的屋顶上洒过来,巷子里的人开始一点一点地多了起来,一天的繁华又开始了。民俗表演从巷子里走过,“况况.....”的铜锣声里,端坐着猛“张飞”的马车吱呀地碾过青石古巷开始巡街,“滴答滴答....”的唢呐声后面是喜庆的迎亲队伍,花轿、媒婆、新郎一应俱全,看热闹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仿佛是他们自家的事儿一样。 古老的文庙和贡院都和读书人有关,文庙是一种精神寄托,贡院是数载寒窗苦读的检阅。而文庙前的冷清和贡院前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贡院前的广场上,3元一次可以坐在古时的人力车上照张相,10元钱可以穿上戏服照相。 博物馆里几乎没有游客,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上似乎有一些凝固的痕迹,有似乎有一些浅浅的微光。嘉陵江水依旧清清淡淡地流过,古城似乎还是旧时的古城,又仿佛不是旧时的古城。千年不变的只有阆中之名,有些坚持,久了,就成了一份传说。 巷子里古槐青绿而优雅,那些皲裂的树干里藏满了太多的时光。晨风拂过,枝叶轻轻摇动,季节早了一些,槐花未开。“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我仿佛见到白居易面对满城的槐香时的心情:“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再过些日子,满城尽是淡淡的槐花香。到那时,该是多美的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