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穷养男孩,富养女” 作者:悟道 “穷养男孩,富养女”是中国古训,但是不少年轻的父母还是没从根本上去理解,大多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上。似乎养男孩子不必给予太多,养女孩子则需要尽量满足其物质方面要求。(部分农村父母也有相反的观念:“重男轻女”)殊不知,这样的理解和做法是错误的。我的理解是:养男孩,在让他明确责任的前提下,要让他经历挫折和磨难,重在培养其坚韧向上的品质;养女孩,在让她明确目的,尊重其愿望的前提下,要让她有更多的学习各种才艺的机会,重在培养其宽阔的视野和艺术素养。 对孩子的培养,无论男女,很多方面是相同的。首要的是爱心培养,其次是是非观的培养,第三才是学习基础知识。本文并不排除这三方面的基本培养,主要想针对现实社会谈谈怎样“穷养男孩,富养女”。 每个家庭,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才,但是,事实却不尽人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家庭的基础条件不够,或父母做得不够好。个人认为家庭的基础条件有三:第一,家庭必须和睦,稳定,父母都有一定的素养。第二,家庭必须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至少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所需。第三,家庭成员没有恶习,没有刚愎自用的性格,具有积极向上的秉性。家庭如果不和睦,矛盾不断,何谈教育好子女?家庭经济来源不足,整日为生计奔忙,怎样教育好子女?家庭成员有恶习,如吸毒,怎样教育子女?家庭成员只要一个有刚愎自用的顽固性格,也是会误导孩子的。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或许还有些无奈。这就要求父母能及时弄清原因及时改过,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道。现代社会,老百姓的经济条件已经有好转,让孩子读书,上大学已经不是很难的事了。但是,有的家长,总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学得不好,就把孩子送到外地学习,特别是从县城送到大城市,或从大城市送到省城,去读所谓的好学校。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的接触少了,亲情的交流少了,孩子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默默的的亲情;另一面,父母也不可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苦闷和忧伤,也就不可能及时进行疗伤。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委屈、郁闷、放纵的状态。青少年16岁左右,正是青春断乳期,逆反心理特强,学校又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所以,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让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其伤害则更大。所以,父母当及时认识,尽快改正,可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第二个例子: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大多为生计而外出打工。于是,对孩子的教育就成了问题。不少父母把孩子放在农村家里,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事实上这样的处理,孩子很受伤,贵州出现过几个孩子冻死在垃圾箱里的事件,孩子的培养就更是无从谈起。很多事实证明,孩子从小离开父母,在缺乏亲情的关照下,很难形成良好的品质。所以,为了孩子,希望农村出门打工的父母尽可能让孩子与自己的在一起,做到打工、教育孩子两不误。 第三个例子,现在的孩子,小学时候就有很多培训班:学校有“四点钟学校”补习语文数学;还有学校歌咏队、舞蹈队等。校外有英语培训,学习英语;有游泳班、篮球班、书法班、等等。那么,该不该送孩子去呢? 我的观点:父母当根据“穷养男儿,富养女”的基本古训,有选择地让孩子去接受培训。当然,首先当尊重孩子的意愿,适当引导并帮助选择培训班。比如:孩子喜欢英语,可以让他去,为上初中学英语奠基;孩子喜欢游泳,家长当支持他去,这是人生基本的技能。女孩子喜欢琴棋书画,当支持她去,以培养其艺术气质;男孩子喜欢篮球,当支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其气质定会不凡。另一面,学校开办的舞蹈班,音乐班,可去。至于语文数学知识,还是交给课堂为好。 当孩子上完高中或大学即将进入社会,家长当让男孩子先去接受现实,经受磨砺和挫折,以培养男孩子的坚韧向上,担当责任的能力。再根据孩子的意愿,帮助他选择就业的行业,扶他一段路,放手。女孩子,家长则当重点帮助她就业,成家。由此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任重道远哦。 综上,现代社会中“穷养男孩,富养女”的问题,首先要求父母要努力建立一个健康而稳定的家,并不断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担当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别犯低级错误。其次,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让男孩子接受一点挫折教育,成为堂堂男子汉;让女孩子多接受一些才艺教育,成为大家闺秀。希望每个家庭的年轻父母明确这古训的道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2016.6.18子时写于碧竹据
|